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燦(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 武漢 430074)
?
高背壓對氣泡霧化霧化錐角的影響
李若燦
(華中科技大學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湖北武漢430074)
摘要:在背壓0.4MPa~4.1MPa的條件下進行氣泡霧化試驗,研究了氣泡霧化的霧化角在噴射速度20m/s~27m/s、氣液質量比(GLR)4%~10%、背壓0.4MPa~4.1MPa范圍內的變化規(guī)律。試驗結果顯示:噴射速度和GLR的增大都能使得霧化角增大,背壓不同時也一樣。在背壓較低時,隨著背壓的增大霧化角變小,而當背壓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出現(xiàn)拐點,隨著背壓的增大霧化角也增大,拐點大概是在1.1MPa左右。
關鍵詞:高背壓;霧化錐角;氣液質量比
氣泡霧化的思想最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由Lefebvre等人首先提出,在氣泡霧化中被壓縮的霧化氣體以某種適當?shù)姆绞阶⑷氲揭后w中,液體和氣體在混合室內形成泡狀流,在離開噴嘴出口之后由于壓力的劇烈變化,氣泡的體積發(fā)生變化促使液滴發(fā)生破碎來達到良好的霧化效果。氣泡霧化的優(yōu)點是它在低負荷時也能達到很好的霧化效果。
霧化角的大小是噴嘴噴霧特性的一個重要的指標,一些研究者也開始研究氣泡霧化在帶壓環(huán)境下的霧化角變化規(guī)律。Chen[2]等人對背壓在0.101MPa~0.791MPa范圍氣泡霧化角的研究表明:在背壓低于0.5MPa時,霧化角隨GLR的增大而增大,在背壓高于0.5MPa時趨勢是降低的。Sovani[3]等人將背壓范圍擴大到0.27MPa~5.5MPa,他的實驗結果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背壓在0.27MPa~0.78MPa時霧化角隨背壓的增大而減小,背壓繼續(xù)上升到1.5MPa時,霧化角基本保持不變,而當背壓高于1.5MPa時,霧化角開始隨著背壓的增大而增大。
目前國內關于氣泡霧化的噴霧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噴霧粒徑等方向,對霧化角的關注度相對較少。本文主要研究高背壓下背壓和GLR對噴嘴霧化角的影響。
圖1 GLR對霧化角的影響
實驗系統(tǒng)包括供水系統(tǒng)、高壓系統(tǒng)、供氣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四部分。實驗所用氣泡霧化噴嘴氣體從槍中心管進入,液體走管外,二者在混合室內混合形成氣液兩相流動,經(jīng)過出口孔噴出并完成霧化,噴嘴孔徑1.0mm,孔厚度為7mm。
本實驗使用水作為被霧化的液體,壓縮空氣作為霧化氣體,實驗在常溫下進行,水的主要物性參數(shù)為:密度r=998.2kg/m3,粘度h=100.5×10-5Pa·S,表面張力s=72.6×10-3N/m。實驗過程中通過控制水流量的方法控制水的噴射速度在20m/s~27m/s,通過氣體質量流量計和液體質量流量計控制GLR從4%變化到10%,背壓范圍0.4MPa~4.1MPa(本實驗所有壓力均為絕對壓力)。對霧化角的測量方法是依據(jù)拍攝的照片描繪出噴霧的外部輪廓,然后再計算霧化角的大小,為了減小誤差,取多幅照片的平均值。
圖2噴射速度對霧化角的影響
本實驗中采用了3個氣液比GLR=4%、7%、10%,兩個噴射速度20m/s和27m/s以及10個背壓0.4MPa、0.6MPa、0.8MPa、1.0MPa、1.6MPa、2.1MPa、2.6MPa、3.1MPa、3.6MPa和4.1MPa,得到了50組實驗工況下的噴霧照片。將這些照片處理后得到的噴霧霧化角數(shù)據(jù)如圖1和圖2所示。
2.1GLR對霧化角的影響
圖1給出了GLR與霧化角的關系曲線,可以看出,在本實驗中當射流速度和背壓一樣時霧化角隨著GLR的增大有明顯增大。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當液體的流量保持不變時,GLR的增大意味著在兩相流內有更多的氣泡產(chǎn)生,越多的氣泡隨著液體噴出噴嘴氣泡破裂的總能量就越大,使得液體被氣泡的能量破碎得更細,送得更遠,所以使霧化角隨著GLR的增大而增大。
2.2噴射速度對霧化角的影響
圖2給出了噴射速度與霧化角的關系曲線,可以看出噴射速度對霧化角的影響較小,在兩種速度下霧化角的差別不是太大,但總體上霧化角隨著射流速度的增大也略有增大,這主要是因為氣泡在高速的流體中更加容易破裂,高流速下氣泡破裂的數(shù)量比低流速下要多,從而能夠把液體炸開得更加發(fā)散一些,使得霧化角變大。
2.3背壓對霧化角的影響
圖1和圖2都反映出了背壓對霧化角的影響,可以看出:在低背壓的條件下,大概是1.1MPa以下時,霧化角是隨著背壓的增大而減小的;而背壓到了1.1MPa以上時,霧化角的變化規(guī)律發(fā)生了變化,正相反,霧化角又隨著背壓的增大而增大。在低背壓時,隨著背壓的增大,噴嘴出口處的壓降相對減小,這抑制了氣泡破裂的動力,氣泡破裂的數(shù)量減少從而導致霧化角的減小;而到背壓高到一定程度后霧化角的變化曲線產(chǎn)生拐點,可能是因為背壓的增大導致了噴嘴內部氣液兩相流動流型的變化,由于氣體的可壓縮性遠遠高于液體,所以隨著背壓的升高氣體的通流面積越來越小,使得液體往中間集中而氣體包裹在液體的外邊,氣體的擴散性要高于液體,所以導致了噴嘴出口的霧化角的增大。
(1)在其他條件不變時,霧化角會隨著GLR的增大和噴射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GLR對霧化角的影響比較大,噴射速度對霧化角的影響較小。
(2)在低背壓的條件下,霧化角是隨著背壓的增大而減小的,到高背壓的條件時,霧化角又隨著背壓的增大而增大。發(fā)生這種先減小后增大的規(guī)律的變化的拐點值在1.1MPa附近。
參考文獻
[1]LefebvreAH,WangXF,MartinCA. Spraycharacteristicsofaerated-liquidpressure atomizers[J].JournalofPropulsionandPower,1988,4(4):293-298.
[2]ChenSK,LefebvreAH.Sprayconeangles ofeffervescentatomizers[J].Atomizationand sprays,1994,4(3):291-301.
[3]SovaniSD,ChouE,SojkaPE,etal.High pressureeffervescentatomization:effectof ambientpressureonsprayconeangle[J].Fuel,2001,80(3):427-435.
中圖分類號:S491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