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患糖尿病已有20年。有一天吃午飯前她突然癱坐在地,經(jīng)醫(yī)院檢查血糖為2.9毫摩爾/升,在排除了腦梗等疾病后,醫(yī)生認為是低血糖所致。過去常聽說低血糖有饑餓感、心慌、發(fā)抖、出冷汗等癥狀,而她全無。請問這是為什么?
廣西 邱忠國
邱忠國讀者:
正常人空腹血糖為3.9~6.1毫摩爾/升,糖尿病患者若空腹血糖<3.9毫摩爾/升即為低血糖。若血糖太低或降糖速度過快,機體會分泌腎上腺素,產(chǎn)生低血糖癥狀。典型的“報警”信號有饑餓感﹑心慌﹑全身出汗﹑四肢冰涼等,還可有精神不集中﹑思維遲鈍﹑神志改變等腦功能紊亂,嚴重低血糖可導致昏迷。
你奶奶這種發(fā)生了低血糖卻感覺不到的情況,稱為“無癥狀低血糖”,多見于老年人及糖尿病病程較長﹑腎功能減退以及較嚴重的微血管﹑大血管并發(fā)癥者。因老年人全身組織器官退變,反應能力差,對低血糖癥狀不敏感。病程長者常合并自主神經(jīng)病變,感覺不到低血糖信號。胰島功能衰弱,調(diào)節(jié)低血糖機制不健全。
很多原因都會導致糖尿病低血糖,如吃的太少﹑誤餐﹑藥物用量過大﹑運動量增加﹑空腹飲酒等,進餐前,胰島素作用高峰時低血糖更常見。較易引起低血糖的藥物有磺脲類﹑胰島素及胰島素促泌劑。反復低血糖導致血糖控制不穩(wěn)定,更易引起血管及周圍神經(jīng)病變,可導致心肌缺血加重,誘發(fā)心律失常﹑心絞痛﹑心肌梗死等,還會引起腦血管意外﹑加重腎臟損害。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高血糖的同時,還應從以下方面預防低血糖:①飲食規(guī)律,戒煙少酒,若進食減少應相應減少藥量,有可能誤餐時提前做好準備。②應用磺脲類﹑胰島素或胰島素促泌劑時,應從小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劑量,同時定期檢測血糖。③運動時掌握時間和強度,不空腹運動。若運動量增加應酌情多吃點。④外出時,隨身攜帶糖果或餅干,以備急救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