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概念隱喻的理論自提出以來就受到學(xué)術(shù)界的普遍關(guān)注,Lakoff amp; Johnson將隱喻從語言現(xiàn)象的研究轉(zhuǎn)移到認知現(xiàn)象的領(lǐng)域,主張隱喻是人類的認知機制,而針對于此種理論的研究也層出不窮。竇川川在對小說《寵兒》的概念隱喻分析中指出,作為人類基本認知和思維方式的概念隱喻具有傳統(tǒng)隱喻無法比擬的解釋力。本文從概念隱喻的視角出發(fā),試分析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概念隱喻,重點闡釋概念隱喻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的作用以及對于主題深化的重要影響。
關(guān)鍵詞:概念隱喻;《了不起的蓋茨比》;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主題深化
一、引言
概念隱喻首次提出是在Lakoff amp; Johnson的《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中,“隱喻是從一個具體的概念域向一個抽象的概念域的系統(tǒng)映射;隱喻是思維問題,不是語言問題;隱喻是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概念隱喻的提出使得隱喻研究進入了認知研究領(lǐng)域。概念隱喻深植于人的大腦,由它生成各種隱喻表達式,因而研究隱喻自然成為研究一種認知現(xiàn)象了。概念隱喻理論為文學(xué)創(chuàng)作研究帶來了許多新的啟示,作者在進行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大量運用概念隱喻使得文章主題得到進一步深化,文章寓意得到進一步凸顯?!读瞬黄鸬纳w茨比》是弗蘭西斯·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描寫了20世紀20年代經(jīng)濟的蓬勃發(fā)展給美國帶來了空前的繁榮。一大批懷揣“美國夢”的追夢人,他們對于財富、享樂的追求又使得“美國夢”最終破滅,作者對于意象和隱喻的運用更是使得這部小說極具藝術(shù)效果。本文將分析小說中所運用的概念隱喻,探究其對文學(xué)作品的創(chuàng)作及主題深化的重要作用。
二、《偉大的蓋茨比》中的概念隱喻及分析
1、綠色燈光——“美國夢”
綠色燈光的意象在小說中第一次出現(xiàn)是在第一章結(jié)篇,尼克從黛西家里回到西卵的住處時,他看到了蓋茨比那奇怪的動作“他朝著那幽暗的海水把兩只胳膊伸了出去……什么也看不出來,除了一盞綠燈?!保?002:16)對于蓋茨比來說,黛西家碼頭上那束綠色燈光就是他想努力抓住的希望,他想得到黛西并且將其視為自己的夢想。作者將綠色的燈光隱喻為吸引人的“美國夢”,但是它的遙遠、若隱若現(xiàn)又象征著一種不真實與虛無,注定了一種不可及的破滅。作者巧妙將綠色燈光隱喻為“美國夢”,將蓋茨比夢想的破滅、愛情的破滅,聯(lián)系到“美國夢”的破滅,將作品主題凸顯得淋漓盡致。
2、灰谷——道德荒原
灰谷位于西卵和紐約之間大約一半路程的地方,是由工業(yè)灰燼形成的一大片荒蕪之地。在小說的第二章被首次提到“在這里灰燼像麥子一樣生長,長成小山丘和奇形怪狀的園子……最后,經(jīng)過超絕的努力,堆成一個灰蒙蒙的人,隱隱約約地在走動?!保?002:16)生活在這里的像威爾遜一樣的窮人們,生活也如同這灰燼,早已失去了生機與活力。那些上流社會的富人們只知道燈紅酒綠、尋歡作樂、迷失在物欲橫流的世界里。這里灰谷不僅隱喻了底層社會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更深層次地隱喻了上流社會人們的精神荒原。這塊由工業(yè)灰燼堆砌的不毛之地,正是工業(yè)社會下毫無顧忌追求經(jīng)濟利益的產(chǎn)物,是道德缺失、社會腐敗的一種影射。
3、??藸柌襻t(yī)生的眼睛——上帝之眼
??藸柌襻t(yī)生的眼睛畫在灰谷的一個廣告牌上,在小說第二章里將其描述為一雙失去光澤的眼睛“他留下的那兩只眼睛,由于年深月久,日曬雨淋,油漆剝落,光彩雖不如從前,卻依然若有所思,陰郁地俯視著這片陰沉沉的灰堆?!保?002:17)這幅暗淡無光還帶著眼鏡的眼睛在第八章里,從威爾遜口中隱喻為了上帝,可以看見一切的眼睛“上帝知道你做的事,你所做的一切事”。(2002:100)在威爾遜的極度悲傷的情緒之下,這雙眼睛還隱喻了這個世界毫無意義的本質(zhì),批判了美國當(dāng)時社會道德缺失的現(xiàn)狀,以及人們精神世界的貧瘠。上帝的眼睛注視著這個物欲橫流、喧囂浮躁的世界,也隱喻了對人們追求物質(zhì)生活、貪圖享樂的一種否定。
