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平華
(福建省平潭綜合試驗區(qū)森林與園林管理局,福建 平潭 350400)
?
平潭島沙地木麻黃不同品種造林試驗初步研究
林平華
(福建省平潭綜合試驗區(qū)森林與園林管理局,福建 平潭 350400)
摘要:在平潭島沙地開展了木麻黃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黃實生苗造林對比試驗,對5年生的試驗林進行了生長量和防風效能的測定,結果表明:3種木麻黃無性系的生長量均高于本地木麻黃實生林,而且樹高、胸徑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不同無性系生長量差別不大,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生長最快。防風效果大小表現(xiàn)為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木麻黃粵501無性系>木麻黃A13無性系>本地實生木麻黃。在此試驗條件下,平潭島選用木麻黃造林宜優(yōu)先選用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其次是粵501和A13無性系。
關鍵詞:平潭島;沙地;木麻黃;品種;生長量;防風效果
1引言
平潭島地處福建省東部海域,是我國第五大海島、福建省第一大島。全島海岸線長400 km,有沙質海岸和基巖海岸兩種類型,沙岸長超過100 km[1]。平潭島瀕臨臺灣海峽,大風、流沙等自然氣候條件惡劣,對海島居民的生產生活造成很大的不利影響,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一夜沙埋十八村”的慘痛經(jīng)歷[2]。解放后,海島引種木麻黃等樹種獲得成功并大面積在海岸線上造林,隨著海岸防護林帶防風固沙功能的增強,平潭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了逐漸改善,島內漁民各種生產生活得到有力保證。但是,平潭沙質海岸主要防護林樹種木麻黃經(jīng)過幾十年生長后逐漸趨于老化,出現(xiàn)了病蟲害等問題,需要及時更新以保持防護林帶功能的連續(xù)性[3]。自從木麻黃水培育苗技術獲得成功以后,平潭木麻黃更新造林基本上應用水培的營養(yǎng)袋苗進行造林。為了盡可能篩選出適合于平潭沙地生長的木麻黃優(yōu)良品種,2012年在蘆洋鄉(xiāng)馬腿村1林班14大班150小班開展了木麻黃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黃實生苗造林對比試驗,通過對參試木麻黃品種的生長狀況和防風功能的測定,初步選擇出優(yōu)良的木麻黃品種,為平潭島沙質海岸造林中木麻黃品種的選用提供依據(jù)。
2試驗地概況
試驗點位于平潭縣蘆洋鄉(xiāng),處于福建省沿海北部,年均降水量1172 mm,下雨時間多在2~6月份,年均蒸發(fā)量1300 mm,年均氣溫在19.0~19.9 ℃,絕對最高氣溫37.4 ℃,絕對最低氣溫0.9 ℃,年日照時數(shù)1919.7 h,年平均風速6.9 m/s,大風日數(shù)125 d,臺風多發(fā)生在7~9月,年平均臺風發(fā)生5.5次。試驗地位于平潭蘆洋鄉(xiāng)馬腿村1林班14大班150小班,地理坐標為東經(jīng)119°43′00″~119°43′14.7″,北緯25°31′48.3″~25°31′57.8″。試驗地距離海邊最高潮水鄉(xiāng)約1085 m,試驗地前身是養(yǎng)殖場,后來通過挖海沙將養(yǎng)殖場填埋形成沙地,土壤肥力低,保水性較差,主要植被有狗牙根、海刀豆、老鼠簕等。
3研究方法
3.1試驗設計和造林
2012年4月,在馬腿村1林班14大班150小班堆積沙地上開展木麻黃無性系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黃實生苗造林對比試驗,試驗采取隨機區(qū)組設計,每一種木麻黃為一個試驗處理,3次重復,共12塊試驗小區(qū),每塊小區(qū)面積20 m×20 m。試驗地挖穴整地后立即進行造林,造林株行距1.5 m×2 m。造林苗木均為容器苗,容器袋規(guī)格為18 cm×28 cm,造林苗木苗高1.0 m,地徑1.5 cm。選擇雨天冒雨造林,造林時苗木適當深栽。
3.2試驗材料收集
造林后,每年進行試驗林生長量調查。2016年1月,對每塊試驗小區(qū)的木麻黃進行實測,量測每株木麻黃的樹高、胸徑和冠幅,統(tǒng)計平均值,進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 在2016年1月連續(xù)3 d進行試驗林防風效能的測定,采用DEM型3杯風向風速儀器測定每塊試驗小區(qū)前方空曠區(qū)離地面2 m高的風速和試驗林內離地面2 m高的風速,每天對同一塊試驗小區(qū)測定3次空曠區(qū)和林內的風速,求算林內相對風速和防風效能。
4結果與分析
4.1木麻黃不同品種生長差異性分析
