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江西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征與地震分布規(guī)律*

        2016-08-02 08:37:29吳富江毛素斌鐘千方楊明桂
        華東地質 2016年2期
        關鍵詞:北北東尋烏發(fā)震

        吳富江,毛素斌,鐘千方,楊明桂

        (1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2 江西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南昌 330002)

        ?

        江西新構造運動的基本特征與地震分布規(guī)律*

        吳富江1,毛素斌2,鐘千方2,楊明桂2

        (1 江西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南昌 330030)(2 江西省地質礦產(chǎn)勘查開發(fā)局,南昌 330002)

        摘要:本文以新編《江西省區(qū)域地質志》總結的地質構造新成果為基礎,結合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記錄,對江西省新構造格局、地震活動特點和動力機制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江西省地震震中分布與新構造格局密切相關,地震活動主要發(fā)生在北北東向的幕阜山—羅霄山地震活動帶和懷玉山—武夷山—九連山地震活動帶的南部。進一步理清了江西省主要的破壞性發(fā)震斷裂和主要發(fā)震地區(qū)的構造環(huán)境,為優(yōu)化地震區(qū)劃、地震監(jiān)測和防震工作提供依據(jù)。

        關鍵詞:江西省;新構造格局;地震斷裂帶;地震分布規(guī)律

        自晚中生代以來,江西省經(jīng)歷了燕山期強烈的陸內活化造山和造山后與喜馬拉雅裂谷期的強烈伸展。古近紀末結束了斷陷成盆活動,至新近紀進入新構造活動時期,地殼活動趨緩。

        江西省處于弱隆起活動構造區(qū)[1],長期形成的密集斷裂網(wǎng)絡大部分處于休眠狀態(tài),但部分斷裂或斷裂帶迄今仍有活動,在形成豐富地熱資源的同時,給地殼的穩(wěn)定性帶來了影響,特別是贛南、贛西北有多條引發(fā)破壞性地震的斷裂帶。

        江西省地質局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于1982年編制的1∶1000000江西省構造體系與地震分布規(guī)律圖及說明書、《江西省地震志》[2]、《江西省地質礦產(chǎn)志》[3]、《江西生態(tài)》[4]和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2012)等,先后總結了江西省新構造與地震活動的規(guī)律。筆者在研編《江西省環(huán)境地質志》工作中,根據(jù)新編《江西省區(qū)域地質志》總結的區(qū)域地質背景,結合新構造運動和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記錄,對江西省內發(fā)震斷裂作進一步研究,分析斷裂控震作用特征,取得以下認識,與地震地質界同仁討論。

        1新構造活動的基本特征

        1.1構造背景

        江西省歷經(jīng)約18億年由洋—海—陸的發(fā)展演化,自元古宙至古近紀奠定了復雜的構造背景,主要有3大構造體系。

        (1)晉寧期華南洋動力體系,經(jīng)長期演化形成揚子反S構造體系。在江西省中北部構造走向與隆、坳延展主要為近東西至北東東向[5-6],依次為九江坳陷、九嶺隆起、萍樂坳陷、萬年隆起,上饒坳陷,武功山隆起,饒南坳陷、永蓮坳陷,組成隆、坳交替,嶺、丘相間的構造—地貌景觀。

        (2)揚子—加里東期華南裂谷動力體系。該期南華裂谷海盆于志留紀時作“北貼西拼”式閉合并褶皺造山,經(jīng)長期演化,在江西省南部及鄰區(qū)形成了羅霄山—諸廣山、雩山、武夷山3條南北向—北北東向構造帶和南嶺東西向的構造格局。

        (3)燕山期—喜馬拉雅期濱太平洋動力體系。燕山運動使中國東南部構造發(fā)生變化。在造山期形成了以北北東向擠壓走滑斷裂帶為主體的斷裂網(wǎng)絡,使前期構造受到歸并、切割及擠壓扭動。燕山造山后與喜馬拉雅伸展期,北北東、北東向等斷裂帶轉化為拉張,控制了大量箕狀紅層斷陷盆地的形成。江西省呈現(xiàn)“兩隆”(幕阜山—羅霄山,懷玉山—武夷山)“一陷”(贛鄱斷陷帶)的新構造格局,布格重力相應為“兩低一高”,地殼厚度在總體減薄的背景上,“兩隆”相對較厚(32~35 km),“一陷”相對較薄(32~30 km)

        1.2新構造運動特征

        新近紀開始,江西省及鄰區(qū)受來自菲律賓海板塊擴張和印度板塊俯沖的雙重影響,地殼活動分為兩個亞期。

        新近紀均衡弱隆升亞期:中新世僅有廣昌頭陂一處小型含硅藻土湖盆沉積,面積約15 km2,上新世有吉安黃橋等零星的含泥炭河湖沉積,且均被斷層錯斷,存在局部隆、陷差異錯動。

