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榮敏
本刊訊 6月8日下午,福建省福鼎市政協(xié)在北京全國政協(xié)禮堂三樓大廳舉行“‘太姥文化——山海文明的對話《太姥文化》首發(fā)式暨文化旅游展示會”,以電影語言的敘述方式全面展示福鼎“太姥文化”的全貌。十一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陳宗興、全國政協(xié)教科文衛(wèi)體委副主任劉敬民,陳紹軍、卓曉鑾、劉振輝、葉梅生等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有關領導,謝冕、翟俊杰、韓靜霆、瞿弦和、于殿利、蔣建偉、高爾純、巴根等文化出版界領導和作家,還有來自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家、學者200余人參加會議。
福建省福鼎市地處閩浙交界的東海之濱,是寧德下轄的一個縣級市,依山傍海,山海相濟,20多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德工作期間就曾指出,閩東要做足山海文章,奏響山海的交響。福鼎確是一個山海文明的交會之地,五千年前,閩越族先民依海而生,發(fā)展出了燦爛的海洋文明。而福鼎境內的太姥山,從漢代起就與武夷山并稱“閩山雙絕”,不僅風景壯美秀麗,而且是一座具有深厚人文底蘊的文化圣山。為此,福鼎市政協(xié)與廈門大學合作,啟動了太姥文化研究的工作,經過兩年的學術考察、挖掘整理,編撰了《太姥文化:文明進程與鄉(xiāng)土記憶》一書(上、下冊),葉梅生、張先清先生主編,全書近120萬字,從地域、社會和人類文明發(fā)展等14個人文視角,針對太姥文化這一地域文化共同體的形成與發(fā)展系統(tǒng)地展開研究,全面地闡述了太姥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文化特質,該書于5月底商務印書館正式出版發(fā)行。
與會領導和專家認為:歷史反復證明,社會的發(fā)展最終以文化的進步來體現。一個地理區(qū)域,如果沒有文化上的充實和豐盈,一方百姓就談不上有真正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