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彝尊的詠物詞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他的詞學風貌和詞學主張,他的詠物詞講求“醇雅”,重視詞律,對女性進行物化描寫,擴大詠物詞的題材范圍。他的創(chuàng)作和詞學理論為衰頹的清初詞壇吹進一股清新之風。作為浙西詞派的領(lǐng)袖,他為浙西詞派開宗立義。他的詞學理論對晚清常州詞派的張惠言也有啟迪作用。
【關(guān)鍵詞】:詠物詞;醇雅;詞律;女性的物化;題材
朱彝尊的詠物詞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他的創(chuàng)作風貌和詞學主張,其詠物詞的醇雅之風,取材之廣泛與別樣,對詞律的嚴格規(guī)范,對女性的物化描寫,都打破了清初柔糜、混亂的詞學狀態(tài),為詞壇帶來一股新鮮、清新之風。
朱彝尊論詞崇尚醇雅,以文人士大夫的高雅情趣和心態(tài)去觀賞景物,去創(chuàng)作詞。他摒棄詞為小道的傳統(tǒng)觀點,還駁斥傳統(tǒng)的“詩言志,詞言情”說,于詞中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抱負?!督鹈鞒亍ぱ嗯_懷古》:“西苑妝樓,南城獵騎,幾處笳吹蘆葉。孤島外、生煙夕照,對千里萬里積雪。更誰來、擊筑高陽?但滿眼、花豹明駝相接。剩野火樓桑,秋塵石鼓,陌上行人空說。戰(zhàn)斗漁陽何曾歇?笑古往今來,浪傳豪杰。《綠頭鴨》悲吟乍了,《白翎雀》醉歌還闋。數(shù)燕云、十六神州,有多少園陵,頹垣斷碣。正石馬嘶殘,金仙淚盡,古水荒溝寒月?!盵1]300此詞懷古傷今,表現(xiàn)了詞人對明朝的覆滅悲痛不已。詞人對明朝懷有深深的思念,對清朝不滿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借詞作來抒發(fā)心中的郁悶不平之氣。詞人雖內(nèi)心有悲憤之情,卻不做豪放之語,而是以雅言淸詞將今夕之別慢慢道來,更能使讀者體味到其中所蘊含的無可奈何的憤懣之情。
從題材而言,朱彝尊詠物詞的題材非常廣泛,甚至常常使用僻題。詞人詠物一般會將目光置于室內(nèi)的硯臺、畫、書,或是閨閣內(nèi)的窗簾、繡鞋、衣服,再或者就是自然中的花草樹木。而朱彝尊則將眼界放大,無筆觸不達之處。《掃花游·駱駝》:“冷風吹遠。嘆癡骨棱棱,軟毛新翦。堿花水淺。更左右閑齹,背峰斜斂。逐隊迤邐,自是生來性緩。堠亭晚。看彳亍野煙,都不知倦。辛苦曾略見。把石墨馱來,斷塍頹岸。柳邊小偃。早腥煙土銼,滿城皆遍。卻羨驢兒,短券頻租村碾。只閑到,麥黃時、磨連展?!盵2]1056朱彝尊詠嘆駱駝老瘦卻依然辛苦勞作。駱駝在生活中并不常見,一般也不會有人將它詠入詞中。而朱彝尊卻喜歡吟詠這些比較偏僻的題材。在他的《茶煙閣體物集》中還有以西瓜、橙、腸、額等為題材的詞作。朱彝尊的這種無所不詠和喜用僻題的作詞手法,一方面,使詠物詞的題材范圍得到擴大;另一方面,又確實給人以新奇有趣的閱讀體驗。
朱彝尊作詞講求幽隱和比興寄托。他詞中所含之情并不像豪放派的詞一樣一覽無余、洋洋灑灑,而是將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用一種幽深曲折的筆觸表現(xiàn)出來,使讀者隱約能體會到他的情感,但又像隔了一層薄紗總有看不透之感?!芭杖诖涸骸K魄G山、玲瓏片玉,啄成嬌面??v有冰棱銷未盡,午后屏簾仍卷。怕縷縷、香絲橫斷。摝得銀沙平似幾女,只英山、瘦譜難尋見。芒鞵踏,翠峰遍。妝樓素影回雙釧。喜朝來、小婢銀盤,不曾偷翦。錦帳笙歌聲沸處,未必有心相戀。誰更把、韈塵羈管。況是橫斜披短薤,早輕黃、小額涂痕淺。閑描上,市頭絹”。[2]1040詞人將初春時節(jié)庭院之景細細描繪,詞中既透露出一種春日的懶散,又有一股說不清道不明的一絲淡淡的憂愁隱藏其間,叫人難以窺透。他的詠物詞不是單純地寫物,而是將自己的心思暗暗投射到物上,所詠之物不再是自然界的單純景物,而是寄予詞人情感的意象?!杜_城路·蟬》:“芩根化就初無力,溫風便聞凄雨。藕葉侵塘,槐花糝徑,吟得井梧秋到,一枝潛抱。任吹過臨墻。余音猶嫋,驀地驚飛,金梭為避栗留小。長堤翠陰十里,冠涹都不見,只喚遮了。斷柳亭邊,空山雨后,愁里幾番斜照?;椟S暫悄,讓弔啼蛞,號寒迷鳥。引露方殘,曉涼嘶恁早?!盵1]370秋雨后,只聞蟬聲而不見其身,空山寒雨后鳥兒四處覓食,蟬因啼叫而陷入險境。詞中詞人以蟬自比,暗暗表明在新朝生活的艱辛與憂慮。
