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亨利·馬蒂斯是野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所創(chuàng)作的《生活的快樂》、《紅色的和諧》以及《舞蹈》是其極其重要的作品。在其繪畫中他完美的運用粗放有力的筆觸與原始的格調,創(chuàng)造出了一種純粹而奔放的繪畫風格。本文通過對亨利·馬蒂斯代表作的分析來感受其具有獨特的繪畫技巧、獨樹一幟的畫風。
【關鍵詞】:亨利·馬蒂斯;野獸派
馬蒂斯最讓人感動的作品不是大家所認識他晚期的成熟之作,卻是他在不斷嘗試與探索期間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如《生活的快樂》、《紅色的和諧》和《舞蹈》等。
一、馬蒂斯的藝術作品分析
1.《生活的快樂》
馬蒂斯認為無論是和諧的色彩或不和諧的色彩,都能產生動人的效果,他還認為,色彩的選擇應以觀察、感覺和各種經驗為根本,色彩的目的,是表達畫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馬蒂斯在領導野獸派時期便已完全拋棄了模仿的色彩。一幅現今藏于美國賓州巴尼斯基金會的《生活的快樂》,這幅畫也許是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簡括的色彩平涂,流暢優(yōu)美婉轉的線條,稚拙有趣的人體形象,呈現出了后印象派對其的影響,尤其受高更的影響更為凸顯,甚至是畫面中的人物場景就能讓觀者想起高更生活的塔希提島的原始生活狀態(tài)。他自己也承認其風格是受塞尚和東方影響而形成的。畫面是由深藍色的大海作為遠景,草地與海灘即為近景,期間散落點綴著各種姿態(tài)和狀態(tài)的人體。畫中人物的造型狀態(tài)讓人們想起了修拉著名的點彩作品《大碗島的星期天》中倦怠慵懶無力的巴黎人的狀態(tài)。畫中人物看似行筆勾畫,其實是作者對許多歐洲造型藝術中古老傳統(tǒng)母體的深刻理解。在這里,馬蒂斯是要通過簡括的形體,刺眼的色彩和流暢的線條來經營一個傳達某種情感歡快的場面。對于馬蒂斯來說,這些繪畫的要素給予了馬蒂斯所有,以及無盡的快感,他要通過他自己的語言將情感付諸于畫面進而傳達給觀眾。《生活的快樂》這幅畫里蘊含著馬蒂斯那巨大的構思能力,各種色塊里充滿著愉悅的情調,贏得了無數觀者的崇敬與喜愛。畫中的色彩也得到自由而簡化的運用,畫家將自然物象雜蕪的色彩進行高純度提煉,并將平涂的色塊根據某種內在的需要進行組合與對比,使之產生音樂般的節(jié)奏。
馬蒂斯雖然沒有把靜作為他的一種藝術的追求,但是他在適合的時候把自然歸為靜的狀態(tài)。這種靜的狀態(tài)恰如鏡子里的物體一樣,因此馬蒂斯才能以虛靜之心、純凈之態(tài),而與其生命融為一體,人和自然由相化而相忘。
2.《舞蹈》
現藏于俄羅斯圣彼得堡歷史遺產博物館里的《舞蹈》,是馬蒂斯于1907年到1910年間在其享樂主義主題探索中線條和空間關系中所創(chuàng)作的,是其成熟的作品。這是一張非常具有里程碑式的作品,它的明快和單純恐怕沒有哪一件能與其相比,它以簡單樸實的色彩歌頌了人間的歡愉。該畫描繪了一個文明開化前的時代,沒有人類的歷史,只有天,只有地,只有圍在一起跳舞的男人和女人。這幅畫的處理運用了非常樸實的幻想,具有簡約的色彩,還有極大的精神力度。畫面中藍色的背景,寓意著南方八月夏日的藍天和綠地,人物朱砂色的身體,健康的力量讓人想起古希臘時期的“紅繪”風格陶瓶上的圖案。人物靈動的舞蹈,使畫面舞動著,一種奔放的力量在外溢,有著一種很強的震顫感。在這幅粗狂野性的畫面中,舞蹈者們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身體在扭動,舞著同樣的節(jié)奏,歡呼跳躍著,歌唱著,把人體的優(yōu)美盡情的展現。蔚藍天下,好像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從腳下騰起,伴隨著他們的節(jié)奏與樂曲,一起旋轉、飛騰。和著舞蹈的表現,野獸派的藝術精華已顯露無遺。馬蒂斯用強烈顏色的對比來經營畫面中的每一塊元素,各元素之間相互呼應,具有視覺上的流暢和跳動感。整個畫面都充斥著音樂在其中的流動感,產生了一種不尋常的感覺。
