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唐人尚“游”,幾乎所有的文人都有過游歷的經(jīng)驗??臻g位移導致的時空變換,給文人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間接促進了文人飲食意識的自然覺醒和飲食題材的開拓。唐代文人游歷嶺南主要是以宦游為主,嶺南道成為唐代流放罪人最集中的地區(qū)。之前鮮為人知的嶺南飲食題材首次大量地出現(xiàn)在唐代宦游嶺南的詩人筆下。他們“怪”、“雜”、“苦”、“澀”的嶺南飲食題材書寫,一方面揭示了嶺南獨特的地域文化與飲食發(fā)展的關系,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貶謫后的審美心態(tài)流變。
【關鍵詞】宦游;嶺南;飲食詩歌;文化表達
【作 者】周斌,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在站博士后,講師。桂林,541004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 - 454X(2016)03 - 0154 - 007
飲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重要題材之一。自先秦以來,關于飲食題材的詩歌書寫,或吉光片羽,或宏論專篇,具有明顯的貴族化色彩,較多地反映了宮廷貴族、官僚士人等社會上層飲食生活的面貌,而對平民百姓等社會下層的飲食生活卻較少反映,直到唐初仍是如此。唐代文人幾乎都有過游歷的經(jīng)驗,游歷的形式主要有漫游、隱游、宦游等。唐代文人空間位移帶來的飲食新體驗,間接促進了飲食意識的自然覺醒和飲食題材的開拓。唐代文人游歷嶺南的形式以宦游為主,嶺南道成為唐代流放罪人最集中的地區(qū),之前鮮為人知的嶺南飲食題材首次在宦游嶺南詩人的筆下綻放異彩。
一、唐代宦游文人飲食意識的自然覺醒與飲食題材詩歌的開拓
在中國古代,不同階層的飲食生活水平相差很大,主要區(qū)分為以王公貴族為代表的上層社會和以廣大農(nóng)民為主體的下層社會兩種不同階層風格的飲食消費水平,并呈現(xiàn)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大致而言,社會上層的飲食生活比較講究,食精求珍,奢靡浪費;而平民百姓的飲食生活,則比較簡單,多食雜蔬,絕少肉腥,有時甚至食不果腹。自先秦以來,我國古代飲食題材詩歌作品多限于描寫貴族日常飲食生活特別是貴族游宴生活。
夏、商、周三代,享受美食是奴隸主貴族階級的特權?!渡袝ず榉丁吩疲骸拔┍僮鞲#┍僮魍?,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玉食,其害于而家,兇于而國。”[1 ]97只有君王有權利專行賞罰,獨攬威權,也只有君王才有權享受美食,而臣下是沒有施威造福和享受美食權利的,如果臣下要是作威作福、享受美食,就會危害國家,出現(xiàn)兇災。《周易·需卦》載:“《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飲食宴樂。”[2 ]27云氣升騰至天上而等候降雨之時,就是需卦,此時君子應該暫且飲食安樂,積蓄力量,等候時機。說明貴族們不僅享受飲食宴樂,而且也非常注重飲食宴樂的時機和方式?!对娊?jīng)》中有徭役詩、愛情詩、戰(zhàn)爭詩、婚戀詩、燕饗詩等,其中燕饗詩占了相當?shù)谋壤??!段猴L·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3]144《小雅·鹿鳴》:“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盵3 ]236描寫的也是貴族飲食生活。