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起來
清代繪畫,以山水、花鳥較為發(fā)達,人物畫次之。安徽博物院收藏有清代諸多名家山水畫、花鳥畫和人物畫,大多為我國著名收藏家或民間收藏家的舊藏精品。如“華亭派”、“婁東派”、“揚州八怪”等畫派名家作品,以及大量安徽籍畫家如“黃山派”、“姑熟派”、“新安畫派”的作品。下面選介一些清代山水、花鳥和人物畫,與大家共賞。
清 王原祁《仿江貫道山水圖》 紙本墨畫 縱47.5厘米 橫29.5厘米
清代的山水畫,“四王”的勢力最大,影響于畫壇近兩個世紀?!八耐酢奔赐鯐r敏、王鑒、王和王原祁。王原祁《仿江貫道山水圖》用筆沉著,雄麗多姿。江貫道,南宋畫家,擅用水墨寫江南景色?!斗陆灥郎剿畧D》,山巒起伏,林木蔥郁。谷間流泉,水上架橋,村居散戶掩映于松林之間。全圖以水墨畫成,筆墨渾厚,爽潔靈秀。畫上雖題“仿江貫道”,實際上還是作者擅于發(fā)揮中國山水畫筆墨美的功底。
王原祁(1642-1715年),字茂京,號麓臺、石師道人,江蘇太倉人。王時敏孫。康熙九年(1670年)進士,官至戶部侍郎。他潛心畫理,精于筆墨,很受康熙帝的賞識,聲望很高,他的學生及追隨者眾多。因婁江東流經其家鄉(xiāng)太倉,故有“婁東派”之稱。
清 黃鼎《歲寒圖》 紙本設色 縱103.5厘米 橫45.5厘米
黃鼎,“婁東派”的重要畫家?!稓q寒圖》描繪雙峰壁立,云煙繚繞,山泉疊流,溪水連片,竹樹滿山間。中景叢林掩映房屋竹籬的院落,近景坡石磊磊,雙松挺立,整個畫面有一種迫人眉睫的宏大氣魄。雖署款“歲寒圖”,但境界卻并不蕭索寂落,看來畫家著力表現的仍是蒼郁幽秀的山野情趣。“仿山樵筆法”中的山樵,即元代畫家王蒙。“丁酉”為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作者時年57歲?!稓q寒圖》為作者一件成熟的作品。
黃鼎(1660-1730年),字尊古,號閑圃,又號獨往客,江蘇常熟人,王原祁弟子,布衣終生。平生好游名山大川,“目識心記,寫景之作甚多”。
清 戴明說《仿米山水圖》 絹本設色 縱180.5厘米 橫48.5厘米
清代山水畫有一種風氣,就是注重仿古。《仿米山水圖》中的“米”,即北宋書畫家米芾。米芾創(chuàng)造的“米點山水”,豐富了中國山水畫技法。所謂“米點山水”,是用渾圓凝重的橫點錯落排列,連點成線,以點為皴,干濕兼用,輔以渲染。戴明說《仿米山水圖》,頗類米芾筆致,而且生動地表現出江南濕潤多雨的自然美景。左上自題“乙未冬日奉旨仿米芾之五。戶部尚書臣戴明說”。畫上題“臣戴明說”,這是清朝宮廷畫家署款的格式,姓名前冠以“臣”字,說明此畫是畫家在宮廷里專門為皇帝而畫的?!耙椅础睘榍屙樦问?,即公元1655年所作,可見該畫距今已有三百余年歷史了。
戴明說,字道默,號嚴犖,生卒年不詳,滄州(今河北滄縣)人。明崇禎七年(1634年)進士,入清后,官至尚書,工詩文,善墨竹,也畫山水。
清 羅牧《幽谷疏林圖》 紙本墨筆 縱201.8厘米 橫81.3厘米
