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敏慧
豐文子心愷:畫 意寄情于真
□ 劉敏慧
他的畫簡約、凝練。愛他畫的人說:“這是一個世界級的藝術大師?!辈灰詾槿坏娜苏f:“這些畫不中不西,難登大雅之堂?!比欢还茉鯓?,畫家畫出了他人生的率真、儒雅、恬靜和優(yōu)美,也畫出了他的悲憫與仁愛,蘊含了他人生的辛苦和坎坷,也映出了他高尚的人格與深遠的思想。他就是中國現(xiàn)代著名畫家豐子愷。
1898年,豐子愷出生在浙江省桐鄉(xiāng)市石門鎮(zhèn)。豐子愷出生時已是家中第七個孩子,卻是第一個男孩,他的出生給豐家煙火得繼帶來了希望,一家人對他寵愛至極。他自小便被包圍在脈脈的溫情中,這種溫情后來也伴隨了他一生,浸透在他的性格里,發(fā)散在他的筆下。
1919年,21歲的豐子愷從浙江一師畢業(yè)。本應該回到家鄉(xiāng)擔任小學教師的豐子愷放棄了安逸穩(wěn)定的教師生活,來到上海和他的浙江一師校友吳夢非、劉質(zhì)平共同創(chuàng)辦了專門培養(yǎng)中小學圖畫、音樂、手工教師的上海藝術專科師范學校,并擔任西洋畫的教學工作。
豐子愷在上海藝術??茙煼秾W校任教一年間,漸漸地對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教學能力產(chǎn)生懷疑,他依稀地感覺到自己對西洋畫了解得還不夠全面與深刻,想去西洋畫盛行的日本留學。就這樣,豐子愷帶著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踏上了去日本的輪船。在短短10個月的求學生涯中,豐子愷如饑似渴、廢寢忘食,不僅全面學習了西洋畫,還熟練掌握了日語。
不僅如此,豐子愷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更是深受學生的喜愛。一日授課,豐子愷教導學生“不論畫什么都要抓住其特點,比如你們畫一張我的頭像,就抓住我的前額寬、下顎尖這個特點,像個狗頭似的”,邊說著隨手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個倒置的三角形,添上幾筆之后,黑板上就出現(xiàn)了一個豐子愷的漫畫像。隨即他又把眼角嘴邊修改幾筆,然后對大家說:“你們看這是因為你們畫得好,豐子愷笑了。”說完重新改了幾筆說:“這是因為你們畫得不好,豐子愷哭了。”
在春暉中學,豐子愷開辟出一個新的繪畫境界,創(chuàng)立了中國漫畫的雛形——以西洋畫的技巧來表現(xiàn)中國人的形象,把古代的詩趣融入現(xiàn)代的生活。在一次參加春暉中學的校務會時,豐子愷隨手畫下了神態(tài)各異垂頭拱手伏在會議桌上的同事,畫完后又恐學生見了不好,便把這些畫貼在了門的背后。端詳著這些畫,豐子愷興趣盎然,而這之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舊講義紙、香煙殼的反面都成了畫紙,有毛筆的地方就成了畫室。一幅幅的畫,就如一首首的小詩——平凡中帶著奇特,淺顯中帶著深奧,風韻獨特地展示著人世間的瑣碎平凡,讓人回味無窮。
1924年,文藝刊物《我們的七月》4月號首次發(fā)表了豐子愷的畫,其后,《文學周報》等報刊也陸續(xù)發(fā)表,并冠以“漫畫”的題頭。自此中國開始真正有了“漫畫”這一名稱,“子愷漫畫”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并被人們所熟知。
豐子愷的漫畫多以兒童為題材,在豐子愷看來,“兒童天真爛漫,人格完整,這才是真正的‘人’”。他曾說:“世間的人群結合,永沒有像你們(孩子們)樣的徹底地真實而純潔?!?/p>
“他生性愛真善美,歌頌真善美。反對虛偽兇暴丑惡。他認為孩子是天真爛漫的人,孩子本性善良,孩子活潑可愛。所以他歌頌孩子?!必S一吟在回憶父親時深情地說,“我們在他的以身作則、潛移默化的教育下,自然也不會做出虛偽兇暴丑惡的事來。例如,看見螞蟻在搬家,決不會去有意踩死它們,反而搬來許多小凳子放在螞蟻搬家隊伍的上面。有人走過,就勸他們跨過小凳子?!?/p>
豐子愷對童真的珍視和守護讓人敬佩,他的一言一行都飽含了對子女真善美的教育,這種根據(jù)兒童興趣自由發(fā)展的教育方式,在“狼爸”“鷹媽”等高壓教育盛行的今天,尤顯彌足珍貴。
豐子愷愛孩子。然而,他的愛不是毫無原則的溺愛。他希望孩子們獨立、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豐子愷共有七個兒女。1947年,豐子愷49歲,他在杭州與子女立下“約法”:父母供給子女,至大學畢業(yè)為止。大學畢業(yè)后,子女各自獨立生活,并無供養(yǎng)父母之義務,父母亦無供給子女義務。
從這份“約法”可以看出,豐子愷給兒女以獨立的愛,讓已經(jīng)獨立的子女過自己的生活,這已遠遠超越了舊中國“養(yǎng)兒防老”的觀念。既不向兒女索取回報,也不為兒女安排所謂的舒適的生活,而是讓兒女走自己的路,過自己該過的生活。
