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琳
(吉林大學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
北魏元爽墓志試探
馬琳
(吉林大學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摘要]1928年在洛陽城東董家村北出土的北魏元爽墓志堪稱魏碑中罕見的上品,在書法與雕刻方面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境界。志文詳實記載了元爽的生平履歷,集中圍繞仕宦和家學門風展開,反映了貴族主義思想和北魏內徙胡人社會化、門閥化、文士化的成就。元爽自起家一路仕途平坦,深受皇帝信任,委以重用,卻在如日中天時英年早逝,其背后的隱情值得細細推敲。墓主元爽的生平是特定年代的反映,也是北魏社會形態(tài)和當朝政治生態(tài)的縮影,所以墓志的考釋要在考據的基礎上將志文內容放在宏觀的歷史環(huán)境中分析才能挖掘到更多信息,還原更加全面而真實的歷史。
[關鍵詞]北魏;元爽墓志;宗室;貴族;貴族主義
北魏元爽墓志(全稱“魏故使持節(jié)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衛(wèi)大將軍秦州刺史尚書左仆射元公墓志銘”)志高81.8cm、廣81.8cm,26行,行26字,正書,1928年洛陽城東董家村北出土。[1](P199)如下圖所示,志文字跡規(guī)整清晰,端莊華美,文筆雋秀,刻功嫻熟,線條自然流暢,是集文物、史料和藝術價值于一身的不可多得的魏碑精品。
為闡述及研讀便利,現抄錄元爽墓志原文如下:
魏故使持節(jié)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衛(wèi)大將軍秦州刺史尚書左仆射元公墓志銘。君諱爽,字景喆,河南洛陽人也。姬水導源,縉云結慶,盛業(yè)弘基,儀天比極。祖明德茂親,冠冕當世。父居中作相,領袖一時。君稟氣藍田,資靈漢水,兼市為珍,連城起價。然其理識開悟,體量通率,立身唯孝,因心則友,固以道德潤己,忠信被物,有是九能,兼之百行。起家為員外散騎侍郎,遷秘書郎中尚書起部郎,加輕車將軍。而握蘭復道,含香綺閣,致譽起草,見奇伏奏。又轉寧朔將軍,郎中仍本。又除給事黃門侍郎,加平東將軍。及其晨趨文石,夕拜青瑣,運是智能,應茲世用,富途歸美,所在揚名。屬大盜侵國,乘輿墜駕,政由甯氏,仍見維縶,以普泰中,除散騎常侍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領左右直長,又遷衛(wèi)將軍領領左右,馀如故。雖纓紱日加,位業(yè)彌峻,處是榮貴,澹若浮云,獨運虛舟,與物無競,卷懷得所,是用難及。暨太昌在歷,世屬興王,眷言右戚,群望攸在。方當擁玄云以上騰,摩赤霄而高騖,長驅之力未窮,短晨之露奄及。以永熙二年二月二十五日終于京師,朝廷嗟悼,追加禮秩,乃贈使持節(jié)都督徑岐秦三州諸軍事秦州刺史左仆射?;浺云淠晔辉露迦振轨堵宄俏魇謇锕人?。乃作銘日:帝出于震,高門九重,維城構趾,磐石為峰。龜組奄及,冠蓋相從,或文或武,為光為龍。若人挺生,實邦之俊,道風所及,德音彌振。豈但孝友,實唯忠信,若蘭之芳,如玉之潤。濯纓華沚,歸飛阿閣,列宿是膺,喉唇斯讬。乃駕大卓,載馳沃若,春秋非我,花實遽落。嚴風動樹,凝霜被草,骎骎素騏,翩翩丹旐。永辭上國,長歸神道,白日不見,黃泉詎曉。公春秋三十三。妻頓丘李氏,儀同三司彭城文烈公平之女。息德隆,年十三,娶大將軍齊王蕭寶寅之女。二女未出。[2](P307-308)
北京圖書館藏拓
