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何祖嘉
不能錯過的歷史
文丨何祖嘉
尋一處古老,感受歷史的厚重,走過一處風景,感受曾經(jīng)的風光,執(zhí)著于相遇,只為曾經(jīng)的向往。
尋一處古老,感受歷史的厚重,走過一處風景,感受曾經(jīng)的風光,執(zhí)著于相遇,只為曾經(jīng)的向往。
古老的歷史,總是令我莫名的向往,我時常會渴望去感受歷史帶來的厚重感。而穿越劇的流行使我更加迫切的想要走進歷史,去深刻體會曾經(jīng)的發(fā)生在這片土地的古老歷史。
海龍屯是一個著名的古代軍事遺址,據(jù)現(xiàn)有文獻記載海龍屯始建于1257年,由南宋朝廷和播州的土司楊氏共同建造,后來毀于1600年對抗明朝的戰(zhàn)爭,也就是著名的“平播之役”,有了這樣的歷史文化背景,海龍屯在還未對外開放時就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瞻仰。
我曾經(jīng)兩次前去海龍屯游玩,但兩次都給了我不一樣的感受。
楊應龍,這三個字雖沒有家喻戶曉但知道的人也不少。明朝末年楊氏二十九代“土司”、驃騎大將軍、播州宣尉使楊應龍與川、渝地方發(fā)生矛盾,后來激化成為軍事沖突,最終演化為叛亂。1600年,國力衰竭的明朝傾全力調動15省24萬軍隊,兵分8路發(fā)動了著名的“平播之役”。
初期,北面川軍3000人在婁山關全部被殲滅、片甲不留,南面的烏江戰(zhàn)役消滅聯(lián)軍30000人馬。兩個月后,播州個地區(qū)相繼失守,楊應龍帶領剩余部隊退守海龍屯。明軍幾經(jīng)努力,苦戰(zhàn)114天,最終攻下了這座令人“望關興嘆”的軍事要塞。據(jù)《平播全書》記載,楊應龍自縊于其“臥房”,明軍破屯后在“后方”尋得其尸首。
那時八年前的一天,我起了個大早,滿懷期待地跟隨著父母和他們的同事們一同前去海龍屯。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便來到海龍屯,下了車我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已經(jīng)有些迫不及待了,想快一點走進海龍屯,感受一下那個時候土司文化所遺留的痕跡。海龍屯是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歷史最久、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
海龍屯的山路很陡,盡管天氣不是很炎熱,也都已經(jīng)開始出汗了,但這些都不會成為阻礙。走過了陡峭的山路,來到久負盛名的“天梯”,我依舊沒有停留鼓足了一口氣,第一個爬上了“天梯”。站在最后一級階梯上,俯視還在繼續(xù)攀爬的游客,我在想是否楊應龍也會站在這里俯看他腳下的這片土地,思考著自己的未來。
爬完了“天梯”便是“飛虎關”了,看著斑駁的城墻,戰(zhàn)爭過后的痕跡,殘垣斷壁長滿了青草,即使如此也不難想象它曾經(jīng)令認“望關興嘆”的輝煌。面對充滿歷史氣息的東西,最沒有抵抗力了,手指輕輕撫過城墻腦海中開始想象當時的場景會是怎樣的驚心動魄,是否也像電視劇中所演繹的那樣:千軍萬馬、擂鼓震天、刀光劍影,兩軍交鋒時都吶喊著、廝殺著、漫天的戰(zhàn)火淹沒戰(zhàn)死的將士?楊應龍是否也像劇中的將領焦急地指揮著即將失敗的戰(zhàn)役?