4、東卵與西卵——貴族與新富
小說中以黛西和湯姆為代表的傳統(tǒng)貴族居住在東卵,而以蓋茨比為代表的新富則居住在西卵。在作者筆下,兩個地理位置隱喻了不同的上流社會身份。傳統(tǒng)的貴族他們富有情趣、氣質(zhì)高雅、風(fēng)度迥然。我們可以從小說中對于黛西和湯姆住處的描寫中看出來“兩頭都是落地長窗,把這間屋子輕巧地嵌在這座房子當(dāng)中……。”(2002:7)相比之下,蓋茨比公館便顯得浮華粗俗“它是諾曼底某市政府的翻版,一邊有一座簇新的塔樓……以及四十多英畝的草坪和花園?!保?002:6)以蓋茨比為代表的新富被認為是鋪張賣弄,缺乏社交風(fēng)度、不能理解微妙的社交信號。而自認為有風(fēng)度、有情趣的傳統(tǒng)貴族實際上卻是自私自利、缺乏良知。作者此處將兩個相對的地理位置隱喻為上流社會中相對的兩種身份,不僅將當(dāng)時的上流社會的腐敗狀況展露無遺,而且在兩種腐敗對比之下得到的真誠也顯得諷刺可笑。
5、蓋茨比公館——“爵士時代”美國社會的縮影
小說對于蓋茨比公館燈紅酒綠的舞會描寫,正是美國虛假浮華的“爵士時代”。舞會上的奢侈和豪華,更是象征著當(dāng)時20世紀20年代經(jīng)濟繁榮的美國社會,“帶來好幾英尺帆布帳篷和無數(shù)的彩色電燈,足以把蓋茨比巨大的花園布置得像一棵圣誕樹。自助餐桌上各色冷盤琳瑯滿目……”(2002:26)而在蓋茨比被殺之后的公館卻落得一片蕭條,也隱喻了一戰(zhàn)以后的美國經(jīng)濟的大蕭條時期,“我離開的時候,蓋茨比的房子還是空著——他草坪上的草長得跟我的一樣高了……”(2002:112)一切虛假繁榮的背后隱藏了人們的精神空虛、道德淪陷,造就了“爵士時代”下“迷茫的一代”。
三、結(jié)語
本文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分析了小說《偉大的蓋茨比》,并通過一系列的概念隱喻分析對小說的人物、主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貫穿小說始終的綠色燈光,不僅代表了小說主人公蓋茨比的夢想和欲望,也影射出了一代人對于“美國夢”的追捧,那飄忽不定的燈光,也隱喻了最終“美國夢”的幻滅。幾個地理位置的隱喻——灰谷、東卵、西卵,表明了當(dāng)時社會層級分明的等級,上流社會的浮華腐敗與下層社會的窮困灰暗形成鮮明的對比。同時,在上流社會的身份對比中,也揭示了傳統(tǒng)貴族的自私自利和缺乏良知。象征“上帝之眼”的埃克爾伯格醫(yī)生的眼睛目睹了這個物欲橫流、追逐名利的社會,目睹了美國夢的破滅,目睹了人們精神的空虛和內(nèi)心的扭曲。作者筆下的蓋茨比公館正是當(dāng)時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浮華、虛假、名利,成為整個“爵士時代”的代名詞。作者通過層層的概念隱喻,由小入大一步步揭示了小說的主題,無論是蓋茨比的夢想,還是那個時代下的“美國夢”都已不復(fù)存在,都已幻滅。
參考文獻:
[1] George Lakoff amp;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 [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1980.
[2]竇川川.托尼·莫里森小說《寵兒》中的概念隱喻分析[C],2009.
[3]菲茨杰拉德, 巫寧坤譯,《了不起的蓋茨比》[M]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4]盧珺,楊祎,郭徽.談《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隱喻手法[J],作家雜志,2008 (04):106
[5]牛桂玲.《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顏色變幻的概念隱喻與幻滅主題的呼應(yīng).[J]山花.2015(18):144-145
[6]束定芳. 隱喻學(xué)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