《詩經(jīng)》的飲食題材詩歌以作為周代貴族等級制度精髓的禮樂文化精神為承載,具有貴族化的格調(diào)和典雅莊重的詩風,揭示了西周和春秋時期貴族的飲食文化。屈原的《招魂》曰:“室家遂宗,食多方些。稻粢穱麥,挐黃粱些。大苦咸酸,辛甘行些。肥牛之腱,臑若芳些。和酸若苦,陳吳羹些。胹鱉炮羔,有柘漿些。鵠酸臇鳧,煎鴻鸧些。露雞臛蠵,厲而不爽些?;壔s蜜餌,有餦餭些?,帩{蜜勺,實羽觴些。挫糟凍飲,酎清涼些。華酌既陳,有瓊漿些。歸來反故室,敬而無妨些?!盵4 ]215-216羅列的是先秦貴族們的一次盛宴菜單,極盡奢靡,令人垂涎欲滴。漢代飲食題材詩歌對平民的飲食活動及其感受也鮮少描寫,同樣多描寫的是貴族宴飲場面,展現(xiàn)文人政治斗爭沉浮中的宴飲悲歌及人生苦短、縱酒尋樂等諸種情感傾向,如曹操的《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叮瑧n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盵5 ] 23通過宴會的歌唱來表達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總而言之,唐代以前,飲食詩歌與其他類別詩歌相比而言,在數(shù)量上只占極少部分,題材也較狹隘。
然而,飲食本屬日常生活的重要內(nèi)容,日常生活是指與人類本能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飲食男女、婚喪嫁娶、節(jié)俗交際等層面的生活,日常生活與詩歌藝術屬于不同的社會文化層面,但有著深刻的淵源關系,日常生活的需求往往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內(nèi)在動力,促使詩歌創(chuàng)作者感悟、加工、表達,以詩歌形式來呈現(xiàn)生命本體的需求。正如《禮記·禮運》所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6 ]331,飲食和性是人類生存與發(fā)展的兩大基礎,飲食生活必然要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一般而言,人容易對自己身邊熟悉的事物熟視無睹,而只有真正脫離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才能產(chǎn)生感官意識的自然覺醒。文人只有脫離自己熟悉的日常飲食生活,才能更好地進入審美領域,創(chuàng)作出有特色的飲食題材作品。而唐代是一個尚游的社會,幾乎所有的文人都有過游歷的生活經(jīng)驗,許多文人一生輾轉(zhuǎn)多處,甚至有些文人的一生幾乎都是在輾轉(zhuǎn)游歷中度過。而在他們游歷的過程中,由于空間位移導致的時空變換,給文人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促進了他們飲食意識的自然覺醒。首先,飲食題材脫離了自先秦以來表現(xiàn)貴族宴飲奢靡生活的窠臼。唐代文人在游歷過程中,更多地表現(xiàn)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飲食文化,也對平民飲食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稘h書·酈食其傳》曰:“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盵7 ]396統(tǒng)治者以民為本,而普通百姓則以食為本,充分說明了民食的重要性。飲食題材詩歌只有走向民間,表現(xiàn)民食,才能標志著飲食題材作品的真正繁榮;其次,許多名揚天下的美食,不是出自于當?shù)卦娙酥P,而是多通過游歷當?shù)氐漠愢l(xiāng)人的審視留下記錄,并名揚四海的;再次,與舊有的飲食習慣做比較,當?shù)厝肆曇詾槌5娘嬍澄幕?,在這些游歷文人看來更具獨特性。