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梁中流
游走湖南
文丨梁中流
湖南,人杰地靈,有游不盡的山山水水,說不完的人間故事,值得人們行走、傾聽!
對于湖南最初的印象,脫離不開“快樂大本營”這五個字。依稀記得那是1997年的夏天,“快樂大本營”的橫空出世為全國觀眾帶來了不一樣的視野,它的火爆也為湖南衛(wèi)視開辟了新的天地,算是第一個敢與中央電視臺叫板的地方電視臺吧!
那時候的“快樂大本營”,是李湘和其他男主持人一起主持;幾番輪回,形成了李湘加何炅、李維嘉的“鐵三角”陣容,對于那個年代看著“快樂大本營”長大的人來說,這應(yīng)是印象中最純正血統(tǒng)的“快樂大本營”;再后來,李湘離開了,那個年代的我們也長大了,“快樂大本營”逐漸從我們的生活中謝幕。
盡管隨著年紀的增長已不太關(guān)注“快樂大本營”,但這份小時候的情懷依然留存在心中,湖南衛(wèi)視成為此行來到長沙必須要去的地方之一。
聽說夏天的長沙很是悶熱,可長沙迎接我們的卻是一場又一場的大雨。所以,當隔著雨滴看向湖南衛(wèi)視大樓上,那過去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湖南衛(wèi)視圖標,竟也生發(fā)出些許惆悵與感慨:19年就這么輕輕地過去了!
即使離各個節(jié)目彩排的時間還很早,可是湖南衛(wèi)視周圍已經(jīng)聚集了大批觀眾。其中,大家等待得最多的仍然是“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兩檔節(jié)目。我們沖著“快樂大本營”而來,最終卻選擇了看“天天向上”。
記憶中的美好還是讓它留在曾經(jīng)吧!如今的“快樂大本營”再也不是當年的“鐵三角”,而我們也再也回不到最初的模樣,何必去破壞那些年的回憶。
錄完“天天向上”,沒想到當群眾演員也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情,經(jīng)過這樣短暫的參與,也算初步了解了一些娛樂節(jié)目的制作方式。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這話自有它的道理,屏幕前簡單的一幕,在現(xiàn)場卻是像打仗一樣的忙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把控到位。
從湖南衛(wèi)視出來天已盡黑,肚子自然是已經(jīng)餓得受不了了。長沙小龍蝦,是這時候最好不過的選擇。說到長沙小龍蝦,最初也是通過“快樂大本營”知曉它的美味,那時主持人們經(jīng)常在節(jié)目中推介長沙小龍蝦,尤其是“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
瓷碗、八仙桌、老舊長方凳……懷舊的氣息在這里撲面而來。別看它是一家只做夜宵的龍蝦館,卻能讓同行們嘖嘖稱奇,生意火到凌晨兩點依舊大排長龍,有一次一名食客竟然打包了80份小龍蝦。用大家的話說,就是“能吃到都算運氣”!
