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峣
唐人的書法崇尚法度,宋代則以歐陽修、蘇軾為代表,倡導“意造無法”的創(chuàng)作觀念,形成了“尚意”書風。宋朝書法家中,以“宋四家”最為杰出。宋四家是蘇軾、黃庭堅、米芾和蔡襄的合稱,他們代表了宋代書法的最高成就。
蘇軾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少見的全才和奇才,他工于詩、文、詞,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開豪放派詞風。
蘇軾早年學“二王”,中年以后學顏真卿、楊凝式,晚年學李北海,又廣泛涉獵晉唐其他書家,形成深厚樸茂的風格。他的書法,用筆多取側勢,結體扁平稍肥。這與他握筆的姿勢很有關系,蘇軾執(zhí)筆為“側臥筆”,即毛筆側臥于虎口之間,類似于現在握鋼筆的姿勢,故其字右斜,扁肥。后人評價像老熊當道、百獸畏服,非常傳神。蘇軾倡導“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推崇自然本色的審美創(chuàng)造。
黃庭堅,是“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的詩歌與蘇軾齊名,人稱“蘇黃”。他倡導“學養(yǎng)”“胸襟”“不俗”和“有韻”,形成獨特的個人面目。黃庭堅的字起筆處往往欲右先左,由筆畫中藏鋒逆入至左頓筆,然后平出,“無平不陂”;收筆處回鋒藏穎。其結體從柳公權的楷書得到啟發(fā),中宮收緊,由中心向外作輻射狀,縱伸橫逸,如蕩槳撐舟,如長槍大戟,氣魄宏大。
米芾,人稱 “米南宮”,常以奇裝異服、古怪行徑驚世,故當時就被人呼為“米顛”。他反對造作,強調自然,采用“集古字”的方法學習、領會經典,經過長期的陶冶、融匯,最終自成一家。
他以“刷字”自許,所謂“刷字”,首先是沉著,筆毫不輕飄浮泛;其次是飛動,起承轉合無不流暢自如。他的字,一方面,點畫和結構造型非常合理并且豐富,與古典傳統(tǒng)一脈相承;另一方面,一切形式似乎又都出自他的創(chuàng)造,沒有任何拘謹、模仿或遲疑的地方。因而總體看去,只覺得隨意揮灑而無不如意,酣暢淋漓,正如蘇軾所說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蔡襄,是歐陽修竭力樹立的典型,屢屢被推舉為本朝書壇的盟主。蔡襄精通各體,主要風格淵源是王羲之、虞世南和顏真卿,尤其以楷書、行書、草書諸體為著名。他的書法的最大特征是全面,晉唐兼修,各體皆能。歐陽修的推舉,或許看重的正是這一點。
蔡襄的字溫潤婉暢,個性特征雖不算特別突出,但氣息清雅,淳淡婉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