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余 浩 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
生活小故事,中醫(yī)大道理
文 余 浩 執(zhí)業(yè)中醫(yī)師,執(zhí)業(yè)中藥師
火苗都是往上竄的,那么人體上火,當然是先上頭;天氣冷,水管會被凍裂,人的血管也一樣,凍瘡就是因為血脈不流通;盆底有漏洞,那再怎么灌水,它都滿不了,這和人吃補藥沒效果是一個道理;水管壓力不夠、水流小,那把管子捏住,讓它變細,水壓自然變大了,這個道理可以推廣到高血壓和低血壓的治療……
原本都是生活中的件件小事,而作者卻從中感悟出養(yǎng)生治病的方法,除了驚喜,更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其實,人體與天地是相互感應的。身體上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相對應的法則。細心觀察生活中發(fā)生的每一件事,它們都會對我們的健康有所幫助。
小故事:放孔明燈時,我們發(fā)現(xiàn)火都是向上燒的,人體上火也是必然先上頭。
人體上火,都表現(xiàn)在上焦——頭面部,比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牙齦紅腫、目赤腫痛、臉上長包等。
小偏方:上火了怎么辦?吃點三黃片、牛黃解毒片、黃連上清片等中成藥就有很好的效果。
養(yǎng)生叮囑:對于經(jīng)常上火的人,除了服藥外,還建議大家平時多用菊花、桑葉等泡茶喝,這些輕清之品可以起到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小故事:很多人常感覺渾身不舒服,但在醫(yī)院檢查結果都正常,我認為問題出在活動太少了,氣血不暢,才導致了一連串的富貴病。
小偏方:對于三高患者,我推薦一個保健酒處方:洋蔥葡萄酒。干紅葡萄酒5瓶、洋蔥頭0.75千克。將5瓶干紅(共7.5升)倒入容量10升的玻璃瓶中,加入洋蔥(洗凈、晾干、切片),泡10~15天后,過濾去渣即可。每天喝50~100毫升,分1~2次飲用。對于三高體質(zhì)的患者,能順暢氣血,長期適量飲用,非常適宜。
對于臨床癥狀不重的患者,通過鍛煉加服洋蔥葡萄酒,很多癥狀會得到緩解。但病情較重的人,在上述基礎上,還要服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
血脂、血黏稠度偏高的患者,我建議服用三參粉,即三七參(也就是三七)、丹參、西洋參,三者研成細粉后按照相等比例,混勻后沖服,每次5克,每日兩次。三參粉具有活血化瘀、益氣養(yǎng)陰的功效,對三高患者尤其是高黏血癥療效尤佳。
養(yǎng)生叮囑:三高、肥胖纏身的人,屬于身體過載,這類人的健康法寶是多吃素、多鍛煉。操心過度、思想負荷大的人,屬于心理過載,這類人的健康法寶是少想事,多干體力活。
小故事:如皋人的長壽方之一,就是勤曬太陽,曬太陽就是補陽的好方法。
小偏方:暖背其實就能補陽氣。天冷的時候,有的患者晚上咳嗽厲害,甚至咳得尿濕褲子。我建議他們在服用中藥的同時,將背部靠在家里的暖氣片上,背部烤暖和了,咳嗽會大為好轉(zhuǎn)。一年秋天,一位阿姨因為久咳不愈找到我,說自己的背部感到冰冷。我建議她在服用中藥的同時,在背心上貼一張辣椒風濕膏,貼到后背發(fā)熱,咳嗽也會得到好轉(zhuǎn)。
對于因受寒而咳嗽的患者,我也經(jīng)常建議他們曬曬太陽,并用大蒜四五瓣拍碎后加上紅糖泡茶喝,效果也很好。如果是大冬天,不妨睡前將電熱毯提前一小時打開,睡覺時再關上即可,能讓背部暖和起來。
養(yǎng)生叮囑:我的一個患者患老寒腿十多年,總結出抗病經(jīng)驗:從入秋開始,每天戴護膝,戴到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其實,護膝就是一個保護層,戴護膝能保暖、提高抵抗力。許多人頭部稍稍受涼,就開始鼻塞,不通氣,或者不斷地打噴嚏,其實就是頭部的陽氣不足,戴個帽子保護頭部就能扶正,這與老寒腿戴護膝是一個道理。另外,建議體質(zhì)較差、常感冒咳嗽的人,既要注意保暖,還要避免飲冷過度。
小故事:不少缺鈣的人,雖長時間補鈣,但只要一停藥腿就抽筋。這時我就會想到當年同父親堵池塘底漏洞的情形。池底有漏洞,雨水再多也裝不滿池塘。補鈣不如補漏洞——腎主骨,補腎就是堵漏洞。
小偏方:黑豆能幫助補腎,用黑豆加核桃仁打豆?jié){喝,補腎除濕,效果不錯,操作簡單。
養(yǎng)生叮囑:有些人長期吃補品,身體還是越來越瘦,這是因為他們小腸的吸收上有漏洞。只要將腸道的寒邪散盡,小腸功能就會恢復,體質(zhì)自然好。散腸道寒邪,用附子理中丸就行。還有些人長期補血,卻還是貧血,建議平時盡量少喝濃茶,喝濃茶不利于鐵的吸收。
小故事:山洞有個特點——冬暖夏涼。我們的身體和山洞一樣:夏天陽氣充于體表,體內(nèi)也有點陰冷;冬天陽氣潛伏于體內(nèi),容易蒸騰陰液,所以人會感到干燥。
小偏方:夏季炎熱,人的心火、肝火亢盛,少量的吃些冷飲,可以清下焦之熱,但過分貪涼,容易導致中焦寒濕加重,誘發(fā)胃腸道疾病。治療夏季胃腸道疾病,服用藿香正氣水、附子理中丸溫補脾陽就能痊愈。冬天吃火鍋,適當?shù)难a陽,目的是讓陰得到陽氣的蒸騰,以促進補陰。但天天吃辛辣較重的火鍋是不行的,勢必會傷陰,結果加重陰虛。
養(yǎng)生叮囑:少吃反季節(jié)、非本地及寒涼的食物。不要去追求那些昂貴的或稀有的食物,它們不一定適合我們的身體。
小故事:大冷天掛著的濕毛巾,上半部分已干,下半部分仍是濕的,最下端結了不少冰。濕性趨下、濕邪較重的患者,表現(xiàn)就是“兩腿好像灌了鉛,沉重無比”。
小偏方:晚上腿痛,早上腰痛,大多是寒濕證的表現(xiàn)。除寒濕,用藥之余,可用艾葉水泡腳:每晚用艾葉煮水泡腳20分鐘,溫經(jīng)散寒。如果想要好得快點,還可用艾葉錘絨,用火紙卷成艾條,點燃后熏烤腰部,以發(fā)熱發(fā)燙為度。
注:文章中涉及的中藥,請患者結合自身情況,去醫(yī)院咨詢專家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