于是這些游歷文人往往能將其引入自己詩歌的題材創(chuàng)作當中,展現(xiàn)其濃郁的地方特色。直至唐代,文人的飲食意識才算是真正的自然覺醒,并有意而為詩歌,越來越多的文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創(chuàng)作了無數(shù)飲食題材詩歌,關中飲食、嶺南飲食、邊塞飲食、江南飲食等不同區(qū)域飲食被大量書寫,至此,飲食題材走向繁榮并成為唐代文人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題材之一。
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嶺南文化相對落后于內(nèi)地,直到唐代,鮮為人知的嶺南飲食首次大量地出現(xiàn)在游歷文人的詩歌當中。唐代文人游歷的形式主要有漫游、隱游、宦游等。唐人游歷嶺南的形式以宦游為主。在唐代,流放各級官員的地方主要有嶺南、黔中、劍南以及江南東、西兩道、關內(nèi)道、淮南道等地,其中,嶺南道是流放罪人最集中的地區(qū)。嶺南,也稱嶺表、嶺外,即五嶺以南地區(qū),范圍約相當于今廣東、廣西大部、海南及越南北部地區(qū)。其中具體地點主要有崖州、潮州、古州、循州、欽州、賀州、瓊州、雷州、連州、桂州、象州、柳州、端州、黔州、夜郎、汀州等地。據(jù)尚永亮統(tǒng)計,唐五代嶺南貶官人次有:初唐97人,盛唐75人、中唐123人,晚唐134人,五代7人,共計536人?!皫X南道:貶官20人次以上的地區(qū),有崖州(37)、端州(30)、桂州(23)、循州(20);貶官10人以上的地區(qū),有廣州(18)、康州(18)、雷州(17)、韶州(15)、賀州(15)、潮州(14)、昭州(14)、柳州(14)、愛州(13)、驩州(13)、儋州(13)、封州(12)、欽州(12)、象州(11)、新州(10)?!薄霸谀戏街T道中,嶺南道、江南西道所轄諸州最值得重視。就其貶官10人次以上州計,嶺南道19個,共有貶官319人次,占該二道貶官總?cè)舜危?38)的38.07%,占唐五代貶官總數(shù)的11.28%?!盵8 ]李白、白居易、駱賓王、劉長卿、柳宗元、宋之問、張九齡、王昌齡、劉禹錫、元稹、韓愈、柳宗元、宋之問等都曾被貶嶺南。他們在被貶嶺南期間,四處游歷,采集民風民俗,將其觀察到的有別于中原地帶的民風土俗、飲食衣制、歌謠哀樂都記錄下來,使得嶺南逐漸被外人所認識,嶺南飲食也第一次在這些宦游詩人的筆下綻放異彩。
二、唐代宦游文人嶺南飲食體驗與飲食題材詩歌書寫
由于空間位移導致的異食新體驗,宦游嶺南的外籍人士,對嶺南特有的飲食習慣產(chǎn)生了興趣,貶官嶺南的劉恂、韓愈、柳宗元、宋之問等人對嶺南人食雜、食鮮、食生等飲食特點和飲食習慣有了不同程度的揭示,基本上呈現(xiàn)了嶺南獨特的飲食文化。從題材來看,他們對嶺南飲食題材的詩歌書寫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居然當鼎味”的嶺南雜食。喜食蛇、蟲、蝦蟆等雜食,這是嶺南飲食文化中最富有地方特色,同時也是外地人最不可思議的飲食體驗。唐代文人就寫下了食蛇的詩篇,如韓愈于唐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因諫迎佛骨被貶潮州,寫下潮州飲食題材詩歌《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其中就有“唯蛇舊所識,實憚口眼獰。開籠聽其去,郁屈尚不平。賣爾非我罪,不屠豈非情”[ 9 ]5521提到了蛇食。貫休的《送人之嶺外》:“見說還南去,迢迢有侶無。時危須早轉(zhuǎn),親老莫他圖。小店蛇羹黑,空山象糞枯。三閭遺廟在,為我一嗚呼。”