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冬冬 徐建軍
案情
馬鳳云之子孫立是吉林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吉林市衛(wèi)生局)科員。2014年3月6日13時50分左右,孫立在單位參加會議時突發(fā)疾病,被送往吉林市中心醫(yī)院救治,入院時間為2014年3月6日15時24分,檢查診斷為腦干出血、高血壓Ⅲ級(極高危險組)、應激性潰瘍、吸入性肺炎,后經搶救救治無效,于2014年3月10日9時43分宣布臨床死亡。
吉林市中心醫(yī)院出具的死亡記錄載明:“……7日夜間,請吉林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王教授進行會診,建議行無紗血液濾過治療,監(jiān)測凝血功能嚴重異常,血小板明顯低于正常,呼吸機提示患者無自主觸發(fā)呼吸,瞳孔變化,目前病情已進入終末期,已向家屬交代病情,家屬表示積極治療?!?/p>
吉林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原吉林市衛(wèi)生局)于2014年3月27日向吉林市人社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吉林市人社局受理后,于2014年4月4日作出吉市人社工認字[2014]017號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對孫立不予認定工傷(亡)。
馬鳳云不服,向吉林市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復議申請,吉林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6月30日作出吉市政復決[2014]35號行政復議決定書,維持了吉林市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馬鳳云遂向吉林市船營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請求撤銷吉林市人社局作出的吉市人社工認字[2014]017號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
一審判決
吉林市船營區(qū)人民法院認為:被告吉林市人社局是負責本行政區(qū)域內的勞動和社會保障、工傷確認的行政主管機構,具有作出工傷認定的法定職權。
雖然《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規(guī)定,職工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fā)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視同工傷。但是《工傷保險條例》的立法精神是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根據個案具體情況,結合證據材料綜合審查認定,不宜機械套用法規(guī)條款。
本案中,死者孫立的病歷明確記載:在發(fā)病第二日夜間,孫立的病情已進入“終末期”,根據病歷記載的“已向家屬交代病情,家屬表示積極治療”這一情節(jié)可知,醫(yī)療機構當時已經認定,患者的病情不再具有逆轉可能性,如果在醫(yī)方征詢意見時,孫立的母親馬鳳云選擇放棄治療,則必然會導致孫立被宣布臨床死亡,而其后的救治僅僅是以呼吸機和連續(xù)性血液濾過治療,維持生命體征,很大程度上是為滿足患者家屬的情感需求。
馬鳳云作為患者孫立的母親,在病情沒有逆轉可能性的情況下,不愿主動放棄救治屬人之常情,如果由此而喪失得到工傷保險補償的權利,明顯違背了工傷制度的立法本意和人道精神。
鑒于本案中醫(y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資料,能夠清晰地證明實際有效的醫(yī)療救治在48小時內已經結束,親屬是否選擇放棄治療都不會影響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就可以視為患者已經在48小時內死亡,從而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認定屬于視同工亡。
綜上,被告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適用法律不當,應當予以撤銷,并限期重新對工傷認定申請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五十四條(二)項2目,《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五十九條(一)項、第六十條第一款之規(guī)定,并經船營區(qū)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判決:撤銷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責令吉林市人社局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60日內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
二審判決
吉林市人社局不服,上訴至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
吉林市人社局上訴稱:一審判決認為,對孫立的死亡應當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的規(guī)定,屬于視同工傷的情形,是適用法律錯誤。
一審判決認為:“本案中醫(y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資料,能夠清晰地證明實際有效的醫(yī)療救治在48小時內已經結束,親屬是否選擇放棄治療都不會影響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就可以視為患者已經在48小時內死亡,從而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認定屬于視同工亡?!睕]有事實和法律依據,屬于對法定工傷認定范圍的任意擴大。
吉林市人社局作出的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認定事實清楚,程序合法,內容適當,應依法予以維持。請求二審撤銷原判,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
馬鳳云答辯稱:從案件事實和法律適用上,一審判決符合立法原則,符合人道主義精神,符合社會發(fā)展需要。二審應當維持原判,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審法院認為:《工傷保險條例》是國務院于2003年頒布實施并經2010年修訂的行政法規(guī),吉林市人社局在履行職責,進行工傷審查認定中必須嚴格遵照執(zhí)行,也是人民法院審判相關行政案件的主要法律依據之一。
一審判決在認定馬鳳云之子孫立“入院時間為2014年3月6日15時24分……,后經搶救救治無效,于2014年3月10日9時43分宣布臨床死亡”的前提下,認為“鑒于本案中醫(yī)療機構出具的病歷資料,能夠清晰地證明實際有效的醫(yī)療救治在48小時內已經結束,親屬是否選擇放棄治療都不會影響死亡結果的發(fā)生,就可以視為患者已經在48小時內死亡。從而適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之規(guī)定,認定屬于視同工亡?!泵黠@與《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五條第一款(一)項的規(guī)定內容相違背。
原因在于,目前,我國除醫(yī)療機構出具臨床死亡證明外,尚無立法明確其他死亡認定標準的情況下,人民法院在司法審查中無權判斷“實際有效的醫(yī)療救治結束”和“可以視為患者已經在48小時內死亡”。一審法院在審理案件中,把握立法本意和人道精神是正當的,但突破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即構成違法。
吉林市人社局的上述理由成立,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予以支持,一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但適用法律錯誤,依法應予撤銷。
最終,吉林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六十一條第(二)項、第五十四條第(一)項之規(guī)定,作出(2015)吉中行終字第14號判決:
一、撤銷吉林市船營區(qū)人民法院(2014)船行初字第33號行政判決。
二、維持吉林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作出的吉市人社工認字[2014]017號不予認定工傷(亡)決定書。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被上訴人馬鳳云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編輯 包冬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