        第四紀多階段不均衡弱隆升亞期:在總體弱隆升的大背景中,周邊山體相對緩慢上隆,鄱陽湖等盆地相對下沉,形成獨特的東西高、中間低、南高北低的“U”形盆嶺地勢。東向沿海地勢總體呈嶺坳相間逐漸變低,地殼減薄,構成中國大陸地勢的第三臺階。由于菲律賓海板塊擴張,華南以中低山與丘陵、小平原相間為主,構成“隆成山、坳成丘、盆成原”的構造-地貌景觀。盆嶺之間的控盆斷裂部分地段存在規(guī)模不大的斷陷活動,均以正斷層為主,走滑不明顯,且自更新世至全新世,有活動繼續(xù)趨弱的趨勢,有的斷裂被中更新統(tǒng)覆蓋(如萬安—遂川斷裂),更多地段被全新世沉積物掩蓋。

        2新構造與地震活動規(guī)律

        江西省位于華南地震區(qū)東部[1],根據(jù)中國地震動參數(shù)區(qū)劃圖(2012),地震記載始于公元304年,至1970年,共記載有感地震280余次,其中4~4.5級地震47次,破壞性地震(震級≥4級)25次,1806年1月11日的會昌6級地震為江西省境內歷史上最大一次地震(表1)[2]。1971年地震臺網(wǎng)建成,根據(jù)江西省地震局提供的資料,共記錄省境1971~2005年1級以上地震1891次,中強以上地震6次,分別是龍南5.4級地震,尋烏5.7、5.2、5.0級地震,以及2005年11月26日的瑞昌5.7級地震,為江西省近200年來最強烈的一次地震。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贛南與贛西北,贛南共發(fā)生中強以上地震15次,贛北為14次,贛中僅2次(圖1,表2)。這些中強地震主要為淺于20 km的淺震,如1982年龍南5.4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6 km,尋烏1987年5.7級地震震源深度為13 km等,破壞性較大。

        根據(jù)資料[4],自1562年以來共有21個年有震年份,平均22年有一次中強以上地震,頻度較高。贛南地區(qū)從1804年至1987年,中強以上地震平均時間間隔為44年。在贛北地區(qū)1575年以來中強以上地震時間間隔為63~95年,頻度較低。1971至2005年,全省年平均發(fā)生2級地震21次,3級3.8次,4級2年一次。3級以上地震震中成群分布活動,時間上強弱起伏交替,地震較活躍年份是1982、1985、1987年與2005年,活躍期間隔約20年。

        以上地震震中分布與新構造格局密切相關。江西省中部的鄱陽、吉泰、贛州3個大中型斷陷盆地內部地震活動較弱,較強地震分布于盆地邊緣的控盆活動斷裂帶。因此,江西省地震活動北西、東南強,中部較弱,可分為幕阜山—羅霄山和懷玉山—武夷山—九連山兩條地震活動帶。

        2.1幕阜山—羅霄山地震活動帶

        為大別地塊郯廬—麻城地震活動區(qū)的南延部分。郯廬—麻城地區(qū)與幕阜—羅霄地區(qū)分屬中央造山帶與揚子板塊,被北西向襄廣逆沖推覆斷裂帶相隔,兩地之間構造不連續(xù),但北北東向斷裂地震帶減弱后進入贛西北地區(qū),其中麻城—幕阜山斷裂帶經(jīng)江西省西北隅南延(圖1),郯廬斷裂帶至廣濟衰減后,其末梢過長江后為碼頭—九宮山斷裂帶。

        1978年以來,江西省內4~4.7級地震有:1978年6月27日寧都4.4級地震,1979年1月6日定南4.0級地震,1982年龍南4.2級地震,1983年5月12日尋烏-武平(閩)4.4級地震,1985年7月4日龍南4.0級余震,1987年8月31日尋烏4.7級地震,1995年1月24日尋烏4.5級地震,1999年4月15日永豐4.0級地震。

        幕阜—羅霄斷裂帶處于晚中生代形成的北北東向幕阜—羅霄構造斷隆帶和幔坳帶,東側以九江—永新斷裂地震帶為界,與一系列近東西向至北東東向相間排列的隆起、坳陷帶形成復合構造格局。其間有十多個北北東向成行、東西向或北東東向成串的中小型晚白堊世—古近紀紅層斷陷盆地。地震活動自北向南趨弱,中強破壞性地震主要分布于九江坳陷與九嶺隆起北部,形成贛西北中強地震區(qū)。

        該帶北北東向有5條斷裂帶,自西向東為麻城—幕阜山、瑞昌—銅鼓、武寧巖—蓮花、九江—靖安和船灘—棋坪斷裂帶。發(fā)震斷裂帶有麻城—幕阜、瑞昌—銅鼓、九江—靖安3條。武寧巖—蓮花斷裂帶是在九嶺隆起帶之上的一條重要的地熱帶,在萍樂坳陷的宜春地區(qū)有4個3、4級地震震中分布。