作者以濃重簡練的筆墨描繪幽谷疏林,層次豐富。山峰高低并峙,遠山隱約淡出,山坳溝壑環(huán)抱,形成一片遼寂的湖面。雜樹遮掩幾戶房舍,板橋橫架丘陵之間,不見人跡。別成一格的還有這近景的樹木和石塊,神奇多彩,裝飾得壯美無比。整個畫面,筆墨簡率粗略,少見皴擦,黑白分明,生動地表現了山林遼闊寂靜的景象。畫上題有“己巳”字樣。己巳為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作者時年68歲?!队墓仁枇謭D》為一幅作者成熟之作。
羅牧(1622-1706年后),字飯牛,號云庵,江西寧都人,僑居南昌。品性敦厚,交友重誼。擅畫山水,筆意靈空,創(chuàng)獨家風格,時稱妙品,為“江西派”創(chuàng)始人,“江淮間人師之者眾”。繼承黃公望、董其昌畫法,傳統(tǒng)功力深厚。曾云游名山和江南風景,領略自然之幻妙,故所寫林石有獨特和精到之處。
清 張《關山月夜圖》 紙本設色 縱93厘米 橫30.4厘米
此畫采用鳥瞰式構圖。上部遠峰如柱似幻影游移。中景崗巒綿疊,右間巖縫佳木成林。下部山腳有村舍,古寺隱于紅楓翠柏之中,幽徑逶迤而上,直達關隘。十五的圓月高懸中天,柔和的月光給關山涂上一層光明、淡雅、柔和的色彩,整個畫面顯得溫馨靜謐而又生機勃勃。左上自題“關山夜月。乾隆甲辰春二月丹徒張制”?!扒〖壮健睘楣?784年,作者時年24歲。
張(1761-1829年),字寶崖,號夕庵、夕庵居士、夕庵老人等,丹徒(今江蘇鎮(zhèn)江)人。工花卉、竹石、佛像。尤擅山水,風格淡雅工細,既蒼深而又秀潤。他是清乾隆、嘉慶至道光初年活躍于鎮(zhèn)江地區(qū)的重要畫家,當時曾有“京江畫派”之稱。
清 高翔《秋林讀書圖》 紙本設色 縱51.5厘米 橫35厘米
高翔(1688-1753年),字鳳岡,號西唐、山林外臣、西唐山人等,江蘇揚州人。性格疏傲,生活清貧。擅畫山水,用筆簡逸,風格疏秀。《秋林讀書圖》描繪斷巖平臺三面臨水,一座簡樸的房屋,內有人伏案苦讀,旁有三棵紅楓綠桐,屋后江天遼闊,水面洲磯橫臥,左下木橋高架。構圖疏朗,筆墨洗練,圖上雖題“仿元人筆意”,但其效果卻別具一格。境界顯得清雅幽靜,超塵脫俗,多少反映了作者淡泊平生、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思想情趣,顯示了他善作小景山水的才能。
清 蔡嘉《仿荊關山水圖》 絹本設色 縱235厘米 橫128厘米
“荊關”指荊浩和關仝,此二人都是五代后梁畫家,尤妙山水。荊浩創(chuàng)制水暈墨章的表現技法,畫格蒼渾莊嚴,氣局筆勢,十分雄峻。關仝工畫山水,師荊浩,晚年有出藍之譽,與荊浩并稱“荊關”。蔡嘉的這幅《仿荊關山水圖》,大體分上下兩大部分。上部危峰高聳,淙淙泉水從石谷間曲折流出,騰起一片煙霧。下部枝葉蔓披,像搭了天蓬似的樹木,濃蔭下溪水邊突起巨石,有人靜坐平臺,光頭,雙手扶膝,衣著寬袖大袍,像是出家之人。他兩眼平視,似在沉思,或是在修身養(yǎng)性。整個畫面沉著渾厚,構圖嚴謹爽朗,給人以雄偉大氣的美感。
蔡嘉(1686-1779年后),字松原,號雪堂,又號朱方老民、云山過客等,江蘇丹陽人,客居揚州。擅詩文,工草書,能畫花卉翎毛、蟲魚,山水尤擅青綠之法。在畫史上,蔡嘉列于以清代王為領袖的“虞山畫派”。
清 邊壽民《蘆雁圖》 紙本設色 縱82.4厘米 橫97.2厘米
圖繪秋季蒲塘蘆葦與大雁景象。蘆葦以淺彩淡墨為之,草草幾筆,錯落有致,頗見層次。畫面之上四只野雁神態(tài),兩兩成對,各得其趣。這是多么自然而又優(yōu)美的瞬間“鏡頭”!圖上自題詩一首,落款“維祺”,鈐“頤公”印。
