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有調查顯示,寵物狗的肥胖率高達45%,有些種類的狗,例如拉布拉多犬,似乎特別貪吃、容易發(fā)胖。英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一個名為POMC的基因如果發(fā)生變異,就會導致拉布拉多犬、平毛尋回犬等一些犬種對食物更加狂熱,容易變得肥胖。這是首次發(fā)現(xiàn)一種與犬類肥胖相關的基因變異。在培訓用作警犬、緝毒犬使用的拉布拉多犬中,POMC變異的情形更加普遍。這也許是因為它們對食物更加敏感,更容易接受以食物作為獎賞來進行的培訓。
最早的類人猿化石形成于4500萬年前的亞洲。但人類為何起源于非洲,而不是亞洲?中國科學家研究了來自中國西南部的新化石后找到一種可能的答案,即3400萬年前全球氣候急劇變冷導致亞洲的類人猿走向滅絕。距今3400萬年前在地質學上被稱為始新世-漸新世過渡期。靈長類在環(huán)境急劇變化的壓力下產(chǎn)生了兩種不同的演化模式。在非洲,狐猴型的靈長類在經(jīng)歷了始新世-漸新世轉換期后幾乎完全滅絕,只有少數(shù)小個體的種類生存下來,而類人猿的多樣性急劇增加,占據(jù)了大多數(shù)的靈長類生態(tài)位。在亞洲的情況正相反,狐猴型的靈長類幾乎沒有受到影響,但是類人猿的種類急劇減少,原有的大體型的類人猿都滅絕了。非洲從此成為類人猿的演化中心。
同溫層紅外線天文臺(SOFIA)再次在火星大氣層中探測到了原子氧。人類首次做出這一發(fā)現(xiàn)是在40年前。20世紀70年代的“維京人”任務和“水手”號計劃首次在火星大氣中探測到原子氧??茖W家此次探測到的原子氧出現(xiàn)在火星大氣上部被稱為中間層的區(qū)域。原子氧會影響其他氣體逃離火星的方式,因此對火星大氣具有重要意義。此次探測到的原子氧僅僅是預期中的一半,這可能與火星大氣的變化多端有關。SOFIA是由一架波音747飛機改裝的,上有2.5米直徑反射望遠鏡。它的飛行高度為1.13萬~1.37萬米,超過了遮擋紅外線的地球大氣。天文臺上有先進的探測儀器,允許研究人員分辨火星大氣中的原子氧和地球大氣中的氧氣。
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發(fā)展和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數(shù)量的增加,太空軌道正變得越來越擁擠。歐洲一些航空航天企業(yè)將共同研發(fā)一種可以使即將到達工作壽命的航天器自動脫離運行軌道的技術,從而降低產(chǎn)生太空垃圾的風險。這項名為“航天器自動移除”的技術(TESER)旨在開發(fā)出一個可固定在航天器上的成本低且高度可靠的組件,以確保未來的航天器能在到達工作壽命、無法提供正常服務或失去控制的情況下自動脫離軌道,避免對其他航天器構成威脅,保證太空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開發(fā)利用。
屁攜帶了人體的健康信息。但只從放屁多少和屁味來判斷還不夠,如果把一個“屁氣”檢測丸送到消化道里,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人體健康狀況。澳大利亞科學家研發(fā)了一種藥丸狀的探針,可以在消化道中移動,同時記錄從腸道氣體中讀出的信息。例如,氣體中含有過量的氫和甲烷表明消化系統(tǒng)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不正常,含有過量的甲烷可能意味著便秘或腸易激綜合征,而硫化氫則可以提醒醫(yī)生腸內壁受損、腸道疾病,甚至是結腸癌。
澳大利亞科學家對1982~2012年間該國確診腦癌的病例展開了分析研究,以了解年齡和性別與腦癌發(fā)病率之間的關系。他們同時還統(tǒng)計了1987~2012年間的手機使用數(shù)據(jù)。結果發(fā)現(xiàn),在20多年時間里,盡管手機使用量大幅增加,但根據(jù)年齡調整后的腦癌發(fā)病率(20~84歲人群每10萬人發(fā)病率)僅在男性群體中略微升高,而在超過30歲的女性群體中保持穩(wěn)定。研究還發(fā)現(xiàn),70歲或以上年齡群體的腦癌發(fā)病率大幅增加,但這一變化是從1982年開始的,而手機直到5年之后才進入該國。這說明手機和腦癌之間并沒有關系。手機釋放的是非電離輻射,通常不會破壞DNA。
美國研究人員此前曾發(fā)布了一款名為“ENTRAIN”的手機應用程序,用戶可以用它來記錄自己每天的睡眠狀況、戶外運動時間等,并可自愿上傳相關信息供研究人員使用。研究人員將收集到的信息歸納整理,并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得出了許多有趣的結論。比如,白天在戶外時間越多的人,睡覺時間會越早;入睡時間而不是起床時間,對睡眠時長的影響更大;全球女性平均每天睡眠時間要比男性多大約半小時;中年男性平均睡眠時間最短。研究人員稱,社會性往往會促使人們晚睡,而生物鐘卻盡量讓人早起,睡眠時間就在這種“斗爭”中被犧牲掉了,這可能就是如今全球“睡眠危機”的本質。
一個國際天文學團隊發(fā)表報告說,他們在離地球40光年的一顆矮星附近發(fā)現(xiàn)了3顆與地球大小相近的行星,這些行星可能具備宜居條件。矮星是一類特殊的天體,它們往往由恒星演化而成,其光度和體積與普通恒星相比都較小,按表面溫度等特征可分為白矮星、紅矮星、褐矮星等。研究人員利用位于智利的大型天文望遠鏡,對寶瓶星座中一顆名為TRAPPIST-1的矮星進行了觀測,發(fā)現(xiàn)它每隔一定時間會變暗,說明有物體從它面向地球一側經(jīng)過,經(jīng)過分析最終找到了這3顆行星,這也是第一次在此類矮星附近找到行星。已知其中兩顆行星的公轉周期分別為1.5天和2.4天,如此短的公轉周期說明這些行星離矮星的距離要遠遠小于地球與太陽之間的距離??紤]到這顆矮星的溫度比太陽低,行星與它之間的距離如此近,正好說明這些行星可能處于宜居帶中。
德國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高脂飲食會對實驗鼠大腦產(chǎn)生影響,讓大腦因無法獲得充足的葡萄糖而“挨餓”,長期持續(xù)可能會導致糖尿病。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后,實驗鼠血腦屏障處的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1很快減少,大腦出現(xiàn)了缺糖的情況,特別是在控制新陳代謝的下丘腦和負責學習和記憶的大腦皮層處。缺少能量的大腦會對此做出反應: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開始促進GLUT1形成,并將GLUT1直接釋放在血腦屏障處,使其更好地為大腦運送葡萄糖。短期來看,高脂飲食會在很短時間內對大腦造成影響,大腦也會迅速做出反應。但如果長期攝入高脂肪食物,“自私”的大腦則可能因為“饑餓”而不擇手段。有理論認為,大腦為了奪糖會刺激對甜食的食欲并阻止肌肉細胞和脂肪細胞獲取葡萄糖,讓它們抵抗促進糖進入細胞的胰島素。長此以往,很可能導致糖尿病。
【文稿】彭 文
【責任編輯】龐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