        地震主要發(fā)生于切割紅層斷陷盆地邊緣的北北東向活動性斷裂帶,斷裂主要呈斷續(xù)式右行斜列分布。在北北東向斷裂與北西向、北東向或近東西向斷裂的交匯地區(qū)易于發(fā)震。值得注意的是,鄂州—九江北西西向深斷裂帶(襄廣斷裂帶的一部分)與北東、北北東向斷裂帶的復合結點地區(qū),可能是九江—瑞昌多次破壞性地震發(fā)生的因素之一。

        表1 江西省破壞性地震一覽表

        注:據(jù)江西省地震局資料,其中部分地點據(jù)震中坐標修改。

        圖1 江西省地震震中與導熱、發(fā)震斷裂分布圖Fig.1 Distribution of epicenters, thermal conductivities and earthquake faults in Jiangxi Province

        2.2懷玉山—武夷山—九連山地震活動帶

        該帶屬于東南沿海地震亞區(qū)西緣,受晚中生代形成的北北東向懷玉—武夷構造隆起帶制約,西緣以鄱陽、吉泰、贛州斷陷盆地東南邊緣控盆斷裂為界,大致在鄱陽—吉水—贛州一線。次級構造北部為北東、北東東向,自北向南有九江坳陷(東),九嶺隆起(東)、萍樂坳陷(東),萬年隆起,上饒坳陷,南部主要為北北東向的雩山隆起與武夷隆起,北部間夾北東向、近東西的中小型斷陷盆地。南部發(fā)育北北東向長條狀紅層箕形斷陷盆地。地震活動南部強烈、北部次強、中部較弱?;顒有詳嗔延欣^承性,懷玉山區(qū)與九連山區(qū),以北東向斷裂為主,雩山、武夷山西坡以北北東向斷裂帶為主[5]。懷玉次強地震活動區(qū),中強地震主要發(fā)生于鄱陽盆地東南邊緣的鄱(陽)余(干)地區(qū),地震發(fā)生于北東向活動性深大斷裂與北西向斷裂的交匯地區(qū)。值得注意是樂平—上饒以東地震震中明顯稀少,中部地區(qū)僅有吉水—永豐間中強地震一處,沿宜黃—寧都、招攜—小江等北北東向斷裂帶有3~4級地震震中分布。

        江西最強烈的地震分布于贛南地區(qū), 該地區(qū)地質構造錯綜復雜,中生代花崗巖廣泛分布,中小“紅盆”、小“火(山巖)盆”和溫泉廣泛分布,新構造活動顯著。區(qū)內有全省最強的石城—尋烏北北東向發(fā)震斷裂帶,其次為九連山—安遠、大余—贛州北東向發(fā)震斷裂帶,其中石城—尋烏斷裂帶與會昌—上杭—云霄北西向深斷裂帶交匯地區(qū)發(fā)生過會昌6級地震。

        表2 江西省導熱、發(fā)震斷裂一覽表

        3發(fā)震斷裂及其主要特征

        3.1發(fā)震斷裂特征

        江西省的發(fā)震斷裂主要是燕山期斷裂網(wǎng)絡中的一部分斷裂或其某一段落發(fā)生“回春”活動而成。

        (1)以北北東向斷裂為主,其次為北東向斷裂,形成重要的發(fā)震斷裂帶。前者主要分布于幕阜山—羅霄山隆起和武夷隆起,后者分布于懷玉山—吉泰—九連山地區(qū)。其中定南—桂竹帽東西向斷裂由于規(guī)模較小,且較零散,未形成發(fā)震斷裂帶,但具有重要的復合控震作用。根據(jù)本次研究,江西省尚未發(fā)現(xiàn)重要的東西向發(fā)震斷裂帶,且長期以來所稱的贛江(湖口—豐州)北北東向斷裂帶,迄今并未發(fā)現(xiàn)中強地震活動。

        (2)北北東、北東向斷裂帶大多經(jīng)歷了多期活動,斷裂經(jīng)歷了復雜的轉變過程??傮w看,這些斷裂帶燕山期主要為擠壓左行走滑,新近紀以來主要為正斷層。

        (3)北西或北西西向斷裂,往往連續(xù)性差,多以張性、張剪性為主。新近紀以來主要為張性,這些斷裂與北北東向、北東向斷裂帶交匯地區(qū)易發(fā)生地震。沿崇義—鐵石口,安?!獙幎肌⒂佬蕖沤?,鄱陽—上饒北西向斷裂帶,地震震中略呈串珠狀分布。在鄂州—九江、會昌—上杭—云霄兩條深斷裂帶與北北東向斷裂帶的復合地區(qū),易發(fā)生較強地震。

        除北西向斷裂外,如近東西、北東向斷裂與北北東向斷裂帶的結點也易于發(fā)震。1978年6月27日的寧都畫眉坳3.9級有感地震受北北東向與北東向斷裂復合構造控震,等震線出現(xiàn)北北東、北東向兩個特殊的犄角。北北東向控震斷裂帶與北西向或近東西向斷裂的結點易于發(fā)生較強地震(如尋烏)。