離開了飛虎關,我們繼續(xù)騎馬前行。四周都是樹木叢,馬兒走在中間并不寬闊的山路上。第一次騎馬很是興奮但又難免會擔心自己會不會摔下馬背,馬兒開始前行后我才知道自己想多了些,馬夫牽著馬兒穩(wěn)穩(wěn)地走在山路上。坐在馬背上,走了段路后深感古代人出行的不易,騎馬是件挺累人的事。馬兒一路走,我一路看,一路尋找?!扒懊媸恰巍?,以前關押犯人的地方,你們要不要下馬去看看”,突然馬夫的聲音吸引了我的注意?!八巍?,關押犯人的地方于是腦海中自動浮現(xiàn)了各種古代犯人遭遇酷刑逼供的場景。但關押犯人這一說始終是民間傳說。“水牢”是最具故事性的遺存之一,但究竟其用途是什么我們不得而知了。
騎馬一路前行,我們來到了楊二小姐的“繡花樓”,傳說楊二小姐花容月貌,文武雙全是楊應龍的二女兒,最得楊應龍寵愛,因此楊應龍還特意為楊二小姐修建了繡花樓供她居住。楊二小姐常常在樓中繡花,與山對面的情郎對歌談情,以此來排解寂寞。然而自古紅顏多薄命,在明軍破屯的前夕,楊二小姐于此跳崖殉情,結束了自己短暫的生命。
不久前我再次來到海龍屯時,它已經(jīng)走出“深閨”成為展現(xiàn)在世人眼前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我也深深感受到了其中變化——配套設施更加齊全,服務也更加完善。開車到達海龍屯后,有工作人員帶領我們?nèi)ネ\囐徺I景區(qū)門票和觀光車車票。一切辦理妥當,我們一行人便坐上了景區(qū)的觀光車前往景區(qū)。下了車,我們開始準備上山,山旁修建起了繞山的小路,走起來較以前平緩了許多。
沿著小路,一路前行,微風送來涼爽,但盡管如此汗水還是將衣服浸濕了。這一次我對海龍屯有了更深切的了解,它對研究中世紀的軍事、政治、建筑工藝等,都頗具價值。看著一塊一塊的城墻,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在那個科技極為不發(fā)達的時代,建造了保存至今的宏偉建筑,如若不是戰(zhàn)爭的毀壞,我想這些建筑將會保存的更加完整。
一路走走停停,環(huán)看四周,綠水青山,空氣格外的清新,確實不失為一個周末游玩的好去處,叫上三兩個朋友,約上一個導游,一路為你詳細地介紹曾經(jīng)的土司文化。順著蜿蜒的小路,向上一路經(jīng)過了“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朝天關”、“飛鳳關”、“新王宮”等景點。
“飛龍關”是海龍屯極為重要的一關,始建于南宋,明代是加固重建,其使用青石與石灰糯米漿錯逢砌筑而成,是從屯東進入屯頂大城的第一大關,也是當年傳遞兵符、文書的地方,凡是進關者必須在此檢驗文書、腰牌、水貼,方可進入關內(nèi)。
“飛龍關”三字為土司楊應龍手書。如今“飛龍關”城墻半毀,已不見昔日的輝煌,落日余暉中,只剩滄桑,盡管如此,它依舊屹立不倒,向過往的人們無聲的講述著血與火的故事。而那個有著“皇帝夢”的土司楊應龍,也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長眠于地底。
自古以來,戰(zhàn)爭是文化最大的影響者和破壞者,戰(zhàn)爭代表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另一個時代的開始。戰(zhàn)火彌漫,毀壞的更多的是屬于那個時代的歷史文化。
如今我們來到海龍屯的新王宮遺址,曾經(jīng)恢弘的王宮建筑在戰(zhàn)火過后也只余下了一聲嘆息,站在寬廣的新王宮遺址上使我不得不去回想曾在這里發(fā)生的事情,是不是也像電視劇中那些王宮一樣,亭臺樓閣、十步一景,處處皆有風情。來到王宮的正門遺址,向下“九級踏道”,樹立在一旁的指示牌中有王宮的還原圖,都現(xiàn)實著它曾經(jīng)有多么的恢弘。
尋一處古老,感受歷史的厚重,走過一處風景,感受曾經(jīng)的風光,執(zhí)著于相遇,只為曾經(jīng)的向往。從小就莫名地很喜歡很向往古代建筑,欽佩于那個時代人們建筑的智慧,同樣也十分仰慕那時金戈鐵馬、精忠報國的英雄兒女。今天已經(jīng)不能在去感受他們那時的生活,只能透過這些歷史留下來的痕跡,去尋找了解那些讓我為之沉醉的歷史。我也算去過不少古城,但海龍屯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一路向上行走,它獨特的歷史文化,都讓我有想要一探究竟的沖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