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雙
摘 要:針對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內容,研究了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設計過程中應該重視的問題,并對復雜高層于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進行研究,最后結合實際案例,分析該案例在建筑結構中設計質量控制的相關措施,以解決當前建筑工程項目設計中存在的質量問題,為提高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
從當前建筑行業(yè)發(fā)展趨勢來看,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已經成為未來建筑發(fā)展的主要趨勢,在這個過程中,建筑結構設計對其整體質量產生重要影響,因此需要重視對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要點問題的討論,為提高建筑整體質量奠定基礎。文章將以此為背景,對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
1 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為保證建筑結構設計能滿足相關標準,則需要重點開展以下幾方面的質量控制:
1.1 抗震設防烈度
與常規(guī)建筑相比,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的主要特征就是“高”,在該特征的影響下,建筑的抗震設防烈度十分重要,如果建筑抗震等級不達標,一旦出現(xiàn)地震等惡劣自然災害,將會對建筑物內人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脅。一般情況下,當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就應該根據(jù)當?shù)氐目拐鹪O防烈度來控制建筑高度;而如果當?shù)氐目拐鹪O防烈度超過8級,則當?shù)厥遣荒芙ㄔ旄叨瘸^300m建筑的。而從當前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實踐經驗來看,如果當?shù)氐目拐鹪O防烈度為6級時,則可以建造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
1.2 結構方案與類型
在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重點考察建筑方案結構,判斷其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是否滿足建筑的質量控制要求,若沒有科學的規(guī)劃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的相關數(shù)據(jù)資料,將會導致施工中出現(xiàn)諸多問題,包括不斷調整施工方案、施工技術應用問題等,對建筑項目的工期、建筑項目總成本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在確定結構方案與類型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充分借鑒當?shù)亟ㄖY構設計的相關內容,在充分掌握當?shù)亟ㄖY構設計的相關資料后,全面分析建筑結構的抗震結構。同時,為保證工程項目的順利進行,設計人員還應該充分考慮到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多種風險因素,總結多種方案,并從中選擇最佳的建筑方案。
2 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要點分析
2.1 計算載荷
部分學者認為,在相應應力條件下,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的載荷表現(xiàn)對其安全面、穩(wěn)定性產生重要影響。與高度較低的建筑相比,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在水平、豎直方向的載荷條件更加復雜,這就導致相關人員在計算載荷過程中,需要做好相應的計算,以降低載荷對建筑質量的影響。(1)風載荷計算。隨著建筑高度不斷增加,風載荷對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而在開展有關風荷載的研究中,通常以100年重現(xiàn)期的風荷載設計結構構件承載力,以50年重現(xiàn)期風荷載控制構件承載力,對高度大于等于200m的建筑物進行風洞試驗。在計算風載荷過程中,需要根據(jù)相應的高層、超高層建筑結構的設計標準,并結合當?shù)貧v史的風力變化資料進行研究,以掌握風載荷的波動范圍,并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到風荷載余量對建筑結構的影響,確保建筑結構能充分適應當?shù)氐娘L載荷要求,保證建筑結構的穩(wěn)定性。(2)地震載荷計算。地震載荷是載荷問題研究中的關鍵內容,也是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中的基礎性內容之一。一般認為,如果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結構自振周期為6.0~9.0s,而建筑結構設計的地震載荷影響系數(shù)約為6.0s,那么在地震載荷問題的研究中,需要將地震載荷影響系數(shù)設計在6.0~10.0s范圍內,并以此為基礎開展數(shù)據(jù)的計算。
2.2 抗震設計
在綜合考慮建筑結構的適用性能與穩(wěn)定性后,在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控制工作:(1)對倒塌水準的研究。在分析倒塌水準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①在研究建筑的延性結構構件過程中,需要規(guī)定非彈性形變小于構件的彈性形變能力;②針對建筑結構中存在的一些非延性部件,需要充分考慮破壞模式的應力特征與要求,并重視對其相關技術內容的研究。③在開展有關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應保證建筑物結構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并確保其至少具有中等地震抗性作用,并即使在中等地震的影響下依然能保證建筑結構的彈性。(2)對使用水準的研究。對于地震重現(xiàn)期為50a的地震,此時其對建筑結構的損傷是忽略不計的,但在相應的結構設計分析中,需要相應的研究其彈性反應狀態(tài),以更全面的獲取與建筑相關的資料。
3 工程實例分析
3.1 工程案例簡介
在某高層建筑施工中,該建筑的整體高度約為200m,塔樓采用以low-e玻璃為主的外圍護結構,保證了建筑的整體美觀。在該工程施工過程中,工程總用地面積而約為39800m2,總建筑面積約為295000m2,包括商業(yè)樓6層,辦公樓46層。
在該建筑結構設計中,設計人員在綜合考慮當?shù)氐刭|特征、自然環(huán)境后,進行了全面的設計分析。文章選擇該工程項目中抗側力結構設計的相關內容,并對其進行深度分析。
3.2 抗側力結構設計研究
根據(jù)該工程的結構特征,在主塔樓設計中,采用框架-核心筒結構,外框架為鋼梁+鋼管混凝土結構柱結構。為了提高外圍環(huán)狀框架剛度與抵抗水平地震的延性能力,在外圍結構設計中,保證外圍環(huán)狀框架與鋼管混凝土柱有效的連接在一起;在樓面鋼梁與混凝土核心筒設計中,使用剛性連接方法,以保證建筑結構的整體剛度。
在該項目的設計過程中,為了提高其側移剛度,在設計過程中采用伸臂結構。其要點為:沿高度選擇一層、兩層布置伸臂結構,考慮到伸臂本身具有剛度大的特征,因此當結構側移過程中伸臂會是外柱出現(xiàn)壓縮、拉伸等運動,進而增加其承受的軸力,最終增加外柱抵抗傾覆力矩。同時,伸臂對內筒具有良好的反向約束彎矩,隨著內筒彎矩改變,降低內筒彎矩參數(shù)水平,達到了控制側移的目的。
同時,在設置伸臂時,伸臂所層的上下想磷層的剪力、柱彎矩都會發(fā)生變化,增加了設計柱配筋的拿督。在這種受力條件下,上下柱會與較大剛度的伸臂連接,而一旦出現(xiàn)地震現(xiàn)象,將會導致這些柱子遭到破壞,不利于抗震。因此在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重點處理核心筒與框架柱之間的內力不變問題,以保證建筑結構安全。
4 結語
主要研究了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要點設計的相關內容,并從多個角度對其設計的相關信息進行分析。從研究內容來看,在開展復雜高層與超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充分認識到外部條件對建筑結構的影響,能根據(jù)建筑當?shù)氐膶嶋H體制特征,不斷的優(yōu)化建筑結構參數(shù),為獲得更好的設計結果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萬黎萍.超高層建筑核心筒設計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4.
[2] 董蘇媛.高層及超高層建筑結構分析與設計[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2):43-44.
[3] 周琦,萬羅斌.復雜高層、超高層建筑設計要點分析[J].中華民居(下旬刊),2014(0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