        (4)晚白堊世—古近紀斷陷盆地的控盆斷裂帶,發(fā)生“切盆”活動,是活動性斷裂的重要標志,為主要發(fā)震斷裂。

        (5)地震活動的重現(xiàn)性、群聚性,是江西省地震活動的顯著特征。地震常發(fā)生于斷裂的一定段落,或多次發(fā)生于某一構造結點,地震頻發(fā),震中密集成群。如尋烏、龍南、南亨、瑞昌等地,這些地段或地點是地震監(jiān)測與防震重點。

        3.2主要發(fā)震斷裂

        根據(jù)發(fā)震斷裂發(fā)生地震的強度和頻度,江西省重要的發(fā)震斷裂分為北北東向與北東向兩組,計8條,其中以石城—尋烏斷裂帶最為活躍,其次為瑞昌—銅鼓、九連山—安遠、九江—靖安斷裂帶。

        3.2.1北北東向斷裂帶

        (1)石城—尋烏斷裂帶

        屬于永平—尋烏深斷裂帶南段,南延粵東河源,處于武夷隆起帶南西緣(圖1)。該斷裂帶于早白堊世中晚期在其西側形成了瑞金胎子崠隱爆角礫巖筒和會昌錫坑逕、尋烏等火山盆地,斷裂東側形成石城海羅嶺等一串北北東向花崗巖巖株及會昌、青龍山、官村、紅山小照等Ⅰ型斑巖引發(fā)的隱爆角礫巖筒。晚白堊世形成了石城、瑞金、會昌、尋烏留車等北北東向斷陷紅層盆地。晚白堊世末至古近紀在會昌盆地東部紅層中形成了草桃背—站塘玄武巖熔巖噴溢帶,在其東側有草桃背、上竂、桃樹排、青龍山、豬婆石等中基性火山口,該帶也是一個重要的螢石礦帶,白堊紀—古近紀構造與巖漿活動十分強烈。

        該帶溫泉密集分布,已發(fā)現(xiàn)約20多處溫泉,地裂縫發(fā)育。1998年11月至1990年元月瑞金沙洲壩大埠村、會昌城南及周田鄉(xiāng)老虎村3處發(fā)生了地震裂縫帶,帶長900 m,寬約150 m,單條裂縫長40~97 m,一般寬3~5 m,走向20~30°為主,呈右列式排列??責岚l(fā)震構造主要為北北東向控盆切盆的盆緣活動斷裂帶,往往形成陡立的硅化帶斷層崖,與盆地高差可達100~300 m。

        在瑞金武陽一帶,控制斷陷盆地的北北東向斷裂位于盆地兩側(圖2),晚白堊世紅層之上的第四紀Ⅱ、Ⅲ級階地殘留于盆地西部,Ⅰ級階地和河漫灘發(fā)育于盆地東側,各階地面也有向東傾斜現(xiàn)象。該帶地震頻發(fā),2~3級地震震中密集成帶(圖1),中強地震震中成串分布,主要集中發(fā)生于會昌周田與尋烏—三標間。1562年瑞金發(fā)生5級地震,1804年冬尋烏發(fā)生5級地震,1926年石城發(fā)生4.75級和4.5級地震,1941年9月21日、1987年8月2日,尋烏城與三標間先后發(fā)生5.75級和5.5級地震。恰在北北東向斷裂與北西向、東西向等多向斷裂交匯處。1983年5月12日尋烏—福建武平間發(fā)生的4.4級地震,震中位于東經(jīng)116,北緯25°處,位于會昌環(huán)形構造核部隆起中,等震線呈馬鞍狀,顯示受北北東向、北西向兩組斷裂控制。1906年1月1日會昌周田發(fā)生6級地震,為江西歷史上最強烈地震。位于會昌環(huán)形構造月牙形箕狀晚白堊世紅層盆地中南部,兩側均為控盆切盆斷裂,并發(fā)育一組北西向切盆斷裂,為北西向的會昌—上饒—云霄深斷裂的末梢部分。

        圖2 江西瑞金武陽寨—大陂頭地質地貌剖面圖(據(jù)江西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資料修改)Fig.2 Geologic and geomorphologic profile of Wuyangzhai-Dapitou in Ruijin County, Jiangxi Province1-前寒武系;2-白堊系下統(tǒng);3-白堊系上統(tǒng);4-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5-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6-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7-三級階地;8-二級階地;9-一級階地;10-網(wǎng)紋紅土;11-礫石層;12-亞粘土;13-硅質巖;14-砂巖;15-凝灰質砂巖;16-粉砂巖;17-斷層

        (2)麻城—幕阜山斷裂帶

        該帶北起湖北麻城,控制江漢平原東界和長江中下游鐵銅成礦帶西界,經(jīng)江西省西北隅幕阜山進入湘東北。沿帶有咸寧溫泉、麻城6級地震、麻城、黃岡、黃石5級地震。進入修水北西部幕阜山一帶于1575年3月26日和1863年8月30日分別發(fā)生了5.5級地震和5級地震,并于2014年新發(fā)現(xiàn)白嶺高溫溫泉,溫度高達82℃。上述地震是否與渣津晚白堊世紅層盆地的北緣北東東向控盆斷裂復合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

