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中八大怪是指陜西省的關(guān)中地區(qū)(大致包括西安、咸陽、渭南、寶雞、銅川,秦嶺以北,黃土高原以南)出現(xiàn)的八種獨(dú)特的漢族民風(fēng)民俗。由于氣候、經(jīng)濟(jì)、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關(guān)中地區(qū)在衣、食、住、行、樂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獨(dú)特的方式。有著豐厚歷史文化積淀的陜西關(guān)中地區(qū),沿襲歷史民俗,形成了生動有趣“八大怪”,以其“古風(fēng)古韻古長安”的獨(dú)特魅力,成為外地游人探尋的一大熱點(diǎn)。
八大怪分別為:
一、面條像腰帶, 二、鍋盔像鍋益, 三、辣子是道菜, 四、碗盆難分開,五、帕帕頭上戴,六、房子半邊蓋,七、姑娘不對外,八、唱戲吼起來。
其中第一條細(xì)解為:
面條像腰帶:“扯面寬得像褲帶”。扯面也叫biangbiang面,正宗的關(guān)中人所做的biangbiang面和通常城里人所吃的扯面還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正宗的biangbiang面,一根面條寬度可達(dá)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度厚時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面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guān)中人來說,一頓吃8兩、1斤也是輕輕松松的。 關(guān)中人吃面,喜歡將面和硬揉軟、搟厚、切寬。這種面煮熟以后,撈在碗里,無論是澆臊子,還是潑油辣子,吃起來都很光滑、柔軟、熱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饑。人們脖子一伸一縮,呼嚕嚕吞進(jìn)肚里,吃飽吃脹,飽嗝一打,頓時渾身上下都是力氣,拉架子車、上山扛石頭,五六個小時不吃不喝也不覺得餓。 而biang怎么寫呢,請看下圖:
Biáng -biáng面的biáng字一共有42畫,這個怪字據(jù)說是當(dāng)年秦朝宰相李斯發(fā)明的,“biàng”字說的就是面條摔在案板上的聲音,一寸來寬的面條,經(jīng)得起這么折騰,響當(dāng)當(dāng)?shù)呐涞蒙详兾魇蠊帧懊鏃l像褲帶”的名頭。先從讀音來說,biáng應(yīng)該是擬聲詞,它的聲音從幾個方面而來的,1、面扔空中落在鍋里的滾燙水中發(fā)出那種聲音。2、吃面咀嚼的那種聲音。(吃biangbiang面)3、搟、扯面案上彈出的聲音。所以從讀音角度并不能分析出什么歷史文化,那么接下來就從字形角度來分析biang字體現(xiàn)的歷史文化。
Biang字由于太復(fù)雜難寫難記,故而民間有眾多關(guān)于biang寫法的歌謠,如下:
版本一
一點(diǎn)一橫長,二字口封梁,兩邊繞個絲瓤瓤,中間一個馬代王,你也長我也長,心兒來鋪底,月兒來靠墻,一筆穿身杠,砸個釘釘掛衣裳。
版本二
一點(diǎn)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中間走,左一扭,右一扭,你一長,我一長,中間加個馬大王 心字底,月字旁,一個小勾掛麻糖,坐個車子回咸陽。
版本三
一點(diǎn)飛上天,黃河兩頭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進(jìn)走,左一扭,右一扭,東一長,西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月字邊,心字底,掛個鉤擔(dān)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
版本四
一點(diǎn)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坐了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打個勾勾掛麻糖,推個車車逛咸陽。