元爽去世時是永熙二年(533年),享年33歲,由此推算元爽應該是在景明元年(500年)出生,平生跨越宣武、孝明、孝武三朝。志文詳實記載了元爽的年齡和生平履歷,填補了北朝史書之缺,也具有證史的重要意義,學界對其一生影響頗深的父元繼和兄元叉的研究比較多*詳參李陽:《北魏元繼墓志考釋》,《碑林叢刊》1994年第二輯,第39-41頁。對元繼墓志進行了基礎考據,有張金龍的《靈太后與元叉政變》,《蘭州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劉軍的《北魏宗室族群的分化與元叉政變》,《殷都學刊》,2014年第6期,蘇哲的《元懌元叉墓志與北魏孝明帝朝的朋黨政治》,《考古學研究》,1997年,主要針對元叉政變進行了詳細的研究。,研究元叉也大都從元叉政變進行研究,而對元爽的研究更是所見甚少,還沒有從元爽墓志所體現當時主流之代北內徙胡人貴族化的問題做過研究。故本文僅在史學角度,從中古內徙胡人貴族化趨勢問題入手,對其加以探討。
一、元爽墓志所反映的貴族主義基調
眾所周知,六朝社會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貴族主義,門閥貴族即士族是以累代積淀的家世(包括先祖聲望與當世的權勢)為背景,彰顯婚姻、仕宦、家學門風等成熟穩(wěn)固的基本特征,并為社會和國家所認可,進而享受相應的特權,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因此博取道德鄉(xiāng)望的家族群體和社會階層。士族是六朝社會的支配力量,制約著當時的政治體制、經濟結構和意識形態(tài),全方位塑造了中古的時代特征。
衡量中古社會貴族家格門第的標尺是由曾祖、祖父、父親三代官爵權勢構成的世資,簡稱“三狀”,這也是高門士族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捍衛(wèi)身份的底限,故中古正史列傳、出土碑銘無一例外地高調渲染。[3]士族的判定標準是三代當中至少兩代官居五品以上方可斷入士族。[4](P148)由于墓志對元爽父祖的介紹少之又少,一筆帶過,所以不得不翻查史書一探究竟,據《魏書》記載:“京兆王黎,天賜四年封,神龜元年薨。子根,襲,改封江陽王,加平北將軍。薨,無子,顯祖以南平王霄第二子繼為根后。繼,字仁世,襲封江陽王……叉,繼長子,字伯儁,小字夜叉……叉弟羅,字仲綱,以儉素著稱。羅弟爽,字景喆,少而機警,尤為父所寵愛。解褐秘書郎,稍遷給事黃門侍郎、金紫光祿大夫。永熙二年卒。贈使持節(jié)、都督涇岐秦三州諸軍事、衛(wèi)將軍、尚書左仆射、秦州刺史,謚曰懿?!盵5](P401-409)志傳相較得知元爽的先祖是道武帝拓跋珪,曾祖為京兆王元黎,祖父為江陽王元根,父親為江陽王元繼,大魏丞相,位極人臣。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元爽的哥哥元叉,《魏書》中對他有這樣的記載:“既在門下,兼總禁兵,深為靈太后所信委……叉遂與太師高陽王雍等輔政,常直禁中,肅宗呼為姨父。 自后專綜機要,巨細決之,威振于內外,百僚重跡?!盵5](P404)有著宗室疏族和太后妹婿雙重優(yōu)勢的元叉,權傾朝野,當紅一時。由此看來,元爽家世代王公貴胄,身份高貴毋庸置疑。