        (3)瑞昌—銅鼓斷裂帶

        該帶北起九江縣濱臨長江的望夫山,先后穿過九江坳陷與九嶺隆起(圖1)。該帶北段斷裂呈北東走向,向南東陡傾,發(fā)育于北東向大沖—望夫山背斜南翼與瑞昌向斜北翼之間,為賽湖、范鎮(zhèn)古近紀紅層盆地北緣控盆斷裂。斷裂帶至南義附近被青山側列式北北東向斷裂帶復合歸并,轉為北北東向,傾向北西西,至武寧古近紀柘林盆地,斷裂呈側列狀,切錯盆地南北盆緣,南延進入九嶺隆起,傾向轉為南東東,南部控制切割銅鼓小型晚白堊世斷陷盆地,是贛西北地區(qū)最重要的一條導熱發(fā)震活動斷裂帶。2~5級地震震中呈帶分布,在九嶺隆起發(fā)育溫泉。北段在九江坳陷中地熱不發(fā)育,但地震活動增強,頻度較高,主要發(fā)生于賽湖、范鎮(zhèn)、柘林斷陷盆地邊緣切盆活動斷裂。1995年4月15日瑞昌發(fā)生4.9級地震,2005年在九江—瑞昌間發(fā)生5.7級破壞性災害地震,震中在賽湖盆地中的賽湖農場附近,發(fā)震斷裂為賽湖古近紀盆地北緣的北東向斷裂帶,該斷裂早白堊世為Ⅰ型花崗巖閃長斑巖的控巖斷裂,古近紀轉化為控盆正斷層,古近紀末斷裂停止下陷,被“紅層”覆蓋。在丁家山銅礦區(qū)見超覆于盆地北緣斷裂與志留系之上的古近紀紅色砂礫巖殘留于山坡之上,與下陷的盆地垂直斷距約60 m以上。根據(jù)盆地北緣鉆孔揭露,早白堊世成銅花崗閃長斑巖,斷落于紅盆之下約400 m處。斷面向南陡傾,震中恰在斷裂深處。該處又處在與鄂州—九江北西西向深斷裂帶東南段以及赤湖—付山北北東向斷裂的復合地區(qū),可能是發(fā)生中強地震原因之一。該地區(qū)紅層下碳酸鹽巖地層分布較廣,巖溶發(fā)育,坍陷次生災害較重,地震的危害性、破壞性較大。

        該斷裂在武寧地區(qū)地震活動需引起重視。以前所稱的公元319年1月南昌西北5.5級地震,震中(北緯29°,東經(jīng)115°)實際位于武寧南的石門樓附近,發(fā)生于瑞昌—銅鼓斷裂帶與北東向的斷裂的復合地區(qū)。而1350年的修水5級地震(北緯29.2°、東經(jīng)114.9°)震中實位于武寧縣清江與石渡之間,發(fā)生于瑞昌—銅鼓北北東斷裂帶上盤與清江東西向斷裂的復合地區(qū),后者在修水三都楊梅山錯斷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進賢組紅土礫石層(圖3)。武寧地區(qū)1971年以來,2、3級地震頻發(fā),需加強監(jiān)測。

        圖3 三都楊梅山階地剖面圖(江西區(qū)域地質調查大隊資料,1964)Fig.3 Profile of terrace in Yangmeishan, Sandu County1-黃棕色、磚紅色紅土;2-黃色粘土礫石層;3-粗砂粘土礫石層;Qp2jx-第四系中更新統(tǒng)進賢組

        (4)九江—靖安斷裂帶

        該斷裂帶處于幕阜山—羅霄隆起帶與贛鄱斷陷帶交接地帶,是一條顯著的重力梯級帶,是幕阜山—羅霄山地震帶東緣一條中強地震帶。斷裂帶北段為廬山地壘西側的九江—德安斷裂帶(贛江斷裂帶一部分),呈北北東向分布,最大垂直斷距近千米,控制切割沙河古近紀小型斷陷盆地東緣,在九江通遠黃泥潭公路旁見志留系砂頁巖疊覆于第四系更新世大姑期冰磧泥礫之上。九江市1911年2月6日發(fā)生5級地震,德安1634年6月發(fā)生5級地震,均與該斷裂活動有關。斷裂過共青城晚白堊世—古近紀斷陷盆地(鄱陽盆地西北角)后,側現(xiàn)于軍山并遷就靖安—棋坪弧形逆沖推覆斷裂帶,向南西西方向彎轉,經(jīng)靖安、甘坊,向棋坪方向延伸。該斷裂古近紀時由向南東逆沖推覆轉化為向南東方向傾斜的高角度正斷層,控制切割安義北東向古近紀斷陷盆地北西邊緣。其次,宜黃—寧都、招攜—小江近南北向至北北東向斷裂帶雖無中強地震發(fā)生,但1921年以來2、3級地震頻發(fā),特別是宜黃—寧都斷裂控、切割紅層盆地明顯,曾發(fā)生4級地震,招攜—小江斷裂在永豐中村也有4級地震活動,值得進一步監(jiān)測。