馬蒂斯一生對物象本身真實的再現漠不關心,他所關心的是自我情感的抒發(fā)和表達,正因此,他才能輕而易舉的表現出他確實看到的事物,也正因此他不想根據看到的事物循規(guī)蹈矩的去作畫,而是追求一種獨特的、貼近內心的表達效果,達到一種繪畫上似乎不能達到的目的。他所追求的是一種簡括恬靜的效果,他所描繪的事物都洋溢著非同尋常的生命感。在馬蒂斯不斷的繪畫探索中,畫面上的細節(jié)與結構變的愈來愈簡括,傳統(tǒng)繪畫中的一些規(guī)范性的東西在馬蒂斯的繪畫中逐漸的抽離,直至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風格。他在東方藝術中獲得某種啟示。包括三維空間也漸漸在那大膽簡括的色域和線條的交織中弱化了。是一種美好而又令人愉快的智力向上的、寧靜而又莊重的、盡力避免空乏的嚴肅的氣氛?;蛟S可以說,繪畫對于馬蒂斯來說只是自我情感的宣泄與抒發(fā),因為馬蒂斯的藝術價值蘊含在他的每一個色域與線條中。
3.《藍色的裸體》
現藏于美國巴爾的摩藝術博物館的《藍色的裸體》,是馬蒂斯晚年創(chuàng)作的剪紙藝術作品。晚年的馬蒂斯雖然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但是他并沒有放棄自己對藝術的創(chuàng)作與追求,而是從架上繪畫轉移到剪紙藝術,改變的是形式,不變的是對藝術的熱愛與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
他日復一日的創(chuàng)作,純粹、簡單、真誠,他的剪紙看似童稚,實際卻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創(chuàng)造,是一生藝術的積淀與修養(yǎng)的體現。他不厭其煩的調整裁剪圖案之間的關系,直至畫面和諧的恰如其分?!端{色的裸體》的裁剪如此簡約而大膽,卻又是那么的細膩優(yōu)美。沒有一絲做作僑情的成分,亦沒有虛假的嫌疑,它承載著所有的歡快。無論作品本身構成多么的復雜,馬蒂斯仿佛總能夠尋得其中最簡單與最快樂的本質。
馬蒂斯受莫羅的影響非常大,也可以說是莫羅塑造了馬蒂斯。莫羅曾對馬蒂斯說過,在藝術上,方法越簡單,感覺就越明顯。正是莫羅引導了馬蒂斯的繪畫風格,使馬蒂斯的繪畫風格用簡潔的線條和大膽明亮的色彩塑造出自己所想要的畫面效果,對馬蒂斯的終身創(chuàng)作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馬蒂斯晚年的藝術是極其簡練的,帶有平面裝飾性的藝術,然而他的偉大之處正在于能夠超越令人乏味的、狹小的裝飾天地,從而創(chuàng)造了“大裝飾藝術”的概念。
參考文獻:
[1]紫都,蘇德喜.現代繪畫大師全傳:馬蒂斯[M].遠方出版社,2004.
[2]王宏建,袁寶林.美術概論[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馬延岳.外國美術史[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4](美)杰克·德·弗拉姆.馬蒂斯論藝術[M].歐陽英,譯.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