婚媾是貴族炫耀身份、保持血統的工具,門第婚的信條至死不渝,悖逆者觸犯倫常。北魏孝文帝時期有明確規(guī)定:“又皇族、貴戚及士民之家,不惟氏族,下與非類婚偶。先帝親發(fā)明詔,為之科禁,而百姓習常,仍不肅改。朕今憲章舊典,祗案先制,著之律令,永為定準。犯者以違制論。”[5](P145)由此可見,婚姻“失類”已經被抬升到倫理綱常的高度甚至動用法律予以制裁。受貴族風尚影響的北魏宗室非??粗亻T第婚,并以此為媒介作為搭建溝通大族的橋梁。太和十九年,孝文帝親自擬定條制,規(guī)定鮮卑姓由獻帝以及兄胡氏、周氏、長孫氏,弟奚氏、伊氏、丘氏、亥氏,叔父叔孫氏、疏屬車氏組成的帝室十族門望最高,由陸姓、賀姓、劉姓、樓姓、于姓、穆姓、嵇姓、尉姓組成的鮮卑勛臣八姓同漢族頭等門閥由趙郡李氏、隴西李氏、清河崔氏、博陵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組成的四海大姓門第相當,再次等是胡人著姓、漢人州郡著姓、縣姓。而北魏宗室聯姻的對象集中在帝后之族、四海大姓和州郡著姓的范圍之內,據志文記載,元爽的妻子是文成元皇后所在的頓丘李氏,是隴西李氏的房支,屬于帝后之族,她的父親李平,生前深受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及胡太后所重用,位高權重,死后追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冀州刺史,謚號文烈公。元爽生前顯赫的功績福及后代,志文中提到他的兒子元德隆,在13歲的時候娶了南齊皇室蘭陵蕭氏為妻,眾所周知蘭陵蕭氏為南朝“四大僑望”之一,是頂級的門閥。蕭氏的父親正是赫赫有名的大將軍齊王蕭寶寅,他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將領、南齊宗室,齊明帝第六子,原為南齊建安王,后改封鄱陽王,在梁武帝殺害南齊宗室時,逃奔北魏。蕭寶寅在北魏娶南陽公主為妻,屢次與梁朝作戰(zhàn),平定關中莫折念生叛亂,官至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尚書令,封齊王。元爽的兒子能與這樣的家族共結連理,實在是貴不可言。這樣看來元爽一家積極貫徹門第婚,貴族特質昭然若揭。
仕宦是中古時期貴族維系門第的資本,是身份等第的衡量準則,貴族制度在官場長期運作的北朝積累下大量的慣例,成為宗室實現貴族化的關鍵。元爽世資優(yōu)厚,無可厚非的會享受很多優(yōu)待。首先,就起家官來講,貴族起家通常傾向清官,北魏除清濁之外,還注重職務的要閑,某些非清流的實權職位也備受垂青。北魏最為推崇的宗室起家官有四類:一是貴族稱號,《魏書》卷一一三《官氏志》載,道武帝天賜官制摹仿上古設置六卿、大夫、元士;二是門下侍從類,如黃門侍郎、散騎侍郎、給事中、奉朝請等,門下是從的職責是侍職禁中、隨扈左右、顧問應對、拾遺補缺、出納詔命、樞密決策,是皇帝的心腹近臣;三是秘書著作類,如秘書著作、秘書丞、秘書郎、著作佐郎等,此乃六朝清望之首,非詩禮簪纓之族不得居之;四是東宮或王國屬官類;四是諸公及將軍幕府僚佐類。雖非典型清官,但可依靠府主積累人脈,亦為士人趨之若鶩的美差。元爽的起家官為員外散騎侍郎,屬門下侍從類,是舊職員令從四品清職(后職員令是正七品),反推其鄉(xiāng)品早已超出了九品范圍,是中正無權干涉的超品,由宗正卿掌管,稱為“宗室選”。[6](P103)四品官職是宗室起家壟斷的區(qū)位,異姓臣僚絕對不能染指,凸顯宗室的特殊待遇,如《魏書》卷六八《甄琛傳》記載:“令布衣之父,超登正四之官;七品之弟,越陟三階之祿,虧先皇之典選,塵圣明之官人。”可見元爽的宗室身份和三代積淀的官爵權勢是一座強有力的靠山,推動其平步青云,起家官品非同尋常的高,占盡先機,贏在了仕途的起跑線上。再看元爽首次遷轉的職位,秘書郎中尚書起部郎,加輕車將軍。秘書郎中是魏晉時置,屬秘書著作類,掌管圖書經籍,為職事清閑的正七品文官,多由書香門第,高門望族擔任。尚書起部郎為正六品,南北朝時尚書省曾置起部掌管起造宮室。從官拜正七品員外散騎侍郎起家到首次遷轉為正六品的尚書起部郎,官位晉升了兩階,屬于宗室仕宦的常制。