        3.2.2北東向斷裂帶

        該組斷裂帶主要發(fā)生于鄱陽、撫州、贛州、龍南斷陷盆地的盆緣活動斷裂帶,與北西向斷裂的交匯地區(qū)有中強地震發(fā)生。1971年以來地震活動頻率較高的斷裂地震帶主要有余干—婺源斷裂帶、吉水—臨川斷裂帶、大余—贛州斷裂帶和九連山—安遠斷裂帶,以贛西南的九連山—安遠斷裂帶活動性最強。

        (1)余干—婺源斷裂帶

        該帶發(fā)育一組北東向逆沖推覆斷裂帶,晚白堊世轉化為正斷層,與信江、鄱陽—上饒等北西向斷裂帶控制鄱陽斷陷盆地東南邊緣。1971年以來沿帶有較多2、3級地震震中分布。但該帶地震向北東趨弱,中強地震主要發(fā)生在鄱陽盆地東南部,有445年余干5級地震,死亡29人。萬年北部曾發(fā)生4級地震,2014年7月31日萬年湖云發(fā)生3級有感地震。在余干城西部15 km的三塘鄉(xiāng)壕湖一帶,發(fā)現(xiàn)錯斷早更新世贛縣組紅土礫石層的垂直小斷層多條,可能為余干地震的遺跡(圖4)。

        圖4 余干縣濠湖地區(qū)斷裂素描圖[5]Fig.4    Sketch map showing fractures in the Haohu area, Yugan County1-下更新統(tǒng)贛縣組網(wǎng)紋紅土;2-下更新統(tǒng)贛縣組礫石層;3-正斷層及運動方向;K2m-上白堊統(tǒng)茅店組紅色砂礫巖

        (2)吉水—臨川斷裂帶

        為撫州晚白堊世斷陷盆地北緣北東向控盆斷裂帶,在該斷裂帶與北西向斷裂交匯處附近,形成臨川青蓮山溫泉與崇仁馬鞍湯溪溫泉。公元304年在吉水—永豐間發(fā)生了5級石陽地震。

        (3)大余—贛州斷裂帶

        包括側列分布的大余池江古近紀紅層盆地的北緣北東向控盆斷裂與贛州晚白堊世“紅層”盆地的南東緣北東向控盆斷裂帶,該帶有多處發(fā)生2、3級和大余4級地震,1888年5月28日贛州發(fā)生5級地震。

        (4)九連山—安遠斷裂帶

        該帶包括九連山—臨塘、雞啼石—安遠兩條斷裂,是重要的導熱發(fā)震斷裂帶。斷裂帶切割多個小型早白堊世火山盆地和晚白堊世紅層斷陷盆地,溫泉成帶,2、3級地震震中成群。地震主要發(fā)生在九連山—安遠北東向斷裂帶與定南—桂竹帽東西向斷裂帶西部的交匯地區(qū)。1847年發(fā)生定南城北西附近5級地震,1982年2月25日發(fā)生龍南南亨5級地震,1985年7月4日該處又發(fā)生4級地震。南亨地震等震線呈北東向橢圓形,顯示控震斷裂主要為北東向的雞啼石—安遠斷裂。

        除上述4條北東向斷裂地震帶外,1756年鄱陽東北曾發(fā)生5.5級地震(北緯27.4°、東經(jīng)116.9°)。位置大致在古縣渡附近,處于宜豐—景德鎮(zhèn)逆沖推覆斷裂帶北西側(上盤),與控制鄱陽盆地北西緣的上饒—波陽北西向斷裂帶交匯,但該帶1971年來地震活動較弱。

        上述北北東向4條、北東向4條中強斷裂地震帶,尤其是贛南的石城—尋烏帶的會昌—尋烏段、九連山—安遠帶的雞啼石—安遠段、贛西北瑞昌—銅鼓帶的瑞昌武寧段及九江—靖安段,需加強監(jiān)測與防震工作。

        九江—瑞昌間,除地震頻發(fā),巖溶發(fā)育,周田地區(qū)為采鹽區(qū),均易發(fā)生地震次生災害,尋烏—三標間,南亨—定南間4級以上地震頻度高,是江西4個重點防震區(qū)。

        4發(fā)震斷裂帶的形成動力機制與演化過程

        江西省的北北東、北東向地震斷裂主要成型于燕山陸內活化造山期,轉型于燕山期造山后,衰減于古近紀,于第四紀部分發(fā)生“回春”成為活動性導熱或發(fā)震斷裂。

        第四紀中更新世晚期以來江西省及東南大陸受到來自青藏高原隆升,地殼向東面逃逸的伸展作用和菲律賓海板塊擴張產(chǎn)生的北西西向向臺灣和大陸方向的擠壓作用。區(qū)域震源機制地應力測量,大地測量三角網(wǎng)及斷層位移測量等所反映的地應力狀態(tài)基本一致,主應力方向總體為北西、北西西向[1],說明來自東南方向的應力較強,居主導地位。