豐子愷的這種教育方式也深深地影響了他的子女后輩們。據(jù)豐子愷之孫豐羽回憶,他工作后的第一個月,就在父親的要求下從家里搬了出來,“當時的工資也不多,租了房子一半都沒了,但是他讓我搬出去,他認為我已經(jīng)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了”。豐羽理解父親和爺爺?shù)倪@種做法?!爱敃r我也不覺得他狠,他要求你搬出去,不再供養(yǎng)你,是希望你獨立,早日有自力更生的能力,也是對社會的貢獻,不給別人添負擔?!?/p>
1932年,日本發(fā)動了慘絕人寰的“一·二八”事變,豐子愷在漂泊了將近20年后,被迫從上?;氐搅死霞摇?/p>
回到家鄉(xiāng)的豐子愷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的藝術世界中,吟詩、作畫……在恬靜的歸鄉(xiāng)生活中,豐子愷充分感受著人生的真諦和生命的樂趣,也把自己的藝術生涯推向了高峰。畫集《云霓》《人間會》,隨筆集《子愷隨筆集》《豐子愷作品選》,音樂著作《世界大音樂家與名曲》等等,都是在這個時期創(chuàng)作出來的。
然而,一顆突如其來的炸彈徹底“摧毀”了豐子愷的“桃源夢”。1937年11月16日下午,豐子愷正在閱讀《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史》,他準備將日本侵略中國的無數(shù)事件用漫畫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編一本《漫畫日本侵華史》以示后人。突然,本該在學校上課的女兒一臉驚恐地沖入了家門,緊接著屋外響起了“轟”的爆炸聲,頃刻間,屋倒房塌,街道上滿是破落的殘垣,昔日寧靜的小鎮(zhèn)頓時一片慘象……由于躲避及時,豐子愷和家人僥幸逃過了一劫。
看著滿地的殘垣,無辜受傷、死去的鄉(xiāng)親,豐子愷徹底憤怒了:日本侵略者竟然連這個毫無軍事設施的江南小鎮(zhèn)也不放過!殘酷的現(xiàn)實使豐子愷徹底清醒,他終于明白,在無情的戰(zhàn)火下,是不會有世外桃源的。豐子愷毅然決定“我一定要離開!即使半路轉(zhuǎn)入溝壑,但絕不愿居浙江,絕不做日軍鐵蹄下的順民”!
盡管豐子愷喜歡溫暖安逸的趣味,追求自然適意的生活境界,盡管舍親別友、舉家逃亡需要極大的勇氣,他毅然將自己的命運和民族的命運聯(lián)系在了一起,“寧做流浪漢,不做亡國奴”。
流亡的路是艱辛的,豐子愷和家人一路跋山涉水,途經(jīng)杭州、桐廬、萍鄉(xiāng)、武漢、長沙、桂林、宜山、貴陽、重慶等地,輾轉(zhuǎn)遷徙、顛沛流離。然而,他并沒有停下創(chuàng)作的腳步,他積極投身文藝界抗日宣傳的行列,并呼吁“漫畫是抗戰(zhàn)筆桿的先鋒”。
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豐子愷以其靈敏的感觸結合詩文藝術的漫畫技巧,大量描繪了逃難歲月的點滴和社會底層的苦難。他用手中的畫筆記錄下了日寇的殘暴罪行,痛斥侵略者,控訴戰(zhàn)爭踐踏人性摧殘生命的罪惡,自豪地歌頌民族精神,直抒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念。而這些抗戰(zhàn)漫畫也被編輯成集——《抗戰(zhàn)漫畫集》,在群眾中間廣泛流傳。
豐子愷曾對友人說:“我雖未能真的投筆從戎,但我相信以筆代槍,憑我五寸不爛之筆,努力從事文化宣傳,可使民眾加深對暴寇之痛恨。軍民一心,同仇敵愾,抗戰(zhàn)必能勝利。”
1945年8月,艱苦抗戰(zhàn)終于宣告勝利,一向溫文爾雅的豐子愷激動地哭了,他思如泉涌,洋洋灑灑寫下了《勝利之夜》以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新中國成立后,豐子愷作為文化界的杰出代表,先后擔任了上海市文史研究館委員、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常務理事、上海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上海中國畫院首任院長等職。他先后編寫了13種綜合藝術教育類書目、16種美術教育基礎類書目、36種音樂教育類書目等等,填補了我國在藝術教育領域的許多空白,為藝術的普及工作做出了不懈努力。
1975年9月15日中午12時08分,上海華山醫(yī)院,藝術大師豐子愷安詳?shù)仉x開了。而那一幅幅深沉自然、富有智慧,詮釋著生活真、善、美的漫畫,時至今日依舊散發(fā)著濃烈的藝術光芒、深厚的智慧光輝,深邃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