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很多老年人上了年紀后,走一段路后就需要休息。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每走10米就需要休息,那是什么樣的生活質量??!
“爸,您年紀大了,帶上個小板凳,走累了就坐下休息一會兒!”
我們經??梢月牭剑㈨樀膬号@樣告訴自己的父母;也經??梢钥吹缴狭四昙o的老年人,就是帶著一個小板凳出去散步、買菜、看望老朋友。年輕人看了,可能會去想:多累贅??!
但是,可不要小看了這個小板凳,如果沒有了它,很多老年朋友就不敢也不能走出家門了。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在醫(yī)學上有一個名詞:間歇性跛行。就是一個人自立行走一段距離后,就會出現下肢無力、酸脹,甚至是麻木,必須休息幾分鐘,癥狀才可以緩解,之后還可以繼續(xù)走路,但是走了幾乎同樣長的距離后,還得再次休息,這種情況反復出現。這就是脊柱外科醫(yī)生經常說的一個專業(yè)名詞:間歇性跛行。
我們知道,大腦向下延伸為脊髓,脊髓再發(fā)出許多神經根來支配全身的生理活動。脊髓就在我們的脊柱里面,因為脊髓及其發(fā)出的神經根是神經組織,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組織形態(tài),非常重要而又非常容易受到傷害。
脊柱從頸椎到骶椎,每一塊椎體后部都有一個孔,所有的孔連成一串就形成了椎管,來容納脊髓、保護脊髓。脊髓發(fā)出的神經根就從脊柱兩邊的椎間孔發(fā)出,非常像電纜的主干發(fā)出的分支,鏈接支配各個器官。脊髓到了胸椎和腰椎交界的地方就終止了,很多神經根繼續(xù)向下走行,形成馬尾神經。馬尾神經主要經過腰椎的中下段及骶椎的椎管內。
脊柱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身體結構,是身體的脊梁,縱觀軀干,承上啟下,支撐身體,具有很強的穩(wěn)定性;同時有前屈、后伸、左右側彎,具有很大的靈活性;而且好要保護好脊髓神經。
多么重要而又神奇!
脊柱的靈活性,是因為脊柱由多個椎體、椎間盤和兩邊的小關節(jié)相連而成,椎間盤是軟組織,有一定的壓縮拉伸能力。兩個相鄰的椎體和中間的椎間盤及兩側的小關節(jié)就組成了一個功能單位。
我們就以其中一個功能單位為例,腰4和腰5椎體間的功能單位,來說明間歇性跛行的生物學機制。隨著年齡的增長,椎間盤和小關節(jié)逐漸老化退變,間盤組織膨出擠入椎管、小關節(jié)骨質增生肥大從兩側夾入椎管、小關節(jié)囊肥厚及椎體間的黃韌帶也增生肥厚凸入主管,最終形成椎管的狹窄,壓迫里面走行的馬尾神經及神經滋養(yǎng)血管。
這個過程非常緩慢,一般需要幾十年的逐漸加重才會有癥狀,也就是人們五六十歲之后,逐漸開始有了感覺。狹窄逐漸加重,神經損害也逐漸加重,自立行走一段后就出現了本文開始所述的癥狀。癥狀之初,可能行走1000米才需要休息,逐漸加重到800米需要休息,然后是600米、500米……連續(xù)行走的距離越短就代表椎管狹窄越嚴重,神經損害越厲害。
有人要問:為什么坐下休息一會就又可以走了呢?原因是自立行走時椎管狹窄程度較為嚴重,而坐下、蹲下甚至是彎腰時,椎體間肥厚的韌帶被短暫的拉伸變薄了,進而短暫地緩解了狹窄程度和神經損害,神經得以緩解后,還可以繼續(xù)行走,但是不久后還要休息。
嚴重的人行走50米、10米,甚至是5米就需要休息了。大家可以想象,如果每走10米就需要休息,那是什么樣的生活質量??!
當然,脊柱外科醫(yī)生是不會讓這么嚴重的情況出現的,一般來講,800米需要休息的應該接受保守的藥物治療,500米需要休息的應該接受手術治療,而50米及以下就需要休息的應該盡早接受手術治療。
間歇性跛行,經常還伴有腰腿痛、肢體麻木、肌肉萎縮等癥狀,甚至出現會陰部位感覺異常及二便障礙等馬尾神經癥狀。馬尾神經癥狀的出現是需要接受急診手術的信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