        江西省的震源主壓應力軸贛西南為北西、北西西向,贛西北為近東西、北西西向,總體為北西西向[2]。對石城九寨溫泉的研究與該結論吻合。石城九寨溫泉形成于晚白堊世盆地東緣的北北東向控盆硅化斷裂與北北西向硅化斷裂的結點,兩條硅化帶形成一個硅質泉池,兩眼泉水沿北東東向與北北西向的一對剪切面涌流而出,剪切面上階步擦痕清晰指示二者分別為右行和左行剪切,反映出主壓應力為北西西—南東東向。

        在上述區(qū)域應力場作用下,陸殼因輕度壓縮發(fā)生多階段不均衡弱隆升。受隆、陷差異活動影響,一些隆、陷之間的控盆斷裂發(fā)生正斷層錯動。贛東南地區(qū)處于沿海大陸向南東凸出的內側,來自西北的逃逸式伸展力最大化,又是菲律賓海板塊擴張向北西西向擠壓的主要方向,地應力活動較強,成為地熱與地震的重要活動區(qū)。而上饒—景德鎮(zhèn)一線以東,已不在北北西向壓應力范圍,地震活動明顯較弱。印度板塊向北俯沖青藏高原隆升產(chǎn)生的向東側壓力,可能沿龍門山斷裂帶向北東傳導,遇中央造山帶阻擋,沿北西向的襄廣斷裂帶南側逸散,在漢中、安康、鐘祥、黃石至瑞昌、九江一帶和宜昌南、常德、至靖安一線由于北西西向的擠壓,北西、北西西向斷裂引張開啟,在其與北東、北北東向活動性斷裂交匯處,利于形成溫泉和發(fā)生地震,出現(xiàn)地震震中有北西向的成串分布現(xiàn)象。鄂州—九江北西西向深斷裂帶、會昌—上杭—云霄北西向深斷裂帶的復合部位,恰是會昌6級地震、九江賽湖5.7級地震震中所在之處。處于臺灣與菲律賓島弧轉換帶的巴士海峽—云霄—上杭—會昌北西向斷裂,至會昌—尋烏地區(qū),左行錯動有可能轉向定南—桂竹帽東西向斷裂活動,與石城—尋烏、九連山—安遠北北東、北東向斷裂帶復合,形成贛南地震活動區(qū)。

        江西省與東南陸區(qū)處于臺灣、青藏強烈地震區(qū)帶之間。臺灣地震帶來自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大部分能量消耗在臺東縱谷仰沖帶,其作用力往西北傳到臺灣海峽,又被較厚的新生界松散沉積物吸收,至大陸作用力進一步弱化,其波及范圍較窄。青藏地震區(qū)劇烈而遼闊,由于印度板塊向北俯沖派生的向南東方向擴展的能量消耗在該區(qū)南緣的龍門山、爐霍—康定、小江一線的地震帶,且距東南陸區(qū)較遠,所以江西及鄰區(qū)雖處于東西對擠的應力場,但壓縮輕,隆升弱,差異錯動不強,地殼處于較穩(wěn)定的環(huán)境,但也有若干破壞性地震。

        5結論及建議

        (1)江西省于新近紀進入新構造活動時期,地殼活動趨緩,自元古宙至古近紀形成的大量斷裂帶處于休眠狀態(tài)或被盆地掩蓋。由于菲律賓海板塊擴張的直接影響及印度板塊向北俯沖的遠程效應,地殼總體處于弱隆升狀態(tài),部分斷裂發(fā)生“回春”,成為導熱、發(fā)震的活動性斷裂。江西省的地震震級小、頻度低。自公元304年迄今共發(fā)生破壞性地震31次,其中最強地震為6級的只發(fā)生2次,所以江西省是我國地殼穩(wěn)定性較好的地區(qū)。

        (2)晚白堊世以來北北東向主干斷裂構造是地震發(fā)生的主要構造條件,北西向斷裂與東西向斷裂構造和環(huán)狀斷裂構造是發(fā)震的輔助構造條件。

        (3)江西省內計有可發(fā)生破壞性地震的斷裂8條,根據(jù)地震的震級和頻度,重要發(fā)震斷裂帶依次為:石城—尋烏、瑞昌—銅鼓、九連山—安遠、九江—靖安、麻城—幕阜山5條,最重要的發(fā)震地區(qū)為尋烏、會昌周田、龍南南享和九江—瑞昌,為重點地震監(jiān)控和設防區(qū)。

        (4)贛西北地區(qū)宜根據(jù)厘定的麻城—幕阜山、瑞昌—銅鼓、九江—靖安3條活動斷裂與破壞性地震斷裂帶,進一步完善地震區(qū)劃。瑞昌—銅鼓斷裂地震帶在武寧斷陷盆地周邊地區(qū),地震頻度較高,需引起重視。江西省地震活躍期間隔大致為20年左右,其與菲律賓海板塊活動以及臺灣地震帶發(fā)震的時間關聯(lián),值得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葉定衡.中國及毗鄰海區(qū)新構造圖(1:5000000)及說明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2]江西省地震局.江西省地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3.

