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少才
?
內開內倒的德國住宅之窗
文/劉少才
德國住宅可以說能引領歐洲潮流:他們的每一個庭院、每一扇窗戶、每一種室內裝修都能讓你感受到一種凝重而深厚的文化底蘊。德國家家戶戶的窗臺上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他們把花都栽種在臨街窗戶的外面,讓鮮花出窗,主要是給街上的人觀賞。因此,仰視每一戶人家的窗戶,都會有一種賞心悅目之感。
我曾仔細地觀察過德國的窗戶,老式的房子多立地窗,如我曾住宿的一家星級酒店,是老建筑,從上到下立地木制玻璃窗,窗外是不大的陽臺,人可以到陽臺觀光。而新式建筑,不論是綜合辦公樓還是寫字樓,都以現(xiàn)代的鋁合金材質及塑鋼型材質的窗子為多。
德國的窗戶密封程度很高,隔音效果很好,打開窗戶時,外面車水馬龍聲音入耳,關上窗戶,如同與世隔絕一般地寂靜,竟然沒有任何聲音傳進來。如此好的隔音效果,有細心的內行人總結有4個方面原因:一是玻璃很厚,達到7-8毫米;二是密封條有兩圈,外圈為有豎直方向波紋狀線條的實心扁形,里面一圈是截面為魚鰭狀的異形密封條,可以在拉力的作用下做到?jīng)]有死角,最后用把手鎖緊;三是窗戶外側外墻的寬度是小于窗戶內側的外墻的,窗戶窗框和L型的墻面粘合,聲音很難從窗框和墻面接觸面?zhèn)魅?;四是密封真空方式不是國內那種針孔鋁條,而是直接鍍鋅條內封邊,貌似是在轉角的地方抽的空氣。
德國窗戶還有一個特點,術語叫“內開內倒”,就是窗戶微微往內倒下,頂部有鉸鏈確保倒下只有10厘米左右。它跟普通的內平開窗一樣,向室內平開,也可以“內倒”,即窗扇下框不動,窗扇上部向室內傾斜。這個模式非常有利于通風,同時下雨也沒有關系,下邊有排水孔,外人也無法進入,據(jù)說這種窗戶是一百多年前發(fā)明的。為什么德國人那么喜歡“內開內倒”窗呢?直觀上,內開窗戶方便戶主在窗臺種花澆水。原理上,“內開內倒”窗獨特的內倒功能具有其他窗型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1.優(yōu)化通風性能。窗戶內倒的時候,室內不但可以自然通風,而且最關鍵的是空氣從窗戶側面進入房間,不會直接地吹到人的身體,尤其在室內外溫差較大的時候,既可流通空氣,又減小受風寒感冒的風險。
2.提升安全性。窗戶內倒的時候,窗戶處于開啟通風狀態(tài),同時相比外平開或內平開窗來說,又非常地安全,外人進不來,具備防盜性能。
3.防塵防雨性。窗戶內倒的時候,進入房間的氣流首先會面對玻璃的阻擋,空氣中較重的灰塵粒子,不太會“急轉彎”,自然就被阻擋在室外了。而下雨天,由于雨水是從上往下落的,即使由于風向的原因向房間內偏移,也會因為內倒窗戶的玻璃阻隔而被擋在窗戶之外。所以業(yè)主不在家的時候,也不用再擔心不期而遇的雨水損壞家具、地板等。
4.易于清潔性。不論你住幾層,只要將窗戶完全向內打開,就可輕松安全地清潔一番。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于“內開內倒”窗而言,99%以上的時間里,它只會保持兩種狀態(tài):關閉狀態(tài)和內倒狀態(tài)。而這1%的完全內平開狀態(tài)的出現(xiàn),也只有兩種可能:短時間的強化通風需要,以及擦窗戶的需要。 “內開內倒”這種窗的形式已經(jīng)在德國普及了數(shù)十年,并已經(jīng)被證明是一種最具人性化、最合理的開窗形式,故遍及歐洲。
(作者:遼寧省大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