[9 ]14016也是形容嶺南的蛇食?!短綇V記》卷五也描述了嶺南的蚺蛇:“蚺蛇,大者五六丈,圍五六尺。以次者亦不下三四丈,圍亦稱是。身斑,文如錦纈?!盵10 ]4061唐代文人也有食蛙的記載,如韓愈在其《答柳柳州食蝦蟆》的詩中首先對蝦蟆作了描述:“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為蛙蛤,于實無所校。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跳躑雖云高,意不離濘淖。鳴聲相呼和,無理只取鬧。周公所不堪,灑灰垂典教。我棄愁海濱,恒愿眠不覺。叵堪朋類多,沸耳作驚爆。端能敗笙磬,仍工亂學校。雖蒙勾踐禮,竟不聞報效。大戰(zhàn)元鼎年,孰強孰敗橈。”[11 ]114對于蝦蟆丑陋的外表,韓愈是反感的,而對柳州人“居然當鼎味”[11 ] 114,韓愈認為是“豈不辱釣罩?”[11 ]114,接著,韓愈在詩中描繪了自己初食蝦蟆的感受:“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11 ]114,最后,他感慨道:“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而君復何為,甘食比豢豹?獵較務同俗,全身斯為孝。哀哉思慮深,未見許回棹?!盵11 ]114《云仙雜記》卷六記載:“桂林風俗,日日食蛙?!盵12 ]44《云仙雜記》卷七也記載:“桂人好食蝦蟆”[12 ]49,蝦蟆也是蛙?!短綇V記》卷四八三引《南楚新聞》也記載了百越人好食蝦蟆的風俗習慣,并且對如何煮蛙進行了細致的描述,最后形成了一道讓人非常驚呆的美食“抱芋羹”:“百越人好食蝦蟆,凡有宴會,斯為上味。先于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侯湯沸如魚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為抱芋羹。又或先于湯內(nèi)安筍笴,后投蛙,及進于筵上,皆執(zhí)筍笴,瞪目張口。”[13 ]3132此外,還描寫了嶺南人吃野禽的習慣。柳宗元的《酬韶州裴曹長使君寄道州白鷴呂八大使因以見示二十韻一首》“遠物裁青罽,時珍饌白鷴”[9 ]5671說的也是當時嶺南人對野禽“白鷴”的喜愛?!稁X表錄異》卷中還提到了鷓鴣:“鷓鴣,吳楚之野悉有,嶺南偏多此鳥,肉白而脆,遠勝雞雉,能解治葛井菌毒。臆前有白圓點,背上間紫赤毛。其大如野雞,多對啼?!盵10 ]4122另外,《嶺表錄異》也多處記述嶺南人“食雜”的飲食特點。如食水牛,據(jù)《嶺表錄異》卷上載:“容南土風,好食水牛肉。言其脆美,則柔毛肥彘(即豬)不足比也。每軍將有局筵,必先此物?!盵14 ]201軍中設宴席,首選水牛肉。又如食象,《嶺表錄異》卷上云:“廣之屬郡潮、循州多野象,牙小而紅,最堪作笏。潮、循人或捕得象,爭食其鼻,云肥脆,尤堪作炙?;蛟?,象肉有十二種,合十二屬?!?[14 ]202如食蟻,《嶺表錄異》卷下還記載了一種非常獨特的美食“蟻卵醬”:“交廣溪洞間,酋長多收蟻卵,淘澤令凈,鹵以為醬?;蛟?,其味酷似肉醬。非官客親友,不可得也?!?[15 ]184這種“蟻卵醬”還非常珍貴,非官客親友不可嘗也。此外,《嶺表錄異》還有許多關于嶺南人雜食的記載,它們也在不同程度上被宦游文人的詩文所吟詠,眾多奇異美食,讓這些異鄉(xiāng)人眼花繚亂,大開眼界。