        [3]江西省地質礦產(chǎn)局.江西省地質礦產(chǎn)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8:306-308.

        [4]江西省人民代表大會環(huán)境資源委員會.江西生態(tài)[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5]楊明桂,吳富江,宋志瑞,等.贛北:華南地質之窗[J].地質學報,2015,89(2):222-233.

        [6]楊明桂,祝平俊,熊清華,等.新元古代—早古生代華南裂谷系的格局及其演化[J].地質學報,2012,86(9):1367-1375.

        [7]萬天豐.中國大地構造學綱要[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4.

        [8]黃輝,葉壽生.臺灣省巖石地層[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1996.

        [9]楊明桂,呂細保,馬振興,等.江西地下熱水分布特征與勘察方向[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10]楊明桂,呂細保,黃越,等.臺海兩岸地質構造的關聯(lián)問題[M].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15-20.

        DOI:10.16788/j.hddz.32-1865/P.2016.02.003

        * 收稿日期:2015-05-16改回日期:2015-07-22責任編輯:譚桂麗

        基金項目:中國地質調查局地質調查項目"江西省系列地質圖件編制與綜合研究"(編號:1212010911022)資助。

        第一作者簡介:吳富江,1960年生,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長期從事區(qū)域地質礦產(chǎn)調查工作。

        中圖分類號:P542;P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1871(2016)02-097-09

        Characteristics of neotectonics and distributions law of earthquakes in Jiangxi Province

        WU Fu-jiang1, MAO Su-bin2, ZHONG Qian-fang2, YANG Ming-gui2

        (1GeologicalSurveyofJiangxiProvince,Nanchang330030,China)(2Jiangxi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ExplorationandDevelopment,Nanchang330002,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atest research results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Regional Geology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earthquake records provided by Seismic Administr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this study analyzes neotectonic framework, seismic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and dynamic mechanism in Jiangxi Provinc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epicenters in Jiangxi is related to the neotectonic framework, with seismic activities occurring mainly in the NNE-trending Mufushan-Luoxiaoshan seismic active belt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Huaiyushan-Wuyishan-Jiulianshan seismic active belt. Main destructive seismic faults and tectonic environment of seismogenic zones in Jiangxi have been further clarified, which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optimizing seismic zoning, seismic monitoring and earthquake prevention.

        Key words:Jiangxi Province; neotectonic framework; seismic fault zon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猜你喜歡
        北北東尋烏發(fā)震
        湖南鏟子坪-大坪金礦區(qū)變形序列及控礦構造
        基于構造應力場識別震源機制解節(jié)面中發(fā)震斷層面
        ——以盈江地區(qū)為例
        基于鉆孔應變觀測約束的2016年新疆呼圖壁M6.2地震的發(fā)震斷層研究
        地震研究(2021年1期)2021-04-13 01:05:08
        紀念毛澤東尋烏調查90周年理論研討會征文啟事
        黨史文苑(2020年7期)2020-07-29 12:39:23
        張子煬
        寶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46
        鄂西野三關地區(qū)構造復合關系
        低碳世界(2016年26期)2016-10-18 03:15:06
        尋烏畫卷
        黨建(2016年5期)2016-05-10 11:25:01
        蘆山地震發(fā)震構造及其與汶川地震關系討論
        我們?yōu)槭裁匆觥吨胤祵跽{查》節(jié)目
        黨建(2015年12期)2015-12-21 14:49:51
        華北構造區(qū)主震型段和多震型段劃分與強震孕育模式初探
        久久亚洲综合亚洲综合| 国产精品爽爽va在线观看无码| 欧美成人www免费全部网站| 国产黄色污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播放国产自拍av| 午夜理论片yy6080私人影院| 成年女人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蜜臀AV| 看国产亚洲美女黄色一级片| √天堂资源中文www| 欧美aa大片免费观看视频| 就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国产日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爱欲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网站| 人妻无码人妻有码不卡| 亚洲精品大全中文字幕|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国产美女在线精品免费观看网址| 亚洲人成绝费网站色www| 精品国产黄一区二区三区| 人妻少妇乱子伦精品| 国产精品精品| av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线看| 色偷偷久久久精品亚洲| 黑人大荫道bbwbbb高潮潮喷| 国产精品系列亚洲第一|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女优在线|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 中文字幕人成乱码中文乱码| 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日本japanese丰满多毛| 精品亚洲午夜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主播在线| 欧美综合天天夜夜久久| 国模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二区| 天堂av一区一区一区| 精品国产粉嫩内射白浆内射双马尾| 久久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 婷婷激情五月综合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