“文和友老長沙龍蝦館”不但小龍蝦好吃,還會有不期而遇的驚喜等著人們。湖南衛(wèi)視的主持人時常在這里出沒,很多來長沙的明星也會過來,比如像謝霆鋒、高圓圓這些都曾來吃過小龍蝦。
都說長沙是娛樂之都,這話一點也沒錯,通過各種娛樂節(jié)目讓當前的它驚艷了世界??墒牵L沙的文化底蘊也不容忽視。比如:岳麓書院,它是古代漢族書院建筑,屬于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書院之一。
走進岳麓書院,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讀書的氛圍。從雅致、端肅的建筑群中,感受到儒家士人的嚴謹和閑逸的讀書生活,欣賞到他們的審美情趣和生活理想,就會發(fā)現(xiàn)“整齊嚴肅”的講堂與“鳶飛魚躍”的園林,構(gòu)成了一幅對照鮮明而又渾然一體的有趣畫面。
當我們離開喧囂的城市,擺脫繁重的生活負擔而徜徉于千年庭院,就會被這古樸、清新、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所吸引。但很快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更為珍貴的卻是它閃爍的文化光彩和濃郁的文化氣息。這里的每一組院落,每一間房舍,每一方石碑,甚至每一塊磚瓦,都深含著雋永的文化品位……
讓人不禁想到,作家余秋雨在他的《千年庭院》中對岳麓書院的描寫:這個庭院,不知怎么撞到了我心靈深處連自己也不大知道的某個層面。這個層面好像并不是在我的有生之年培植起來的,而要早得多。如果真有前世,那我一定來過這里,住過很久。我隱隱約約找到自己了。自己是什么?是一個神秘的庭院。哪一天你不小心一腳踏入后再也不愿意出來了,覺得比你出生的房屋和現(xiàn)在的住舍還要親切,那就是你自己。
值得一提的是,岳麓書院檐前懸有“實事求是”匾,“實事求是”源于《漢書?河間獻王劉德傳》“修學好古,實事求是”。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1916—1919年間曾三次寓居書院半學齋,“實事求是”對他老人家思想的形成應(yīng)該說產(chǎn)生過較大的影響。在革命實踐過程中,他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了“實事求是”的內(nèi)容,使之成為毛澤東思想的精髓。
到了湖南,自然要去韶山,那是毛主席的故鄉(xiāng),革命事業(yè)的淵源之處。在毛主席故居前,各地的瞻仰者在排隊等候,彎彎的人流,長長的思念。
位于韶山土地沖上屋場的毛澤東同志故居,系土木結(jié)構(gòu)的“凹”字型建筑,坐南偏東,東邊是毛澤東家,西邊是鄰居,中間堂屋兩家共用。為南方農(nóng)宅形式,背山面水,泥磚墻,青瓦頂,一明二次二梢間,左右輔以廂房,進深二間,后有天井、雜屋,共13間半。
導游介紹,1929年毛澤東故居被國民黨政府沒收,遭到破壞。1950年按原貌修復,維修幾次。過去的門匾是郭沫若的書法“毛澤東同志舊居”,現(xiàn)在的門匾“毛澤東同志故居”是鄧小平同志于1983年6月27日所題。故居陳列物品中有許多是原物,毛澤東父子臥室中的床、衣柜、書桌、長睡椅和摺衣凳,堂屋中的兩張方桌、兩條板凳和神龕,廚房中的大水缸和碗柜,農(nóng)具中的石磨、水車和大木耙等,都留下過毛主席及其親人的印記。
從毛澤東同志故居出來,一股落寞的思緒涌上心頭。可當看見故居前的荷花塘與南岸塘綠水瑩瑩,風過處,蕩起縷縷漣漪。放眼青山,綠水、蒼松和翠竹把這棟普通農(nóng)舍映襯得生氣盎然時,瞬間又讓人心生希望。
滴水洞,是韶山一個秀麗的景點。導游說,滴水洞只是一個地理概念,而非一個真實的山洞,它指的是一個南北長約一公里的峽長山?jīng)_。它之所以稱洞,是因為以前這里確有一個山洞,韶山人俗稱“吊水洞”。后因修造水庫而淹沒,如今這里又建了一個人工洞作為景點,與當年為毛主席修建的防空洞,合成為“滴水洞”。
1966年6月17日,毛主席回到韶山,在滴水洞住了11天。在這11天的時間里,毛主席在韶山滴水洞里思考了什么?新聞界沒有做任何報道,也沒有留下文字紀錄。
據(jù)說,毛澤東在滴水洞里寫了一首詩:正是神都有事時,又來南國踏芳枝。青松怒向蒼天發(fā),敗葉紛隨碧水馳。一陣風雷驚世界,滿街紅綠走旌旗。憑闌靜聽瀟瀟雨,故國人民有所思。
游不盡的山山水水,說不完的人間故事,不得不說湖南真是人杰地靈??上Т诵袝r間有限,只能夠抽空在周邊走走看看,也算是給下一次再踏入這片土地留下了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