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麗煙臺硫磺頂醫(yī)院萊山分院,山東煙臺 264003
?
探討自我管理模式對提高慢性胃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效果
曲麗
煙臺硫磺頂醫(yī)院萊山分院,山東煙臺 264003
[摘要]目的 評價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療過程中運用自我管理模式對提升依從性的效果。方法 選擇進入該院接受相應治療的103例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將其劃分成研究、對照兩組,對照組51例施行基礎性的健康教育管理,研究組52例在此基礎上增加自我管理模式的相關教育內容,對比兩種管理模式在提升患者依從性方面的運用效果。結果 施行干預管理后,研究組總順從率、ESCA量化表各項評估項目分值、總滿意度都優(yōu)越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結論 慢性胃炎用藥治療期間實行自我管理的服務模式,能有效提升患者對治療工作的配合度與依從性。
[關鍵詞]慢性胃炎;自我管理模式;依從性;效果
胃炎屬于臨床中較為多見的病癥之一,其分為急性、慢性兩種。慢性胃炎的典型不良病征包括:上腹部異常疼痛、食欲消減、腹脹飽悶、惡心嘔吐、反酸氣滯等,部分患者可能帶有情緒焦慮、心緒不寧等不良心理表現(xiàn)[1]。為此,在治療慢性胃炎的全過程中,一些患者對各種醫(yī)療操作的配合度不夠高,進而降低了治療效果[2]。為轉變這一治療現(xiàn)狀,該文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進入該院接受相應治療的103例慢性胃炎患者,隨機將其劃分成研究、對照兩組,分別實行基礎性健康教育、以及在此基礎上增加自我管理相關內容兩種管理方式,探究管理工作開展情況,對比兩種管理模式在提升患者依從性方面的運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2月—2016年2月進入該院接受相應治療的103例慢性胃炎患者,全部病例都接受胃鏡及相關常規(guī)檢測,主治醫(yī)生遵照權威慢性胃炎的診治標準進行病癥鑒別,并都已確診。研究者隨機將其劃分成研究、對照兩組,研究組52例:27例男性、25例女性,年齡在25~68歲之間,平均(43±5.81)歲,患病1.5~6年,平均(3±1.68)年;對照組51例:28例男性、23例女性,年齡在24~67歲之間,平均(42±5.73)歲,患病1.3~7年,平均(3±1.62)年。兩組病例各基礎性資料比對,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展開對比探究。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在給藥治療的期間,該組以常規(guī)型的管理模式開展相應工作,涉及常規(guī)服務管理、日常健康宣講、自護知識普及等方面的具體工作。同時,關注患者病情的歸轉情況,適時調改管理方案及其推行措施。
1.2.2 研究組 在給藥治療的期間,該組遵照自我管理的理念擬定兼具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目的性的管理方案,從入院初期到出院之后的3個月內,醫(yī)護人員對該組患者施行跟蹤調查。住院期間自我管理模式的操作內容:
(1)心理引導方面的干預管理。負面心理屬于干擾治療工作的關鍵因素,部分患者常因焦慮、擔憂、緊張等負性心理,對醫(yī)療人員產生不信任感,甚至出現(xiàn)不配合相關操作的現(xiàn)象。因此,醫(yī)護工作者引導患者系統(tǒng)認知慢性胃炎常識,使其積極對待自身疾病,消除不必要的心理擔憂,逐步增強自護、自管意識。此外,患者對自身疾病的定位不夠準確,醫(yī)療人員以科學方法疏導其心理,使其有效淡化“病人”角色,放松心態(tài),并增強對此次治療的信心。
(2)自我行為方面的干預管理。由于慢性胃炎會對患病者的身心形成不良影響,例如,環(huán)境條件、個人心理、生活方式等都會干擾到患者自我行為。醫(yī)療人員除了科學疏導患者心理以外,引導其逐步養(yǎng)成規(guī)律作息、按時進餐、勞逸結合等優(yōu)良生活習慣。
(3)膳食方面的干預管理。胃腸疾病的發(fā)作起因多與膳食情況有關。一些患者不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膳食搭配,或進食習慣不好,致使胃腸及相關組織出現(xiàn)諸多病癥問題。在對患者施予膳食引導時,醫(yī)護人員以“均衡營養(yǎng)、對癥調理”作為基本準則,按每例患者實際狀況,擬定膳食調理方案:①對胃酸過少者,盡量多補給刺激胃酸生成的相關食物,例如,雞肉湯、其他肉湯等。②對胃酸過多者,不可進食脂肪豐富、酸性過強的食物。③對胃酸中和者,攝入帶有堿性的相關食物,例如,堿性面食、蘇打類餅干、淀粉類食物等。④患者不能暴飲暴食、拒食烈酒、辣椒、濃茶等刺激過大的制品食物。
(4)疼痛干預管理。胃炎病情帶有反復性,患者上腹部常出現(xiàn)異常疼痛感或不適感。以局部按摩、熱敷等方法緩解患者胃腸的不適感,還可借鑒“移情”法開展干預工作,例如,播放舒緩音樂、引導患者深式呼吸、播放視頻電視等,通過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實現(xiàn)緩解不適感的效果。特殊狀況下向患者予以適量的鎮(zhèn)痛藥劑。
(5)用藥方面的干預管理。引導患者規(guī)范地使用每種治療藥物,引導內容有:服藥時間、使用方式及劑量等方面內容,使藥效得以充分發(fā)揮。①對膽汁出現(xiàn)反流者予以保護胃黏膜組織的藥劑,例如,硫糖鋁。②對燒心、回酸者予以抑酸類藥劑,例如,奧美拉唑。③對上腹部滿脹者予以胃動力藥,例如,嗎丁啉。④在隨訪中,若發(fā)現(xiàn)患者有不適反應,要盡快做出相應處理,減少藥劑對患者機體的損害,進而提升用藥依從性。
1.3 效果指標
①調查對治療操作的依從性。若患者完全服從醫(yī)師叮囑,定時服藥,形成較好生活習慣,判定為完全依從。若患者服從醫(yī)師用藥叮囑,但存在自行停藥、減少藥量等行為,生活習慣有良性發(fā)展趨勢,判定為部分依從。若患者沒有規(guī)律用藥、日常作息情況較差,判定為不依從。②以ESCA量化表進行自護能力檢測評估。涉及自我概念、自我護理責任感、自護技能、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自護能力總評分等項內容[3]。③分發(fā)自制調查卷,調查患者對此次干預管理服務的滿意程度,劃分成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評估等級。
1.4 統(tǒng)計方法
該研究中,所有數據都以SPSS 20.0版統(tǒng)計軟件展開處理,用χ2檢驗計數相關資料,用t檢驗計量相關資料,當中的(±s)表示計量數據;(n/%)則表示計數資料;若P<0.05,表明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的意義。
2.1 兩組患者依從性情況比對
施行干預管理后,研究組52例,總順從47例,占90.38%;對照組51例,總順從31例,占60.78%。兩組比對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順從性情況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依從性比對[n(%)]
表2 兩組患者ESCA量化表評估結果比對±s)
表2 兩組患者ESCA量化表評估結果比對±s)