接下來元爽又被遷為正四品的職責為侍從皇帝、傳達詔命給事黃門侍郎,官位晉升了兩級之多。普泰中年被遷為從三品門下省副長官散騎常侍、從二品高級文散官金紫光祿大夫,聲望頗高。與此同時,元爽的位階也步步高升,由從五品輕車將軍,歷從四品寧朔將軍、正三品平東將軍、正二品征東將軍、正二品衛(wèi)將軍,幾近人臣頂點。除此之外還賜官領左右直長來強化的權力,領左右直長是直閣、直寢、直齋、直后這“四直”的長官,雖無品級,卻是皇帝的貼身侍從、耳目心腹,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元爽去世之后以贈官結銜,其中最高官是儀同三司,在新職員令是從一品,是皇帝給予他的最高禮遇,這也達到了當時宗師給他劃定的不凡的鄉(xiāng)品。元爽墓志志石的規(guī)格是81.8厘米見方,根據趙超先生總結出的北魏官員墓志等級標準,“三公:墓志邊長為三尺(80厘米)。一品二品官員:墓志邊長為二尺四寸以上(66厘米)。三品官員:墓志邊長為二尺以上,二尺四寸以下(55—60厘米)。四品以下官員:墓志邊長在一尺至一尺八寸之間(27—50厘米)?!盵7]如此說來元爽的墓志規(guī)格屬于最高一級,可見皇帝對他優(yōu)待至此,恩寵有加。
牢固穩(wěn)定的家學門風是貴族制成立的又一要件,元爽墓志在這方面描寫占有大片篇幅。墓志中記載元爽“君稟氣藍田,資靈漢水,兼市為珍,連城起價”[8](P308),這體現了北魏時期貴族崇尚的“氣運”說,紅樓夢中對“氣運”曾有這樣的解釋:“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惡兩種,余者皆無大異。若大仁者,則應運而生,大惡者,則應劫而生。運生世治,劫生世危。堯、舜、禹、湯、文、武、周、召、孔、孟、董、韓、周、程、張、朱,皆應運而生者。蚩尤,共工,桀,紂,始皇,王莽,曹操,桓溫,安祿山,秦檜等,皆應劫而生者。大仁者,修治天下;大惡者,撓亂天下。清明靈秀,天地之正氣,仁者之所秉也;殘忍乖僻,天地之邪氣,惡者之所秉也。”[9](P20)學識有助于陶冶情操,“然其理識開悟,體量通率,立身唯孝,因心則友,固以道德潤己,忠信被物,有是九能,兼之百行。”[10](P308)元爽以忠孝立身,證明他崇尚儒學。中古時期國家分裂,南北學術風格迥然不同,北學專攻儒家經典,講求淵綜廣博、務實進取,這在元爽墓志中也有很好的體現:“及其晨趨文石,夕拜青瑣,運是智能,應茲世用,富途歸美,所在揚名。屬大盜侵國,乘輿墜駕,政由甯氏,仍見維縶……龜組奄及,冠蓋相從,或文或武,為光為龍。若人挺生,實邦之俊,道風所及,德音彌振?!边@里“文石”和“青瑣”借指宮廷,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元爽勤于政務,秀外慧中,能文能武,出類拔萃,深受重用,同時從元爽擔任的大部分官職為文官,也體現出文士化的特征。
二、元爽人生的轉折點
普泰中期(531年)元爽達到了他的人生巔峰,此時的元爽正值意氣風發(fā)的而立之年,但墓志作者卻文風一轉,“雖纓紱日加,位業(yè)彌峻,處是榮貴,澹若浮云,獨運虛舟,與物無競,卷懷得所,是用難及?!边@句話表面上是說元爽為人謙遜有禮,與世無爭,也反映北魏后期貴族安富尊榮、鄙薄實務的思想觀念,但實際上以常人的思維除非有重病在身或是其他重要的事情,一般不可能在自己仕途如日中天的時候突然隱藏鋒芒,翻查史料筆者發(fā)現了一些端倪:元爽的父親元繼于永安二年(529年);元爽的哥哥元叉在“孝昌二年(526年)三月廿日,詔遣宿衛(wèi)禁兵二千人夜圍公第。公神色自若,都無懼容,乃啟太師,開門延使者,與第五弟給事中山賓同時遇害。”[10](P183)元爽的親家蕭寶寅一直不忘復興齊國,孝昌三年(527年),他控制長安,殺死關右大使酈道元,自稱齊帝,改年號為隆緒。但在次年,便兵敗投奔萬俟丑奴。永安三年(530年),爾朱天光平定萬俟丑奴。蕭寶寅也被俘送洛陽,被賜死于駝牛署。也就是說在公元526年到公元530年這短短5年的時間里,元爽的父親、哥哥、弟弟、親家都遇害了,筆者分析這對元爽造成非同小可的影響,家道中落,受統治者壓制,再無回天之力。