朱彝尊為改變明詞衰頹的狀況,他對詞的格律、節(jié)奏提出更為嚴格的要求。他自己的詞作也嚴守格律要求?!堕L亭怨慢·雁》:“結(jié)多少、悲秋儔侶。特地年年,北風吹度。紫塞門孤,金河月冷,恨誰訴?回汀枉渚,也只戀、江南住。隨意落平沙,巧排作、參差箏柱。 別浦。慣驚移莫定,應(yīng)怯敗荷疏雨。一繩云杪,看字字、懸針垂露。漸欹斜、無力低飄;正目送、碧羅天暮。寫不了相思,又蘸涼波飛去?!盵1]685詞作共九十七字,前后兩片都押仄韻,且都以度為韻。詞作句式較為整齊。朱彝尊作詞重音律,因而他對毫無音律特點的詞持否定和批判的態(tài)度,對南宋姜夔、張炎之詞合音律而倍加推崇。浙西詞派后來者都能繼承和發(fā)揚這一點,這也是浙西詞派不同于其他詞派的一個特點。
女性的物化描寫也是朱彝尊作詞的特色。受明清之際寫艷情之風盛行的影響,朱彝尊也有不少以女性身體作為吟詠對象的詞。但他的這些“艷情詞”并不像一般詞人詞作中充滿狎昵、玩弄的氣息,他更多的是將女性的身體作為一個物品去觀賞,少了一些人性的欲望。他的《沁園春》十二首分別詠及女性的額、鼻、耳、齒、肩、臂、掌、乳、膽、腸、背、膝。這類作品雖后世評論不高,但康熙年間詠唱者甚多。如《沁園春·額》朱彝尊對美人額頭的描寫,不是針對額頭直接描寫,而是跟隨美人的動作,對額頭進行細致地觀察與描繪。從美人早上梳妝時敷粉、整理額前的碎發(fā),到美人在夕陽下頭倚門闌。詞人抓住美人最有神韻的時刻,對其額頭及神態(tài)進行描寫,傳神而有韻味,使讀者可以真正領(lǐng)會美人之美。
陳廷焯在《云韻集》中曾評價道:“朱竹垞詞,艷而不浮,疏而不流,工芊綿中而筆墨飛舞。其源亦出自白石,而絕不相似。蓋白石之妙,正如大江無風,波濤自涌。竹垞之妙,其詠物諸作,則杯水可以作波濤一簣可以成泰山。其感懷諸作,意之所到,筆即隨之。筆之所到,信手拈來,都成異彩。是又泰山不辭土壤,海河不擇細流也。與白石并峙千古,豈有愧哉?!盵3]陳廷焯對其詞作的評價十分貼切。朱彝尊的詠物詞醇雅新奇,而又不失工整。他作詞已經(jīng)達到一種純熟的境界,信手拈來而無所不達。
詞至明而中衰,至清而中興。這是詞學家們的共識。然而清初詞依然沿襲了明代的余風,朱彝尊為改變詞學的現(xiàn)狀,師法南宋的姜夔、張炎等人,大力倡導醇雅、清空的詞風,并嚴格詞律規(guī)范,建立了一系列嚴正的詞學規(guī)范。他于《解佩令·自題詞集》中言明自己作詞的追求:“十年磨劍,五陵結(jié)客把平生、涕淚都飄盡。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恨。幾曾圍,燕釵蟬鬢?不師秦七,不師黃九,倚新聲、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紅粉。料封侯,白頭無分。”[1]312朱彝尊填詞并不是無聊的消遣,而是借以寄托自己的情志的。他明確表示自己的詞作是繼承姜夔、張炎的醇雅詞風。朱彝尊作為清初的詞學大家,他所提倡的“醇雅”的詞學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明末清初詞體卑下、詞風鄙俗的不良風氣。為詞在清代的發(fā)展引向較為正確的道路,促進了詞的發(fā)展。
朱彝尊作為浙西詞派的領(lǐng)袖,他的詞學主張及詞學創(chuàng)作對浙西詞派后進有重要的啟蒙作用,也為浙西詞派的發(fā)展奠定了一定的理論基礎(chǔ)。厲鶚是朱彝尊詞論的最好繼承者也將是浙西詞派發(fā)揚光大的關(guān)鍵人物。厲鶚將對南宋姜夔等人的學習落實到實際創(chuàng)作中,于姜、張之外再攬入周邦彥,使音律和文辭更加工練,創(chuàng)作出眾多優(yōu)秀的詠物詞。朱彝尊別有寄托的詞學思想啟發(fā)了晚晴的張惠言,張惠言當時詞壇實際創(chuàng)常州詞派。他推尊詞體,倡導意內(nèi)言外、比興寄托和“深美宏約”之致等。從這些方面來看,張惠言的這些詞論主張可以說是對朱彝尊詞學理論的繼承、深化與創(chuàng)新。由此可見,朱彝尊的詞學理論和創(chuàng)作不僅在清初詞壇有重要影響,對晚晴的常州詞派也有一定的啟蒙作用。朱彝尊在清代詞壇上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朱彝尊.曝書亭集[M]卷二十五,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5.
[2]張宏生.全淸詞[M](雍乾卷)第2冊稿本.
[3]唐圭璋.詞話叢編[M](第四冊)[M].北京:中華書局,1986:3729-3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