王青欣
胡少波:執(zhí)著公益低調做事
王青欣
他當了兩年多環(huán)境公益律師,如今回到家鄉(xiāng)成立自己的機構,希望以法律為武器進行水資源保護。
在時下活躍著的民間環(huán)保組織中,有許多青年人為家鄉(xiāng)的水保護而努力行動。武漢市美麗江城環(huán)境發(fā)展法律服務中心的胡少波,就是其中的一個。
“我不是理想主義者,正因為意識到了現實的艱難,所以才更要做下去?!焙俨ㄐχ?,言語間帶著些憨厚淳樸的味道。
的確,他更像是一位奮斗者,在理想和現實的夾縫中,堅持著自己的環(huán)保公益道路。
胡少波的社會角色是一名職業(yè)律師。他是武漢一家律師事務所的高級合伙人,專門負責有關刑事犯罪和環(huán)境侵權的案子,成績斐然。除此以外,他還有另一個身份:武漢市美麗江城環(huán)境發(fā)展法律服務中心的負責人。
2014年年底,胡少波發(fā)起成立了武漢市美麗江城環(huán)境發(fā)展法律服務中心(以下簡稱“武漢美麗江城”),機構旨在通過法律手段進行環(huán)境保護,提起環(huán)境公益訴訟,維護污染受害者的權益。
成立以來,承受著缺乏政府支持和資金短缺等多方面的壓力,武漢美麗江城舉步維艱。包括4名核心成員在內,團隊目前共有12人,但領工資的只有一個人,工資不多,每月2000元。在武漢這座省會城市里,這些錢連支付日常生活所需都有困難。
胡少波為這個團隊所做的一切都是沒有工資的。他說,“環(huán)境訴訟主要是幫污染受害者維護權益,而多數情況下這些受害者的經濟狀況入不敷出。這種情況下我們不可能收取律師代理費?!?/p>
沒有資金支持,不收任何酬勞,這注定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公益訴訟從立案到結案,簡單的要一兩年,難一些的動輒就要三四年,甚至更長。這么長的時間,所耗費的成本,不能簡單以金錢衡量,沒有真正要做下去的決心,哪里耗得起。
對此,胡少波也曾有過困惑?!皩σ粋€律師來說,同時做商務訴訟和公益訴訟,在某種程度上,道德情感方面是有沖突的?!彼踔劣X得“中國現在沒有真正的公益律師,因為我們首先要生存。而公益,很難找到充足的資金支持”。
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思索,胡少波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為了生存要把商務律師做好,但公益同樣不能放棄。做好了商務律師的角色,回頭反哺公益,或許是最好的生存之道。“我現在把精力的百分之七十放在商務上,百分之三十放在公益上?!边@是他找到的平衡點。
胡少波不喜歡“公益律師”這個標簽,他也一直告誡機構里的年輕人“做公益是一件很普通的事情,沒什么可驕傲的”。 當被問起這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從何而來時,他坦言,一方面是源于污染受害者的慘狀;另一方面是作為一個法律工作者,內心深處對公平與正義的執(zhí)著。
1995年,胡少波考上了湖北省某師范高校,學習法律專業(yè)。大學畢業(yè)后,他原本想進公檢法系統(tǒng)繼續(xù)自己的法律生涯,但最后陰差陽錯當了老師。他做了三年的中學老師,教語文和政治。當時,中國大學剛剛開始擴招,本科學歷的他月收入接近3000元。這在當時不是一個小數目,維持安逸的生活綽綽有余。
只是,選擇做老師,從此就和法律絕緣了。胡少波覺得“內心有一塊缺失掉了的東西”。2002年,胡少波以骨干教師身份到省教育學院進修。在進修期間,他決定通過考研實現心愿,從事法律職業(yè)。兩分之差,他陰差陽錯被調劑到昆明理工大學。這所大學的法律系只有一個碩士點,就是環(huán)境法。從此他開始與環(huán)境保護結緣。
碩士畢業(yè)后胡少波又去大學當老師,教法律。他喜歡挑戰(zhàn)自我,這樣的性格與學校里安逸的工作生活方式格格不入:“在學校里呆了幾年之后覺得還是不能放棄法律實務”。
機會來了。2012年,中國政法大學環(huán)境資源法研究和服務中心招募環(huán)境公益律師,胡少波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專職律師。兩年的時間內,胡少波參與了全國范圍內的20余件環(huán)境案件,其中一些在圈內影響頗大。期間,他目睹了太多環(huán)境污染破壞的事實,內心深處萌發(fā)一個想法,希望回到家鄉(xiāng)湖北成立一個類似的機構,2014年,胡少波著手發(fā)起建立武漢美麗江城,走上了環(huán)保公益的道路。
現在,武漢美麗江城四名全職人員,除了胡少波,還有一位有四年經驗的檢察官,一位執(zhí)業(yè)四年的法官,一位胡少波的學生。另外還有十位志愿律師。胡少波說,他希望機構立足武漢,以法律為武器進行水資源保護。除了進行環(huán)境污染調查,武漢美麗江城準備把更多精力放在環(huán)境法律的宣傳和普及上。目前,胡少波正準備與高校的合作,拿事實案例支持相關研究。同時,利用高校平臺,采取更先進更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進行宣傳,比如開講座、辦論壇等。他認為,目前的年輕人對于環(huán)保是很認同的,要好好開發(fā)和維護這些資源,完善和充實環(huán)保力量。
除此以外,他還致力于將湖北省內的NGO聯合起來,形成以長江為紐帶的NGO聯盟,實現優(yōu)勢互補。胡少波說,“就是大家相互交流合作,各自發(fā)揮優(yōu)勢,聯盟里有做法律、做宣傳、做鑒定、做檢測的伙伴,大家擰成一股繩,共同推動法治的完善和環(huán)境質量的改善?!?/p>
2015年,胡少波加入了“成蹊計劃”(一個水保護組織培育項目),線上的分享學習,伙伴間的經驗探討,為他提供了許多能力和信息的支持。
充電之余,胡少波有了一個愿望,就是能在湖北成功提起首例環(huán)境公益訴訟。無論結果是什么,只要能提起訴訟,獲得足夠的關注度,問題就會更容易解決了。萬事開頭難,他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致力于環(huán)境保護的同行鼓鼓勁。
整個交流過程中,胡少波一直很謙遜,他不喜歡高調和鋒芒畢露的做人做事風格。有一次有記者在新聞報道里用“某某民間第一案”代理律師來稱呼他,他專門找到那位記者,委婉表達了自己的態(tài)度。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恨不得越低調越好”。
胡少波說他不期待個人的名譽、獎勵,只想著安安靜靜把事情做好。從事環(huán)保公益的時間越長,越能夠體會到環(huán)境保護是個點滴推進的進程,“國家已經在逐步完善很多法律,大家都看到了希望。我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推動環(huán)境法治發(fā)展的進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