(二)“莫不可嘆驚”的鮮食與生食。唐朝嶺南海岸線長,這特定的地理環(huán)境,為嶺南飲食提供了較內(nèi)地山區(qū)更豐富的水產(chǎn)資源。此外,嶺南人不僅利用江河、湖泊養(yǎng)殖水產(chǎn),還懂得充分利用稻田養(yǎng)魚,《嶺表錄異》卷上就記載唐人開田養(yǎng)魚的情景,唐代的嶺南新、瀧等州“揀荒平處,以鋤鍬開為町畦。伺春雨,丘中聚水,即先買鯇魚子散于田內(nèi)。一、二年后,魚兒長大,食草根并盡。既為熟田,又收魚利,及種稻,且無稗草,乃養(yǎng)民之上術。”[14 ]198正是在這種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下,多食海鮮并有生食的風俗成為嶺南飲食文化的突出特點。韓愈的《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就描寫了一道豐盛的嶺南海鮮盛宴。首先讓韓愈感到驚異的是“鱟實如惠文,骨眼相負行?!盵9 ]5521,“章舉馬甲柱”也是“斗以怪自呈”,而“其余數(shù)十種,莫不可嘆驚”,惟“舊所識”的蛇也是“實憚口眼獰”,更別說是吃了。南海出龍蝦,當?shù)厝藢⑵湟胧持校n愈在其詩《別趙子》(趙子名德,潮州人)中,也抒發(fā)了對嶺南奇特海鮮飲食的印象:“又嘗疑龍蝦,果誰雄牙須。蚌蠃魚鱉蟲,瞿瞿以狙狙。識一已忘十,大同細自殊?!?[9 ]5523段公路《北戶錄》卷二曾有記載:“紅蝦出潮州、番州南巴縣,大者長二尺?!薄稁X表錄異》卷下也有關于“海蝦”的記載:“海蝦,皮殼嫩紅色,就中腦殼與前腳有鉗者,其色如朱?!盵14 ] (P221)“果誰雄牙須”描寫的就是這種驚人的潮州蝦,同時韓愈在詩中提到的“蚌蠃魚鱉蟲”這些海鮮也是“瞿瞿以狙狙”,實在是面目兇猛,怪異萬分。除了韓愈詩中提到的鱟魚、蠔、蒲魚、章舉、馬甲柱等十余種外,《嶺表錄異》卷下所列舉的可作食料的比較有代表性的嶺南海鮮菜肴食材還有:嘉魚、黃蠟魚、竹魚、烏賊魚、石首魚、雞子魚、鱷魚、鹿子魚、海蝦、石矩、紫貝、瓦屋子、水蟹、虎蟹、水母等數(shù)十種。而韓愈的《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詩中“調(diào)以咸與酸,芼以椒與橙”,說的是潮州人食鮮的調(diào)味?!稁X表錄異》也如實地記載了唐代嶺南人多食海鮮并有生食的習俗,如食“鱟”:“其殼瑩凈,滑如青瓷碗……腹中有子如綠豆,南人取之,碎其肉腳,和以為醬,食之。”[15 ]16又如食“魿魚”:“魿魚,如白魚而身稍短,尾不偃,清遠江多此魚,蓋不產(chǎn)于海也。廣人得之。多為膾,不腥而美,諸魚無以過也?!盵15 ] 150“膾”即生食的魚片,“魿魚”是唐人做生魚片的最佳食材。嶺南除了“魿魚”這種魚生外,還有“蝦生”,“南人多買蝦之細者,……用濃醬醋先潑活蝦,蓋以生菜,以熱釜覆其上;就口跳出,亦有跳出醋碟者,謂之蝦生。” [14 ]221可見,蝦生這種吃法在當時的唐人看來,是非常驚駭?shù)模词巩斀竦膸X南人也鮮少食之了。據(jù)《嶺表錄異》記載可知,唐代嶺南人已經(jīng)懂得使用各種調(diào)味料如姜、蔥、韭、椒、桂等,對調(diào)味的掌握也間接地促進了嶺南生食飲食的發(fā)展。
(三)特色主食及嶺南佳果。關于嶺南主食,最先得到唐人關注的是荷包飯和桄榔面。為了提高米飯的質(zhì)量和增加米飯的花樣,唐代嶺南人已經(jīng)創(chuàng)造性地烹制了花樣各式的米飯,譬如廣西流行的荷包飯。柳宗元《柳州峒氓》詩中的“青薯裹鹽歸恫客,綠荷包飯趁虛人” [9 ]5685就提到了荷包飯,是柳州當?shù)氐奶厣魇?。嶺南地區(qū)今海南省生長著許多棕櫚植物,桄榔樹中含有淀粉,在唐代就已被當?shù)厝擞脕碜雒媸?。《嶺表錄異》卷中有記載嶺南的“桄榔餅”:“桄榔樹,枝葉并蕃茂,與棗檳榔等小異。然葉下有須,如粗馬尾。廣人采之,以織巾子。其須尤宜,咸水浸漬,即粗脹而韌,故人以此縛舶,不用釘線。木性如竹,紫黑色有文理而堅,工人鮮之以制博奕局。此樹皮中有屑如面,可為餅食之。”[13 ] 3153桄榔除了可以做餅,還可以做面。桄榔面是嶺南的特色傳統(tǒng)飲食,知名度非常高,宦游嶺南者多詠之。皮日休《寄瓊州楊舍人》:“德星芒彩瘴天涯,酒樹堪消謫宦嗟。行遇竹王因設奠,居逢木客又遷家。清齋凈溲桄榔面,遠信閑封豆蔻花。清切會須歸有日,莫貪句漏足丹砂?!盵9 ] 10525詩中的“清齋凈溲桄榔面”一句就提到了這種面食的加工,桄榔需要多次溲制才能去掉其苦澀的味道。白居易的《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面苦桄榔裛,漿酸橄欖新?!盵9 ] 7091以及元稹的《送嶺南崔侍御》中的“桄榔面磣檳榔澀” [9 ] 6607也提到了這種“桄榔面”,雖然經(jīng)過溲制,也難去盡苦澀之味。
