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陸 嶺
?
太行秋香
文/陸嶺
我來河北整整30年,應該說已是地道的河北人了??蛇€是忘不了浙江的山、浙江的水,有時雖覺得河北也不錯,可總少不了一個“也”字。這大概是人的一種文化心理吧!
作為一個浙江人,自然是喜歡喝茶,特別是對杭州的龍井會有一種特殊的情懷。然而到了河北之后,能喝上家鄉(xiāng)的龍井卻是一件很奢望的事。雖說現在物流很便捷,到市面上也隨處可購得所謂的龍井,但此龍井已非彼龍井了,這除了質量上的原因或許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因素吧!
喝茶,是很有講究的事情。就說喝龍井吧,那應該是喝西湖的龍井。在春分時節(jié),邀上幾位好友,坐在西湖邊上,在蒙蒙的細雨下,在淡淡的輕霧中聽著音樂,在透明的玻璃杯里用龍井的水沏著龍井的茶,一會兒望望西湖的景色,一會兒看看杯中那翠綠的茶和那同樣翠綠的水,一會兒再慢慢地品上一口,一會兒再說著宋朝的人,聽著宋朝的事,這才是西湖的龍井。而離開了那地那水那人那事,此龍井已不再是那龍井了。我每次回浙江總會去看望我在杭州的戰(zhàn)友,他也總會邀我到西湖邊上喝茶,那是我最愜意的事。然而離開了故鄉(xiāng),那樣的機會總是很難得,喝茶更多的時候只是我的一種渴望,一種只能用回味來沐浴我精神的事,有時想多了會突發(fā)奇想,如夢幻般地希望能品到河北的“龍井”。
2006年的春后,陪一位朋友去了一趟趙縣的柏林禪寺,才知道了柏林禪寺“吃茶去”的故事。我和我的朋友真的為這事有點兒激動。依我的理解,從諗禪師的“吃茶去”已不是我們這些平常人理解的“喝茶”了,應該是一種“禪”吧!
由此讓我深究起河北這地方有無茶的問題。經過請教專家,原來河北這地方也產過茶,并且還不錯。但因自然條件的變遷,石家莊地區(qū)不再有茶了。
我有一朋友去靈壽縣考察,說是考察茶園,準備寫一份建議案。我當時聽了很是驚訝,可也不以為然。因為單就自然條件來說,我感覺河北是種不出茶來的,更不用說好茶了。一天,我去了他辦公室看到了他寫的建議案,才知道茶不但種出來了,而且是高品位的,更讓我驚喜的是此茶竟然是引自杭州的龍井并冠以地域特色的太行龍井。
我在驚喜與疑惑中有一種想見其真面目的沖動。于是,我向我的朋友要了一份他帶回來的太行龍井。但當朋友給我那太行龍井時,發(fā)現是秋茶,便使我生出一份失望。因為在我的記憶中,浙江的龍井,秋茶是沒有好的。過了清明的茶已經不是上品了,更何況是秋茶呢?不過我還是帶著一份驚奇、一份好奇和一份渴望回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迫不及待地欲品一下太行的龍井。
當我打開上面寫著“太行秋香”的銀光閃閃的包裝時,竟有一種莫名的激動?;蛟S是因為也是“龍井”多了一份親近吧,或許一直想品到河北“龍井”的那種奇想將變?yōu)楝F實吧。“太行秋香”的龍井外形比故鄉(xiāng)的龍井要小些,但一看便知是龍井茶。于是,我有一種他鄉(xiāng)遇故知的興奮和竊喜。而那源自自然的翠綠告訴我這是上等的好茶。當我親聞那太行秋香時,只聞得那似是故鄉(xiāng)又非故鄉(xiāng)的淡淡的清香,比起故鄉(xiāng)龍井來似又濃醇了幾分,這種濃卻使我聞出了太行山水的厚重。我想這形、這色、這味,雖說是秋茶,但應該不會遜色于故鄉(xiāng)的春茶吧。于是,我燒上水急切地迎候著茶的到來,如同迎候著故鄉(xiāng)的親人一般迎候著太行秋香。在這迎候的空兒,我一邊回味著太行秋香,一邊翻看著我那朋友寫的考察報告。
太行的龍井來自于浙江的龍井,學名叫杭州龍井43號,并于2002年1月8日獲得河北省科技成果獎。在農業(yè)部茶葉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的檢驗報告中,這樣評價太行龍井:“外形綠潤,勻整顯芽;湯色綠明亮,香氣栗香濃郁,滋味,濃醇,鮮爽回甘,葉底,綠亮,嫩勻成朵?!敝袊r科院茶葉研究所吳洵研究員這樣評價:“太行龍井,茶多酚含量19.20%,比杭州龍井、黃山毛尖高0.19%,味屬上等綠茶。通俗說北方的茶和南方的茶就像東北大米和南方大米一樣。”也許有很多人不信太行龍井會比杭州龍井好,但專家的報告不由得你不信。因為杭州的積溫僅1970.6小時,而石家莊地區(qū)是2751.9小時,而且晝夜溫差大,所以太行龍井內在品質的好那是自然的事。
我要感謝大自然對我這個河北浙江人的厚愛,我期待著什么時候能選擇一個下雨的時節(jié),邀上幾位好友,在淡淡的輕霧中,坐在那五岳寨上,彈著那高山流水,說著那中山的人,聽著那中山的事,看著那恢弘的太行山水,放眼那碧波萬傾的茶園,心涌著我們河北人那種豪邁與大氣的同時,品著這杯中的茶,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愜意呢?
我定不能忘記邀我那杭州的戰(zhàn)友坐在那五岳寨上,讓他品品這山這水這地道的太行龍井,而坐在他對面的那個已是完全的河北人便是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