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飛
(廣東粵嘉電力有限公司 廣東梅州 514000)
電廠回熱抽汽系統(tǒng)全停時的操作及風險分析
張新飛
(廣東粵嘉電力有限公司 廣東梅州 514000)
本文介紹了某發(fā)電廠5號機組在單機運行中,因為高加泄漏,退出高加檢修時,因為需要擴大安全隔離措施而將整個回熱抽汽系統(tǒng)全部退出運行的操作過程及操作風險分析。
高加泄漏;回熱系統(tǒng);退出;風險分析
某發(fā)電廠5號機組是上海汽輪機有限公司制造的超高壓、一次中間再熱、單軸、雙缸雙排汽、沖動凝汽式汽輪機。機組型號:N135-13.24/535/535,額定功率:135MW,采用七級非調整回熱抽汽,其中低壓加熱器4級,高壓加熱器2級,1號高加由2段抽汽供,2號高加由1段抽汽供,除氧器1級,由3段抽汽供。額定工況給水溫度248℃。除氧給水系統(tǒng)見圖1。
圖1 5號機除氧給水系統(tǒng)圖
5號機在2014年5月份開始,1號高加的水位經常在增減機組負荷時異常升高,引起1號高加危急疏水門動作放水。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機組正常運行時候,也處于高I值的臨界水位運行。在進行高加查漏時,1號高加水位上升較快,判斷為1號高加有泄漏現(xiàn)象。
退出高加組汽水側運行的主要操作及風險分析如下:
(1)退出1、2號高加汽側,關閉高加疏水至除氧器聯(lián)絡門。退高加汽側時應先通知鍋爐,防止給水溫度下降對主汽溫度造成大幅波動,為防止機組超負荷,應將機組負荷減至125MW負荷運行,同時,還要密切注意機組的脹差和推力軸承回油溫度,加強機組重要參數(shù)的檢查。
(2)關閉高加進水聯(lián)成閥,關閉高加出口逆止門,檢查給水壓力正常。退水側的主要風險是防止給水中斷。
(3)開啟高加汽水側排空、排水門。
在將5號機組高加汽、水側系統(tǒng)進行隔離后,在進行高加組泄壓時,經過了72h后,高加組水側排水管始終保持有溫度較高的水排出,無法達到檢修工作開工的要求。
經確認,高加組無法隔離的主要原因是因為高加進口聯(lián)成閥內漏,且無法加緊,造成高溫高壓的給水進入高加管束,無法進行檢修工作。經研究決定,將低加組退出運行,同時對除氧器進行降溫降壓處理,使給水溫度達到55℃以下,以達到檢修條件。
當需要退出低加組及除氧器加熱時,涉及的系統(tǒng)比較多。操作風險也比較大。在進行操作前的運行方式和主要參數(shù)如下:5號機單機運行,負荷95MW,主汽壓力13.4/13.4MPa,主汽溫度532℃/536℃,再熱溫度538℃/531℃,高壓差脹+0.9mm,低壓差脹+4.58mm,4號低加出水溫度117℃,除氧器壓力0.54MPa,除氧器溫度160℃,廠用蒸汽壓力0.54MPa,B給水泵運行,B前置泵出口壓力1.45MPa,廠用蒸汽母管汽源由5號機三抽供給。
(1)低加組及除氧器退出運行后,給水溫度進一步下降,對機組的經濟性造成較大影響。
(2)各加熱器退出運行后,抽汽管道可能存在積水現(xiàn)象,應加強對抽汽管道的疏水,嚴防抽汽管返水造成水沖擊事故。
(3)除氧器退出運行后,給水含氧量增加,對熱力系統(tǒng)管道造成腐蝕。故應加強對給水品質的監(jiān)督,同時采用化學除氧的方法,將給水含氧量控制在規(guī)定范圍內。
(4)退出鍋爐連排加熱器,將軸封汽源轉由廠用蒸汽母管供。這時操作的主要風險是轉軸封汽源時軸封供汽中斷及軸封蒸汽帶水,故要求嚴格執(zhí)行操作票和對系統(tǒng)進行充分的疏水。其次是由于軸封蒸汽溫度升高,對高低壓脹差造成影響。在本次操作中,軸封蒸汽溫度由141℃上升至最高382℃,低壓差脹緩慢上升,最高升至6.65mm,最后穩(wěn)定在6.5mm左右運行。
(5)依次退出4號、3號、2號低加汽側運行,關閉各低加的進汽電動門,關閉各低加的空氣門,停止低加疏水泵運行。同時由于回熱抽汽退出運行,汽輪機各級的通流流量改變,應注意檢查各監(jiān)視段壓力不超限。還要注意由于除氧器進水溫度下降對除氧器工作的影響。最終,4號低加出水溫度由117℃下降至47℃。
(6)緩慢關閉三段抽汽至除氧器手動門,退出除氧器的加熱汽源。在操作中,應特別注意防止除氧器壓力快速下降,使除氧器產生自生沸騰以及造成給水泵進口壓力過低而引起給水泵汽蝕。同時,由于給水溫度大幅降低,應強化鍋爐的燃燒和注意汽包上下壁溫差不超限。全關閥門后,除氧器壓力緩慢下降至0MPa,除氧器水溫下降至50℃。
在將各回熱抽汽全部退出后,最終將給水溫度由159℃緩慢下降至51.1℃,達到了檢修開工的條件。機組在運行中將回熱抽汽系統(tǒng)全部退出是非常特殊的運行方式,在整個操作過程中,運行人員制訂了詳細的操作方案,做好了充分的風險分析,最終圓滿完成了操作任務。通過此文也可以讓出現(xiàn)類似問題的機組提供參考和借鑒。
[1]牛衛(wèi)東.單元機組運行[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13.
[2]曹祖慶.大型汽輪機組典型事故及預防[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1999.
TM621.6
A
1004-7344(2016)01-0053-01
2015-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