版本五
一點(diǎn)飛上天,黃河兩道彎,八字大張口,言字往里走,東一扭,西一扭,左一長,右一長,中間夾個馬大王,心字底,月字旁,留個勾勾掛麻糖,坐個車車逛咸陽。
從第一句“一點(diǎn)飛上天”來看,很明顯是表示了一種社會態(tài)度,大家都向往上層生活,即使是今天,這種社會態(tài)度還依然普遍存在??梢哉f是積極向上,也可以說是功利的表現(xiàn)。但追求更好的生活是人的本性,這并無太多內(nèi)涵可言。然而整體來看,上部是一個“穴”字,有如下意思:1、象形。小篆字形,上面是“宀”,表覆蓋物;下面兩邊表示洞孔。本義:土窟窿,地洞。2、同本義。穴,土室也?!墩f文》。按,象嵌空之形,非八字。出自穴?!兑??需》。注:“陰之路也。”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巍ね醢彩队伟U山記》古之民未知為宮室時,就陵阜而居,穴而處。——《墨子·辭過》又如:洞穴(地洞或山洞);穴人(在洞穴中采鐘乳石的人);穴流(洞穴中的水流)。3、墓穴;埋棺材的坑。臨其穴。——《詩·秦風(fēng)·黃鳥》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詩·王風(fēng)·大車》又如:壽穴(生前造的墓穴)。4、動物的窩。狐貍馳赴穴,飛鳥翔故林。——漢·王粲《七哀詩》又如:穴巢(鳥獸藏身的窩巢);虎穴;蟻穴。5、指敵人或奸人盤踞、藏匿的地方。如果作地洞解釋,那么就可能表明了當(dāng)時該地區(qū)食用biangbiang面的人群,是生活情況不佳,居住環(huán)境差的人群。
再往下,左邊是“月”,“月”作為偏旁的話,多與肉有關(guān),從中我們可以有兩種猜測:一,biangbiang面里有肉。二,biangbiang面里沒肉,所以在創(chuàng)造該字的時候,承載了對生活的希冀,加上了月字旁,希望能過上有肉吃的生活。
中間上方是“糸言糸”,“糸”有如下含義:1.絲布 2.幺 3.微小 4.量詞,絲的二分之一。
從整體結(jié)構(gòu)看,“糸言糸”,應(yīng)該指在絲布上寫字。而古代能在絲布上寫字的,非代官顯貴是寫字用不起絲布的。所以這一部分是表明了希望能當(dāng)官或者過上富裕人家的生活。中間下方是“長馬長”,長解釋如下
(1) 老,年高(2)年長,年齡較大 (3) 成年的,幼之反,成人曰長,問國君之年,長,曰能從宗廟社稷之事矣;幼,曰未能從宗廟社稷之事也。——《禮記》(4)排行第一 可立)家廟記》(5) 輩分大;居高位者 (6) 萬夫之長。——《呂氏春秋·諭大》 "吏六百石以上,皆長吏也?!稘h書·景帝紀(jì)》
動
(1)生長;成長。(2) 撫育;使…成長 (3)滋長,助長,增長(4) 崇尚 (5) 做長官;為首領(lǐng)。
名
(1) 首領(lǐng);君長;領(lǐng)袖;各種組織的位高者。 (2) 又如:科長;處長;長夫(碼頭搬運(yùn)工的工頭);長家(一家之長);長卿(六卿之長);長侯(諸侯之長)。(3) 年紀(jì)較大的人。 (4) 又如:長少(年長者與年少者)(5) 姓
(6) 另見cháng
按中國象形造字角度來解釋著部分,那么最好的解釋就是讀zhang,官吏的意思,總的來看就是兩名官吏左右牽著馬。如果這樣看,那么這部分的內(nèi)在含義就顯而易見,是渴望當(dāng)官,綜合“糸言糸”“長馬長”,中間這一部分很明顯而又強(qiáng)烈的表明對入仕的渴望。
右邊是一個利刀旁,biangbiang面是純手工打造,更不可能用刀切,所以往面的制作這方面解釋多有不妥。那么另外的解釋可以有如下兩點(diǎn):一、表達(dá)理想,依然是對仕途的向往,當(dāng)官便能擁有兵隸,兵隸自然會佩戴刀劍。往深層細(xì)究,就是擁有武力的職權(quán)。二、反應(yīng)現(xiàn)實(shí),黃土高原,人煙稀少,販夫走卒,強(qiáng)盜土匪,魚龍混雜,作為基層勞動人民,出門在外都應(yīng)帶刀具以防身。這兩種解釋都是可以立足的。
底下的心字,則把該字的解釋,多往對未來美好設(shè)想方向引。心字表示這上面一切都是心里所想,心上所載。而最底下的走之底又是將人們從美好的幻想中拉回現(xiàn)實(shí),吃碗面趕緊走吧,還有活要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