相同樹種不同品種由于自身的遺傳特性差異,在生長方面會存在一定的差別。從表1可知,參與試驗的3種木麻黃無性系即平潭2號、A13和粵501與平潭本地木麻黃實生林在樹高、胸徑生長量上有較大的差別。5年生的木麻黃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的樹高與本地木麻黃實生林相比分別增加了73.5%、67.6%和67.6%,胸徑分別增加了75.7%、69.7%和72.7%(表1)。經(jīng)方差分析(表2),參與試驗的木麻黃不同品種的樹高、胸徑差異均達到極顯著水平,通過進一步進行多重比較,參試的3種木麻黃無性系樹高、胸徑差異不明顯,本地實生木麻黃與3種木麻黃無性系之間樹高、胸徑差異極顯著??梢?,從試驗林初期來看,木麻黃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與本地木麻黃實生林相比有較為明顯的生長優(yōu)勢,尤其是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生長最快,應用這3種木麻黃無性系在平潭造林可達到早郁閉、早成林的效果。
表1 木麻黃不同品種造林生長情況
注:同列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不同大寫字母表示差異極顯著(P<0.01)
4.2木麻黃不同品種林分防風效果比較
沿海木麻黃防護林的一個主要作用是削弱風力,保護當?shù)毓まr業(yè)生產和居民生活。經(jīng)過對參試的4種木麻黃品種林分進行風速測定看出(表3),林內相對風速大小表現(xiàn)為本地實生木麻黃>木麻黃A13無性系>木麻黃粵501無性系>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林內風降率和防風效能的大小則表現(xiàn)為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木麻黃粵501無性系>木麻黃A13無性系>本地實生木麻黃。可見,參試的3種木麻黃無性系的防風效果均比本地實生木麻黃強,3種木麻黃無性系中以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的防風效果最好。這可能是因為參試的3種木麻黃無性系本身就具有強于平潭本地實生木麻黃抗風能力的優(yōu)良特性,而且無性系冠幅較大,對經(jīng)過林內的風起到了較好的阻擋摩擦作用,降低風力明顯。
表2 不同木麻黃品種胸徑、樹高方差分析
表3 木麻黃不同品種林分防風效果
5結論與討論
通過選用木麻黃平潭2號、A13和粵501無性系以及本地木麻黃實生苗進行造林試驗,5年生進行測定顯示,參試的3種無性系樹高、胸徑生長量均大于本地實生苗造林的林分,而且差異性極顯著,3種無性系生長量差別不顯著,以木麻黃平潭2號生長最快;參試的不同木麻黃品種林分的防風效果以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最好,粵501無性系次之、A13無性系第三,本地實生苗造林的林分防風效果最弱。因此,在本試驗條件下,初步認為平潭沙地造林在選用木麻黃品種時宜選擇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其次是粵501和A13無性系。
由于本試驗林年齡還較小,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同木麻黃品種之間會有怎樣的差異尚需要進一步繼續(xù)觀測。
平潭防護林基本上是木麻黃純林,防護林結構較為簡單,建議多營造木麻黃混交林,如木麻黃平潭2號無性系與相思、潺槁、黃槿等樹種混交,以提高平潭防護林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參考文獻:
[1]郭瑞華.福建省沿海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現(xiàn)狀與對策[J].林業(yè)資源管理,1996(6).
[2]黃平江.福建沿海防護林[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葉功富.木麻黃人工林地持續(xù)利用問題的探討[J].林業(yè)科技開發(fā),1994(4):18~19.
[4]文華英,黃義雄,葉功富.福建海壇島主要防護林生態(tài)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福建林業(yè)科技,2015(2).
[5]張巧,韓永剛,黃義雄.沿海木麻黃生態(tài)效益研究綜述[J].防護林科技,2014(1).
[6]王海婷.海壇島木麻黃防護林生態(tài)效益及生態(tài)補償機制研究[D].福州: 福建師范大學, 2014.
收稿日期:2016-04-25
作者簡介:林平華(197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營林規(guī)劃設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S7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11-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