邊壽民(1684-1752年),原名維祺,字壽民,更字頤公,號浙僧,又號葦間居士、綽綽老人,江蘇淮安人。能書善畫,花卉、翎毛均有別趣,但以擅畫蘆雁飲譽畫史。所畫蘆雁蒼渾奇逸,生動入神。間作山水,頗有意趣,亦能以枯筆作花卉雜畫,以墨竹法寫蘆葦。
清 鄭燮《竹石圖》 紙本墨筆 縱284.5厘米 橫139.9厘米
清代花鳥、草蟲、蔬果、梅竹畫,堪稱發(fā)達,不獨繼承前代傳統(tǒng),而有一定革新創(chuàng)造。如鄭燮《竹石圖》,筆墨恣意,布置有奇趣,別具生面。圖繪壘石堅巖間野生竹蘭并茂。高竹瘦勁,幽蘭飄香,別成一格的坡石,把蘭竹裝飾得壯美無比。筆墨秀勁奔放,氣韻沉雄瀟灑,別具幽情。圖右側長題三行,款署“乾隆乙酉板橋鄭燮”。鈐有“七品官耳”印等。乾隆乙酉為1765年,作者時年73歲,作者作此畫后不久便去世了。
鄭燮(1693-1765年),字克柔,號板橋,世籍蘇州,明洪武間遷居興化,遂為江蘇興化人。清乾隆元年中進士,官山東濰縣令,因事得罪豪紳遭罷官。做官前后均居揚州賣畫,為“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自稱“四時不謝之蘭,百節(jié)長青之竹,萬古不敗之石,千秋不變之人”,借以寄托其堅韌倔強的品性。
清 吳琦《松鹿圖》 絹本設色 縱224.6厘米 橫110.9厘米
吳琦,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清乾隆年間,字補之,浙江新市人。花鳥學沈銓,沈銓筆下的“松鶴延年”、“福祿壽喜”之畫,無不精巧。吳琦畫松,夭矯離奇,有參天的古松、蒼勁的雪松和華蓋如傘的老松,無不氣格沉著典雅?!端陕箞D》的峭壁上,蒼勁的老松橫空起舞,寓意著萬古長青?;ㄊ脚_梅花鹿,雌雄相隨,意態(tài)悠閑,氣度和美。三彎九曲流淌的泉水,像是在為它的幸福情侶歌唱。畫面?zhèn)鹘y(tǒng)與寫實相結合,吸收西洋畫法,造型準確,較多寫實。因為清代帝王如順治、康熙、乾隆等都喜歡畫,清宮里的畫家,有不少是西洋來的傳教士,如郎士寧、王致誠等,他們留下了大量中西結合之繪畫作品,這種畫法受到人們的喜愛。
清 任頤《白鹿貞松圖》 紙本設色 縱238.7厘米 橫117厘米
清代人物畫,不及山水、花鳥畫發(fā)達,人物畫高手更是鳳毛麟角。任頤此圖寫壯士臨行,美人送別場景。畫面雙松挺拔勁健,松葉濃蔭如蓋,美人與壯士樹下拜別。美人送壯士禮物羞于正視,壯士雙手前接,臉帶微笑、張嘴,似在道謝。美人身邊白鹿背負靈芝,呦呦鹿鳴。筆墨精細,人物傳神,色彩妍麗。右下角款署“光緒癸未秋七月,山陰任頤伯年甫”。鈐“任頤印”等三方印章。“光緒癸未”為1883年,作者時年44歲?!栋茁关懰蓤D》畫面娟美,獨創(chuàng),自成面貌。
任頤(1840-1895年),字伯年,號次遠,又號山陰道人、任和尚等,浙江紹興人。仰承家學,日以楮墨自樂。早年師事族叔任薰,承接陳洪綬、任熊畫風,后吸收八大、華等技法。多才畫家,于人物、肖像、山水、花鳥無所不精。他在江南一帶影響甚大,為清末畫壇巨匠,為“海上畫派”代表人物。
(責編:李禹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