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元宵節(jié)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在這個節(jié)日里,家人團聚聚,觀燈賞月、普天同慶。河北省淶水縣高洛村中的元宵節(jié)有四個民間樂社的參與,佳節(jié)慶典與傳統(tǒng)古樂相交融更顯得熱鬧非凡。各樂社對于元宵節(jié)的節(jié)慶工作從農歷正月十三一直持續(xù)到正月十六。在此期間,高洛元宵節(jié)的傳統(tǒng)事象包含了開壇、串街、走百病、發(fā)表、閉壇等。
一、布置吊掛
在農歷正月十二下午,即正式開壇的前一天,各樂社便會紅火的布置即將到來的節(jié)慶儀式,進入村中映入眼簾的便是一行行整齊排列的吊掛懸于街巷四壁。目前,南高洛村(音樂會、南樂會)共有400多幅吊掛,吊掛的內容取材于民間流傳的神話傳說《封神演義》、《西廂記》、《三國演義》、《水滸傳》。音樂會的吊掛內容為《水滸傳》、《封神演義》;南樂會的吊掛為《三國演義》、《西廂記》。一張張生動的傳統(tǒng)繪畫,不僅襯托了了紅火的節(jié)日氣息。娛樂民眾的同時,彰顯了文化內涵和樂社特點。
二、開壇
各樂社的開壇儀式在農歷正月十三早晨進行,在這天早晨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國家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為高洛音樂會投資建筑的房屋,被當?shù)卮迕裼H切的稱之為“官房子”),樂社成員將封存后土神像的封墻開啟,在神像前奉上祭品,將官房子這樣一個普通的世俗場合演變?yōu)橐凰袷サ膹R宇,等待群眾們前來進香禮佛,祈求平安。
在開壇之后,樂社成員將會在各自所屬的廟宇內圍案而坐,為佛而奏。村中香客前來禮佛上香。
三、串街
串街是高洛村農歷正月十五的傳統(tǒng)項目,當天高洛村四樂社,將會依次到各樂社所依附的廟宇,對神靈進香祭祀,為神奏樂。樂社間將互送拜帖,以表禮遇。這項活動客觀上促進了樂社間在樂曲演奏、念唱等技藝上的相互交流、切磋,樂社成員的好強心,有利于樂社演奏、演唱技藝的發(fā)展和傳承,有利于樂社吸納更多新成員的參與。
1、官房子
正月十五上午,串街活動開始進行。高洛村秧歌隊、武術會作為領隊,分別帶領以堂鼓、銅鑼、鐃等節(jié)奏性打擊樂器組成的樂隊作為伴奏樂隊,自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西側列隊走出。邊行邊舞,整齊壯觀。
行至官房子,兩隊會首進入官房子上香祭神,以表對神靈的敬畏。
隨后南高洛音樂會跟隨于兩隊之后,前往南高洛南樂會所在的觀音堂進香祈福。樂隊共17名成員,九人演奏旋律樂器:管、笙、笛;八人演奏打擊樂器:云鑼、大鐃,大鈸、板子(即,小鈸)、行鼓、鐺子。以曲牌連綴的形式邊行邊奏,聲勢浩大。串街前樂社普遍對于演奏曲目事先沒有死板的安排,曲牌由管子演奏者隨機領奏,并不固定。每曲牌間由打擊樂作為過門,鏈接曲牌。
2、觀音堂
南高洛音樂會行至南北洛南樂會所依附的觀音堂前,南樂會于堂前,擊鑼迎接,音樂會鳴鑼回禮。南高洛兩樂社相互鳴鑼、一呼一應。
隨后音樂會,率先進入觀音堂內。觀音堂內禮炮齊鳴,以示歡迎。音樂會代表奉上拜帖,南樂會回奉帖拜謝。同時,音樂會兩名樂師作為代表上香祈福。
中華民族禮尚往來、以禮相待的傳統(tǒng)品德,在高洛村傳統(tǒng)串街儀式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伴隨著音樂會文壇在觀音堂院內唱念《舉香贊》并且吹奏《三歸贊》,以神圣的音樂履行著祭祀神靈的職責。秧歌隊、武術會代表相繼上香祈福、送上拜帖。 最后,音樂會應邀入觀音堂坐奏《普庵咒》。伴隨曲終南高洛音樂會與南樂會由銅鑼開路,共赴北高洛南樂會所處的白衣廟。
3、白衣廟
兩樂社前后列隊、各自演奏。南樂會以演奏時令小曲為主,靈活多變;音樂會演奏傳統(tǒng)古樂。途中曲牌、樂聲錯落疊置,甚是壯觀。
到達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同樣熱情相待,三樂社互換拜帖,以奏唱獻祭,分別演奏《門神贊》《焚花贊》《五方結界》《五方結界》四首曲牌以祭神靈。
4、福巖寺
三樂社(南高洛音樂會、南樂會、北高洛南樂會)以同樣的方式前往北高洛音樂會所依附的福巖寺,進香祈福,互換拜帖。期間北高洛南樂會奏響了:《茉莉花》、《十二寒梅》、《前神佛》;南高洛音樂會、南樂會分別演奏了《翠太平》、《玉蝴蝶》等曲牌。
5、禮成送返
高洛四樂社結束歡聚后,按照南高洛音樂會,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南樂會,北高洛音樂會的順序依次將各個拜會的樂社送返至各自所在的廟宇。
按照順序首先由三個樂社將南高洛音樂會送飯至其所在的官房子。隨后,再由北高洛兩樂會將南高洛南樂會送返至觀音堂。北高洛音樂會將北高洛南樂會送返至白衣廟。最終,北高洛音樂會獨自返回福巖寺。
途中同樣以樂聲相伴,四樂社爭相演奏,樂聲交相呼應,聲勢浩大。返途中遇到廟宇或廟宇舊址,樂會即停留演奏祭神。以行動宣示對神靈忠誠的崇拜。
四、收壇
南高洛音樂會的收壇儀式于正月十六晚進行,包括走百病、發(fā)表、閉壇等儀式。
走百病,即正月十六晚飯過后,高洛村的男女老幼都會走出家門,到村中四個廟宇上香祈福。祈求來年的平安如意,將自己的心愿隨著廟宇的香火訴說給神靈。此時,南高洛音樂會官房子、南高洛南樂會觀音堂門口擺滿了售香的攤位。每個廟宇的香客都絡繹不絕。村民們在這天晚上往往都是走遍高洛村的每一個廟宇,為神靈進香祈福。
發(fā)表,一般都會在最后一位香客離開廟宇之后,各樂社成員才會開始對幾天的儀式進行最后的收尾。在北高洛音樂會內,文壇樂手將會將事先準備好的表,燒給各路神靈,以祈求來年高洛村五谷豐登、人丁興旺等。在發(fā)表、送神結束后,最后由樂社成員進行收壇。樂師們用紅布將后土奶奶的頭像蓋好,關好后土廟門正月儀式結束。體現(xiàn)了我國傳統(tǒng)音樂演奏的隨機性和多變性。
高洛元宵慶典,不僅保留了中國冀中地區(qū)傳統(tǒng)、古老的節(jié)日儀式,并且將儀式中的古樂記錄留存,成為一個個珍貴的活態(tài)史料。
參考文獻:
《民族音樂學概論》伍國棟著
《冀中鄉(xiāng)村禮俗中的鼓吹樂社——音樂會》張振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