永熙二年(533年),天妒英才,元爽精彩的一生也畫上了句號,享年33歲。我們都知道以長陵即北魏孝文帝的陵寢為中心點,橫亙洛陽北鄺山,分布于瀍河之濱,東西約50公里,南北約20公里,位于現今河南洛陽孟津南部及洛陽郊區(qū)周圍,形成了一個以帝陵區(qū)為中心,皇族、宗室、勛親、望族圍繞附葬的北魏陵墓區(qū),為彰顯道武和非道武子孫的差別,前者墳塋被置于瀍河以東,距長陵左前方海拔250至300米等高線之間的高地上,后者必須遠離此處,分散至200米以下的邊緣位置。[11]元爽是道武帝拓跋圭的玄孫,理應葬在瀍河以東,距長陵左前方海拔250至300米等高線之間的高地上,而志文中提到他的墓葬位于“洛城西十五里谷水北”,屬于該范圍內,這既驗證了宿白先生說法的正確性,也點明了元爽尊貴的宗室身份。
綜上所述,墓志用濃縮的語言,寥寥數筆總結了墓主的一生,墓主元爽依恃高貴的宗室身份和父祖雄厚的世資取得了貴族門第,以從四品清職員外散騎侍郎起家,遷轉大都符合常制;與南齊皇室蕭氏家族聯姻,可謂門當戶對,亦符合當時貴族主義的門第婚;他能文能武且忠信被物,體現出良好的修養(yǎng)和家學門風。簡言之,《元爽墓志》的撰寫風格帶有濃重的貴族主義氣息,集中反映了北魏遷洛以后的時代風貌,即中古代北內徙胡人的士族化趨勢。站在內徙胡人士族化的角度,科學詮釋墓志材料所蘊藏的珍貴信息,還原史料的本來面目,給舊史料以全新的生機和活力。邙山出土的北魏墓志數量眾多且大多保存完好,只要努力挖掘、研究,我們不難揭開北魏歷史的秘密,這也是筆者長久以來的希望與不懈的追求。
[參考文獻]
[1]王壯弘,馬成名.六朝墓志檢要[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5.
[2]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3]劉軍.論北魏元珍墓志的史料價值[J].閱江學刊,2015,(1).
[4]毛漢光.中國中古社會史論[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5]魏收.魏書[M].北京:中華書局,1995.
[6](日)宮崎市定.九品官人法研究——科舉前史[M].北京:中華書局,2008.
[7]趙超.試談北魏墓志的等級制度[J].中原文物,2002,(1).
[8]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9]曹雪芹,高鶚.紅樓夢(第二回)[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10]趙超.漢魏南北朝墓志匯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
[11]宿白.北魏洛陽城和北邙陵墓——鮮卑遺跡輯錄之三[J].文物,1978,(7).
[責任編輯:郭昱]
[收稿日期]2016-02-19
[作者簡介]馬琳(1992—),女,遼寧沈陽人,主要研究方向為魏晉南北朝史。
[中圖分類號]K87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330(2016)03-006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