嶺南盛產(chǎn)水果,《嶺表述異》卷中有云:“廣州凡磯圍、堤岸,皆種荔枝、龍眼,或有棄稻田以種者。田每畝荔枝可二十余本,龍眼倍之?!?[14 ]198記載了嶺南人喜種荔枝、龍眼的習慣,他們甚至棄稻田而種之。唐代詩人也曾寫下許多吟詠荔枝的詩句,如《送杜秀才歸桂林》:“瘴雨欲來楓樹黑,火云初起荔枝紅?!盵9 ]9025盧肇的《被謫連州》:“連州萬里無親戚,舊識唯應有荔枝?!盵9 ]9457曹松《南海陪鄭司空游荔園》:“亂結(jié)羅紋照襟袖,別含瓊露爽咽喉。葉中新火欺寒食,樹上丹砂勝錦州?!盵9 ]12440嶺南自古是多元經(jīng)濟,百姓除“以農(nóng)為本”,又重經(jīng)濟作物,常在山前屋后種果。韓愈的《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嚴謨也)》“戶多輸翠羽,家自種黃甘?!盵9 ]5582柳宗元的《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手種黃柑二百株,春來新葉遍城隅。”[9 ]5690說的就是種柑樹。柳宗元《同劉二十八院長述舊言懷感時書事奉寄澧州張員外使君五十二韻之作因其韻增至八十通贈二君子》:“寒初榮橘柚,夏首薦枇杷?!盵9 ]5668詩句中的枇杷也就是橘。宋之問的《登粵王臺》:“冬花采盧橘,夏果摘楊梅。”[9 ]884詩中不僅提到了橘還提到了楊梅,同樣是嶺南特產(chǎn)水果。到了唐代后期,嶺南佳果如荔枝、龍眼、香蕉、椰子、甘蔗、柚子、柑桔,已聞名全國,并成為富有嶺南特色的“貢品”。
三、唐代宦游文人對嶺南地域文化的揭示與貶謫心態(tài)的審美流變
嶺南飲食由嶺南特有的地理氣候環(huán)境所孕育和培植,到了唐代,嶺南飲食文化開始形成與北方不同的特點與格局,具有比較鮮明的地方特色。唐代文人飲食題材詩歌書寫在揭示了嶺南獨特的地域文化與飲食發(fā)展的關系的同時,也折射出了他們宦游的復雜心態(tài)與飲食審美心理流變。
(一)嶺南飲食書寫揭示了嶺南獨特的地域文化與飲食發(fā)展的關系。唐代宦游文人的飲食題材詩歌也對嶺南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所描寫。在他們的筆下,嶺南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劣,不僅瘴氣逼人,還毒物繁多,如含沙、毒草、毒蛇、蠱毒、鱷魚等。韓愈《初南食貽元十八協(xié)律》中的“我來御魑魅,自宜味南烹。”[9 ]5521韓愈《答柳柳州食蝦蟆》中的“常懼染蠻夷,失平生好樂?!盵11 ]114等詩句,就用“魑魅”、“蠻夷”來直指嶺南,表現(xiàn)了嶺南偏遠、蠻荒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稁X表述異》卷上云:“嶺表山川,盤郁結(jié)聚,不易疏泄,故多嵐霧作瘴。人感之多病,腹脹成蠱。俗傳有萃百蟲為蠱以毒人。蓋濕熱之地,毒蟲生之,非第嶺表之家,性慘害也?!盵14 ]195《嶺表述異》記載了嶺南的瘴、痧、蠱、毒的極大危害,讓人不寒而栗。嶺南山林江表地區(qū)因濕熱氣候而形成的致病之氣,即瘴氣,對嶺南瘴癘的表現(xiàn),有柳宗元的《茅檐下始栽竹》:“瘴茅葺為宇,溽暑常侵肌?!盵9 ]5707柳宗元的《種白蘘荷》:“血蟲化為癘,夷俗多所神。”[9 ]5708不少詩人的詩作對嶺南多生毒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都有所表現(xiàn),如元稹《送嶺南崔侍御》:“毒龍蛻骨轟雷鼓,野象埋牙劚石磯。”