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深基坑施工地下水對工程和周邊建筑物安全有較大的影響,本工程在前期基坑設計時未采用封閉的止水帷幕,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地下水位較高,經(jīng)過綜合比較采用樁間雙液注漿形成止水帷幕進行止水,確保了本工程安全實施。該施工方法同樣適用于深基坑的局部滲漏止水。
關鍵詞:深基坑;雙液注漿止水;施工方法
1 工程概況
1.1 工程簡介。三明市第一醫(yī)院綜合外科樓,為一類高層建筑,框剪結構,占地面積3751.91m2,總建筑面積45743.7m2,地下2層,地上13層。本工程±0.00相當于黃海標高138.00m,設有二層地下室,采用筏板基礎,底板面相對標高-9.90m,底板厚1.00~1.50m,基坑開挖深度10~16.5m。本基坑場地四周為多層和高層建筑分布區(qū),北側與醫(yī)院6層住宅樓平距3.3m,南側1-1剖面距B棟病房大樓1m。
1.2 工程地質條件??辈靾龅胤秶鷥鹊牡貙?,表層為素填土,上部土層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河流沖洪積(Q3al-pl)形成的粉質粘土、卵石,下部為侏羅系長林組強風化粉砂巖,巖土層劃分為4個工程地質層,分別為素填土層厚0.80-4.50m、粉質粘土層厚1.00-10.10m、卵石層厚0.70-13.10m、強風化粉砂巖層厚>45.60m(未揭穿)。
1.3 工程水文條件。本場地下水按其埋藏條件和性質可劃分為孔隙潛水與風化基巖裂隙潛水??紫稘撍x存于卵石③中,含水層厚度較大,屬富水性較好含水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鶐r孔隙裂隙潛水賦存于散體狀強風化粉砂巖④的裂隙中,屬富水性含水層。主要接受大氣降水補給,向西側溪河排泄??紫稘撍c基巖孔隙裂隙潛水水力聯(lián)系密切。
1.4 現(xiàn)場施工情況?;又ёo設計采用212根直徑1m的維護樁,樁長14.5~25m,樁距0.4m的76根,樁距0.6m的86根,樁距1m的50根。施工至黃海標高132~133位置時遇到地下水,且涌水量大,造成樁底塌孔流沙。場地監(jiān)測地下水位平均值為132.59m,相對標高-5.41m.基坑坑底相對標高為-11.5m。2015年10月7日因基坑4-4剖面降水影響,北側醫(yī)院居民住宅樓監(jiān)測點已達到報警值,監(jiān)理方下達停止降水工作通知單。通過各種方案綜合比選,設計變更采用樁間雙液注漿止水帷幕,形成全封閉基坑截水。
2 施工準備工作
2.1 施工技術準備。編制詳細的施工方案,并進行技術交底。
2.2 材料準備。水泥采用普通硅酸鹽水泥P.O.42.5;水玻璃采用38”Be,水玻璃模數(shù)2.8。
2.3 施工機械配備。采用的主要機械設備如下:履帶式鉆孔機,型號135D,數(shù)量1臺;泥漿攪拌機200L,數(shù)量1臺;雙液壓泵送注漿機,?50,數(shù)量1臺;混合器,數(shù)量1臺;流量計1臺。人員配備:鉆孔班組4人,注漿班組5人。
3 主要施工工藝方法
3.1 施工順序。場地工作面鋪設→鉆孔,?108×4.5mm套管跟進→安裝注漿管→灰漿攪拌機、雙液壓泵送注漿機、混合器安裝→注漿管制作→注漿漿液配制、試驗→注漿前壓水試驗→一次注漿(上管段)→一次注漿過程中清管→一次注漿(下管段)→一次注漿后清管→二次注漿(一次注漿7d后進行)→二次注漿后清管。
3.2 施工工藝。(1)樁間布管示意圖和施工工藝圖。 (2)A管長4.04m,B管長6.34m,C管長8.75m。每根管上下分別鉆?10mm對穿孔10個,每根管共20個注漿孔。(3)每根注漿管的順序為A管→B管→C管依次注漿,相鄰兩個管的注漿時間間隔為20min。不同支護剖面具體施工參數(shù)如下表。(4)A/B/C管注漿前5分鐘的雙液按5~7分鐘的凝固時間進行配制,5分鐘后的雙液按10~20分鐘的凝固時間配制。(5)一次注漿水泥漿按1:1水灰比配制,注入漿液中水泥漿與水玻璃的體積比為2.0~4.0:1.0,具體的雙液體積比可根據(jù)現(xiàn)場試驗后調整采用。(6)一次注漿先注每根注漿管的上注漿管段,下注漿管段應事先用粘土封閉堵塞填實,待上注漿管段完成注漿后,將下注漿管段內粘土洗凈后再進行下注漿管段注漿。(7)二次注漿在一次注漿7d后進行,二次注漿量為一次注漿量的一半。二次漿液由水泥漿和粘土漿按1:1混合后摻入5%~10%水玻璃攪拌而成。(8)現(xiàn)場應以控制注漿量為主,輔以注漿壓力控制,一次注漿壓力控制在1.0~3.0MPa左右,二次注漿壓力提高20%。
4 質量檢查及驗收標準
注漿驗收時應隨機抽取5%注漿管即30個樁間縫進行注漿效果評定,每個樁間縫只鉆一個斜孔,孔底端1m為花管,花管段管身鉆取3?10@250孔眼,花管以上管身至孔口粘土封堵,再對花管進行注水試驗,以滿足滲透系數(shù)K為注漿前卵石層滲透系數(shù)(地勘報告為7.7m/d)的2%或小于0.25m/d為合格。止水效果檢驗采用觀察維護樁面滲水量大小,同時觀察出水的渾濁度,是否含有泥沙。也可采用口徑100mm的污水泵抽干集水坑,通過抽水的泵量時間,停止后恢復時間,計算滲透系數(shù)。
5 應急預案
5.1 應急方案。當土方開挖過程中遇到坑壁滲水異常,如渾濁水涌出,水中夾帶泥沙等情況時,應根據(jù)現(xiàn)場情況采用如下措施:(1)局部樁間補注雙液漿;(2)滲漏較為嚴重直接封堵困難時,在坑內回填土封堵水流,然后在坑外打孔灌注聚氨酯或水泥-水玻璃雙液漿等封堵滲漏處,封堵后再繼續(xù)向下開挖。
5.2 采用信息化監(jiān)控施工,由基坑監(jiān)測單位加強監(jiān)測。
參考文獻
[1] 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guī)程[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2.
[2] 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檢測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9.
[3] GB50010-2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S].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
作者簡介:黃義榮(1970- ),男,福建邵武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