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萬學林 曾憲發(fā) 圖/張 潔
?
“三棲精兵”王世周
文/萬學林 曾憲發(fā) 圖/張 潔
黑臉劍眉,敦實健壯,走起路來咚咚響。身高一米八的王世周生自云南,淳樸的鄉(xiāng)風鄉(xiāng)土孕育了他踏實奮進的性格。
入伍10多年來,王世周始終沖鋒在強軍路上,瞄著打贏練兵備戰(zhàn),先后參加了偵察、獵人、勇士、潛水、傘降等軍區(qū)以上集訓20余次,熟練掌握30多項特戰(zhàn)技能,成為了名副其實上天能空降作戰(zhàn)、陸地能精準射擊、下海能潛行滲透的“三棲精兵”。
2004年9月,還是學員的王世周,就以手榴彈投擲79米,器械二練習153個,百米11秒19的考核成績成為了享譽全校的“硬漢周”。同年底進行的考核比武中,他便一舉折桂。
軍校畢業(yè)分配至單位后,他又在同批學員中第一個調(diào)升副連職。2010年他受命參加軍區(qū)“赴北約國際特種兵競賽選拔”。經(jīng)過數(shù)月的艱苦“廝殺”,他過五關(guān)斬六將,最終以原南京軍區(qū)第一、全軍第五的優(yōu)異成績榮獲軍區(qū) “勇士”稱號。比賽結(jié)束后,以色列上校軍官托尼桑吉夫連連驚嘆道:“那個高個子軍官,像鬼魅一般!”他的事跡還先后被中央一套、中央七套和《人民日報》等10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同年底,王世周因工作成績突出,贏得軍旅生涯中第一枚二等功獎?wù)隆?/p>
戰(zhàn)友們常常對王世周的本事贊嘆不已,王世周卻說自己是“刀不磨不鋒利,鐵不打不成器”。對他的最后一次采訪,令記者格外記憶猶新:
“王營長,為啥你的軍事技能那么精?”
“因為大綱從來都不是我的標準,我只想尋求突破!”
王世周任連長后,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重大,要當好連長,首先要當好一名過得硬的“武教頭”。他總這樣告訴身邊戰(zhàn)友:“連隊要先進,必須把官兵整體素質(zhì)帶過硬。”
2013年4月,王世周帶領(lǐng)偵察排參加集團軍偵察兵比武。在集訓備戰(zhàn)中,他每天堅持和戰(zhàn)士們一起摸爬滾打,要求別人做到的,他都自己先學會。每次訓練,他都主動靠上去,因材施教、隨時施教。
上等兵徐祥祥素質(zhì)很好,但在考核前由于訓練強度過大,患上了骨膜炎,王世周堅持每天給小徐進行恢復(fù)按摩,并為他單獨制定訓練調(diào)整計劃。在他的細心照料和耐心幫帶下,小徐得到迅速恢復(fù),并在最終的考核中獲得5公里武裝越野個人第二的好成績。
在考核備戰(zhàn)中,各項險難課目王世周都親身示范,親手教學幫帶,堅持以自身飽滿的訓練熱情帶動戰(zhàn)士的訓練激情。經(jīng)過近60天的刻苦訓練,在最后的比武考核中,王世周個人取得干部綜合第一名,所帶連隊取得集團軍綜合第二名,3人奪得戰(zhàn)士組綜合前五名,4人奪得單課目第一,1人被評為教學法先進個人。
同年9月,王世周主動請纓,參加集團軍“特戰(zhàn)尖刀”比武考核任務(wù)。作為該旅唯一一名參賽的干部,他暗下決心:不奪第一誓不還!每天早上,他都是5點起床背理論;中午,他依然揮汗如雨練技能、體能;晚上熄燈后,他還把教案從頭梳理一遍,強化理論水平……由于患有腰椎間盤突出,每次訓練后,背上就跟針扎一樣,疼得彎不下腰,晚上也常常疼痛難忍,輾轉(zhuǎn)反側(cè)難以入睡。面對身體上的不適,他也曾產(chǎn)生動搖,但一想到放棄,心里卻充滿著不甘,在調(diào)養(yǎng)身體和爭取榮譽之間,他毅然地選擇了后者。
在“全副武裝10米抓繩上”的訓練課目上,11秒的成績已是極限。然而,為挑戰(zhàn)這一極限,王世周利用每天午休和晚飯后時間加班加點練技能,每天反復(fù)訓練達百余次,常常汗流浹背,雙手都磨出血泡??嘈娜耍觳回?。在最終比武考核中,他取得了9秒37的好成績,打破集團軍保持多年的紀錄,奪得了集團軍綜合第一名的桂冠,贏得了軍區(qū)首長的高度肯定。因成績突出,王世周記個人三等功1次。從那以后,王世周“奪冠王”的稱號也不脛而走。
今年已是王世周參軍入伍第13個年頭,但他從來沒有在家過過一次春節(jié),也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假期。當記者問及他對家庭的愧疚時,他卻目光堅毅地回答:“雖然虧欠家里很多,但作為黨員干部,一家不圓萬家圓,我的肩上有責任、有使命,這是軍人應(yīng)有的取舍和擔當?!薄?/p>
責任編輯:曹舒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