[16 ]81白居易的《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不凍貪泉暖,無霜毒草春?!盵9 ]7091李德裕的《謫嶺南道中作》:“愁沖毒霧逢蛇草,畏落沙蟲避燕泥。”[9 ]7881-7882柳宗元《種白蘘荷》:“銜猜每臘毒,謀富不為仁?!?[9 ]5708 除了這些毒蟲、毒蛇、毒草外,還有《送嶺南崔侍御》“鰲吹細浪雨霏霏”[9 ] 6607中的“鰲”,“洞主參承驚(豸角)”中的“(豸角)”,“蛟老變?yōu)檠龐D女”中的“蛟老”,白居易的《送客春游嶺南二十韻》中“云煙蟒蛇氣,刀劍鱷魚鱗”[9 ]7091提到的“蟒蛇”與“鱷魚”,宋之問《入瀧州江》“地偏多育蠱,風惡好相鯨”[16 ]10提到的“鯨魚”等,在詩人的筆下,它們隨時都有可能置人于死地。嶺南這種地處南荒、海物眾生、瘴癘多毒的自然地理及生態(tài)環(huán)境,雖然令人恐怖,但是對嶺南獨特飲食文化的形成卻是一個得天獨厚的條件。事實上,嶺南可獵、可耕、可漁,其濕熱的氣候、復雜的地貌、豐富的水資源,使得這一地區(qū)物產(chǎn)資源極其豐富。以《嶺表錄異》為例,可以看到當?shù)厝说母鞣N食物資源。其中,動物性食物有水牛、羊、鹿、豬、雞、野象、鸮、鷓鴣、鱟魚、黃臘魚、竹魚、蝦、水蟹、蛤蚧、蜈蚣、螞蟻等,植物性食物有山橘子、山姜花、桄榔、荔枝、龍眼、橄欖、椰子等。這些豐富的食物資源為嶺南飲食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而對于文人筆下的那些可怕的動植物,有些甚至還成為嶺南人飯桌上的美味佳肴。
唐人宦游嶺南的飲食題材詩歌也從另外一個側(cè)面揭示了嶺南獨特的地域民俗文化,以及宦游文人入鄉(xiāng)隨俗的心理轉(zhuǎn)變。以柳宗元為例,其《柳州峒氓》詩云:“郡城南下接通津,異服殊音不可親。青箬裹鹽歸峒客,綠荷包飯趁虛人。鵝毛御臘縫山罽,雞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問重譯,欲投章甫作文身?!盵9 ]5685詩歌展現(xiàn)了柳州獨特的地域風俗與飲食習慣,詩人起初雖然感到“異服殊音不可親”,最后卻“欲投章甫作文身”,愿意同峒氓打成一片。同韓愈一樣,柳宗元在其《答周君巢餌藥久壽書》中對嶺南也曾有過深深的恐懼:“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鄉(xiāng),卑濕昏霧,恐一日填委溝壑,曠墜先緒,以是怛然痛恨,心腸沸熱?!?[4 ]5805其詩《嶺南江行》云:“瘴江南去入云煙,望盡黃茆是海邊。山腹雨晴添象跡,潭心日暖長蛟涎。射工巧伺游人影,颶母偏驚旅客船。從此憂來非一事,豈容華發(fā)待流年?!盵9 ]5685也是極力鋪寫嶺南的凄惶可怖和荒僻怪異,展現(xiàn)其被逐客他鄉(xiāng)的慘淡心境。而柳宗元《與蕭翰林俯書》詩云:“居蠻夷中久,慣習炎毒,昏眊重膇,意以為常?!⒃介g聲音特異,鴂舌啅噪,今聽之怡然不怪,已與為類矣?!?[4 ]5794柳宗元驚訝自己竟然習慣了南方炎熱的氣候和當?shù)厝说恼Z言風俗,在不知不覺之中融入了當?shù)厝说纳睢A谠€和當?shù)厝艘粯幼约悍N起了果樹,如柑橘、石榴,這在《柳州城西北隅種柑樹》《茅檐下始栽竹》《種朮》《種白蘘荷》《新植海石榴》等詩中反映出來。此外,柳宗元還學當?shù)厝擞H自種草藥以防治炎瘴,如《種仙靈毗》:“門有野田吏,慰我飄零魂。及言有靈藥,近在湘西原。服之不盈旬,蹩躠皆騰騫。笑抃前即吏,為我擢其根。蔚蔚遂充庭,英翹忽已繁?!?[9 ]5707展現(xiàn)了以柳宗元為代表的宦游文人對嶺南文化逐漸接受、入鄉(xiāng)隨俗的心理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