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果然”和“真的”是口語交際過程中使用頻率極高的語氣副詞,“果然”的位置靈活,組合能力突出;“真的”用法很多,可做主語、定語、狀語,還可單獨成句。本文將二者作為具體的研究對象,試圖從句法、語義、語用角度對其進行細致考察,從而實現(xiàn)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句法;語義;語用
“果然”和“真的”作為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非常高的詞匯,其正確用法卻鮮為人曉。本文試圖從句法、語義、語用等角度進行考察。本文所用語料基本來自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
一、“果然”和“真的”句法層面對比分析
(一)“真的”
“真的”在句子中的分布位置活躍,大體情況如下:
1.和“是”一起構成謂語。例如:
“‘單月發(fā)單薪、雙月發(fā)雙薪’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三臺再不努力的話真的會崩盤。”(《李敖對話錄》)
2.充當定語。例如:
反正我就出身不好,吃剝削飯兒長大的,這是真的,我什么事兒我也沒做過,(唐海忻《1982年北京話調查資料》)
3.充當狀語。④例如:
楊瀾:您真的表演過嗎?(《楊瀾對話熱點人物:楊瀾訪談錄》)
4.單獨成句,或者充當插入語,可以在句首、動前、句末三個位置上移動。④例如:
楊瀾:真的?哪句話讓你哭出來了?(《楊瀾對話熱點人物:楊瀾訪談錄》)
其中1組中的“真”和“的”合二為一作為名詞性“的”字短語,2組中的“真”和“的”構成一個用以區(qū)別詞性的定語,3組和4組中“真的”為副詞。
經考察,我們發(fā)現(xiàn)“果然”的句法位置靈活,可獨立成句;連接成分多樣,前后相關的語義成分在其作用下可以組成更高一級的語言單位;組合能力突出,可與各詞類共現(xiàn)、連用。
(二)“果然”
“果然”多作為副詞出現(xiàn)。②這里僅就副詞“果然”加以討論。
1、動詞、形容詞、介詞詞組前的“果然”。
宋慶齡冷笑幾聲:“毒蛇果然出洞了。哼!”隨即她憤憤地把茶杯往桌上一砸,“太卑鄙了!到底是……”(《宋氏家族全傳》)
2、與“不出所料”“真是這樣”“如此”等連用的“果然”,作謂語。
蒼天不負有心人,果然不出李嘉誠所料,這一次他真的成功了。(竇應泰《李嘉誠家族》)
以上例子經過分析,“果然”常常用在謂語或介詞詞組前。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二者的獨立成句的情況相對較少。但是,“真的”常用來直接作為副詞使用,而“果然”常出現(xiàn)在謂語或者介詞詞組前。
二、“果然”和“真的”語義層面對比分析
“果然”和“真的”都反映了事實與人的心理之間的關系,在語義上有一個共同的語義潛在態(tài)勢,都表明了話語者的預判或期望。
(一)“果然”
首先,由“果然”構成的語段往往包含多個語義成分:存在某種主觀情感體驗、做出一定的預測、對結果的進一步補充或說明。
其次,“果然”語言塊中的前后項在語義邏輯上存在承接、解說、轉折以及因果等多種關系。②例如:
……回到家里,一氣之下把他過去寫的文章,一把火燒了,從頭學起,果然進步很大。(《中華上下五千年》)
作為主謂詞組前的“果然”展現(xiàn)了句意銜接能力,突出因果關系,加強了表達效果。
(二)“真的”
再來看“真的”語義。
1.“真的”作為定語使用時,有明顯的修飾性色彩,主要修飾名詞性中心語,都是具體的事物,例如:
真的朋友——真朋友
真的親情——真親情;
從語料統(tǒng)計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只要是用作定語修飾名詞的所有“真的”,如果忽略音節(jié)協(xié)調一項,“的”字可以省略。
2.“真的”作為定語使用的時候,例如:
吳宗憲:沒有啊,是真的,不信你可以問我的經紀人。(《魯豫有約 開心果》)
由上可知,二者在語義上,語義色彩的表達方面,“果然”要比“真的”更為突出;而在語義類型上,“真的”比“果然”的使用更為廣泛。
三、“果然”和“真的”語用層面的對比分析
(一)發(fā)話者
假如一個人在朋友家看到一件精美的擺件后,會稱贊說:“這件東西真的好漂亮!”此時,發(fā)話者真實的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受話者也感受到了發(fā)話者的態(tài)度,皆大歡喜。
可是如果改用“果然”,就成了“這件東西果然好漂亮!”可是語境并未指出發(fā)話者之前是有在哪里見過實物圖片或者是對這個擺件仰慕已久,受話者此時無法正確捕捉到發(fā)話者的真實意圖,違反了話語內容的準確性原則,這個對話就無法再繼續(xù)進行下去。
(二)受話者
上文談到過,包含兩種意思的“果然”,一是語氣副詞,表示事實與預期或所料相符,二是連詞,假設事實與預期或所料相符。當我們使用“果然”時,想要表達的意思不能單獨借由該詞發(fā)出。在語用上看,如果使用“果然”,就必須對這一情況多加注意。
例子:
聽說這位氣功大師能夠功發(fā)疾消,今天會了他一下,果然,他沒有那么大的能耐。(江西教師網 高考前哨)
例子中的錯誤在于,“果然”指事物的發(fā)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用在這里會使前后意思矛盾。
(三)語用失誤舉例
這里僅就“果然”和“真的”進行舉例。
“真的”作為一個的字短語出現(xiàn)的時候,焦點表述尤其突出,與之相伴的就是主觀評價。④“真的”不一定就是“真的”,也有可能是“假的”。例如:
也許這正應驗了他說的那句話,演藝界的事,寫的都不是真的,真的都沒有寫。(《魯豫有約 開心果》)
這種做法真的好嗎?
這種做法真的不好嗎?
第一句的“真的”是為了表達“演藝界的事是假的”;第二三句是一組對比,第一句的本意是“這種做法不好”,第二句的本意是“這種做法好”,主觀評價截然相反。二者的區(qū)別在于后面的“不”字的存在與否。
“果然”出現(xiàn)在謂語或介詞詞組前的時候,表現(xiàn)出料定性、后指性以及預設性三個語義特征,在對其進行語用的同時要格外注意。③例如:
中國正式宣布首次勝利日大閱兵:奧巴馬果然要來。(搜狐媒體平臺2015.3.4)
無論是前半句的預設條件還是后半句中的“要來”,都帶有了料定的意味。其中前半句的內容,已經為后半句的結果做出了預設。
四、結語
目前,關于“真的”和“果然”的語法研究已經開始,例如唐翠、周志鋒2013年發(fā)表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應該補收副詞“真的”》以及張超、李步軍的《“果然”是連詞嗎?》等等。
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仍有許多涉及到該類詞匯使用的問題和情況尚未得到解決和討論,像這樣的基礎性的課題研究我們仍需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厲霽雋.《“真”和“真的”論析——句法、語義、語用功能及其語法化過程和機制分析》[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3:3 ;
[2]車錄彬.《論“果然”和“果不然”》[J].《編輯》,2011年,第二期;094
[3]張曉英.《語氣副詞“果然”的多角度分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4-04-01;4;
[4]方清明.《再論“真””與“真的”的語法意義與語用功能》[J]《漢語學習》,2012年;
[5]呂叔湘.《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1版.:商務印書館,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