組別研究組對照組19±5 20±4 30±5 22±5 15±6 16±6 32±8 21±6 25±3 26±3 42±6 31±5 32±3 31±4 47±7 37±4 98±9 97±10 112±13 100±11自我概念管理前 管理后自護責任感管理前 管理后自我護理技能管理前 管理后健康知識水平管理前 管理后自我護理能力總分管理前 管理后
2.2 兩組患者ESCA量化表評估結果比對
研究組ESCA量化表各項評估項目的分值都優(yōu)越于對照組,比對可知,組間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詳細ESCA量化表評估結果如表2所示。
2.3 兩組患者對此次管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情況比對
研究組總滿意50例,占比96.15%;對照組總滿意41例,占比80.39%。研究組優(yōu)越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患者對管理服務的滿意程度比對[n(%)]
自我管理相關理念引入慢性病的管理服務當中,其核心目標在于,提升醫(yī)療服務工作的總體質量,使病人在住院期內接受到優(yōu)質管理服務,以顯著改善慢性病的實際病情[4]。從疾病康復的角度上講,患者自護技能的提升有助于穩(wěn)定慢性病情,并且,增強自我管理方面的引導力度,能夠提升預后治療成效[5]。該研究當中,運用自我管理的相關方法對慢性胃炎患者施行管理服務,將系統(tǒng)化、個體化的自護引導內容貫穿在醫(yī)療管理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實現(xiàn)高效管理效果,達到穩(wěn)定控制慢性胃炎的目標。HP(幽門螺桿菌)感染是病發(fā)慢性胃炎的關鍵原因,因此,消除HP感染因素是防護管理的首要任務。但抵抗HP感染的療程比較長,且出院后較長一段時間內仍需堅持預后治療,對患者自我管理方面的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鑒于此,患者在院期間,醫(yī)護人員對其施行自我管理的相關干預服務,具有相當關鍵的運用價值。
此研究中,施行干預管理后,研究組52例,總順從47例,占90.38%;對照組51例,總順從31例,占60.78%。兩組比對,組間差異較大,有統(tǒng)計學方面的意義(P<0.05)。研究組ESCA量化表各項評估項目的分值都優(yōu)越于對照組,比對可知,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總滿意50例,占比96.15%;對照組總滿意41例,占比80.39%。比較得出,研究組優(yōu)越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合上述,在慢性胃炎用藥治療期間實行自我管理的服務模式,能向患者施予科學化、個體化、系統(tǒng)化的引導管理服務,有助于提升患者對治療工作的配合度和依從性。
[參考文獻]
[1]王詩軍,李鈺婷,李淳德,等.慢性胃炎脾胃濕熱證大鼠胃黏膜蛋白質組與三仁湯治療的實驗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3,33(1):76-80.
[2]岑朝,周喜漢,王超,等.百色市居民胃癌與慢性胃炎相關影響因素配對病例對照研究[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5,29(20):3417-3419.
[3]何飛龍,金玉弟,袁金仁,等.氟哌噻噸美利曲辛片聯(lián)合常規(guī)療法長期使用對伴抑郁癥的老年慢性胃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5,23(3):342-344.
[4]胡運蓮,王明星.連樸清胃膠囊對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模型大鼠血清HSP-70及SIgA表達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14,22(12):730-732.
[5]陳瑩,于磊,萬崇華,等.基于健康狀況調查問卷的慢性胃炎患者生命質量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5,18(10):1153-1155.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654(2016)05(b)-0057-03
DOI:10.16659/j.cnki.1672-5654.2016.14.057
收稿日期:(2016-03-21)
[作者簡介]曲麗(1978.12-),女,山東煙臺人,研究生,主治醫(yī)師,主要從事消化內科診療。
Study on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in Improving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QU Li
Yantai Sulfur Top Hospital&Laishan Branch,Yantai,Shandong Province,264003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in improving compliance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Methods 103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receiving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51 cases)implemented basic health education management,the research group(52 cases)implemented educational content in relation to self-management model on the basis of basic management,and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se two management models in improving compliance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total compliance rate,various evaluation item marks in ESCA quantization scale and total satisfactory degree after interventional management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obvious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elf-management model during the med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gastrit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daptability and compliance of patients to treatment work.
[Key words]Chronic gastritis;Self-management model;Compliance;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