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竇道琴
借我一雙“慧眼”
——“超級天眼”的探索與追問
文丨竇道琴
人類關于宇宙新知的探索又邁進了一步。
2 5日,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將在貴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啟用,吸引著世界目光。
1 6 0 9年,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遠鏡發(fā)現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環(huán)形山,成為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第一人。
4 0 0多年后,代表中國科技高度的大射電望遠鏡,將首批觀測目標鎖定在直徑1 0萬光年的銀河系邊緣,探究恒星起源的秘密,也將在世界天文史上鐫刻下新的刻度。
宇宙到底有多大?這是人類秉承探索發(fā)現的天性不斷追尋的問題。在發(fā)現未知地帶的征程中,中國天文人將不畏艱苦、不斷創(chuàng)新,奏響探索宇宙的新暢想曲。
望遠鏡“鍋蓋”越大越靈敏,5 0 0米的“超級天眼”究竟有多靈敏?科學家打了個比方,有人在月亮上打手機,也逃不過它的“眼睛”。
而對老一輩天文學家來說,擁有這樣的望遠鏡一直是個夢。我國天文學長期落后,主要受制于望遠鏡設備。
二戰(zhàn)后射電天文學方興未艾,接連涌現類星體、脈沖星、星際分子和微波背景輻射四大天文發(fā)現,而我國在這一領域卻長期處于空白狀態(tài)。
走過蹣跚學步、仰望西方強國的階段,近年來我國陸續(xù)建成5座射電望遠鏡,口徑從2 5米到6 5米不等。不過,與美國的3 0 5米口徑和德國1 0 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相比,我們的射電望遠鏡觀測能力還比較有限。
“天文設備按國際慣例都是開放的,但中國人要獨立申請使用國外望遠鏡比較難。國內外設備差距比較大,缺乏平等合作的基礎?!眹姨煳呐_“百人計劃”研究員、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科學部主任朱明說,只有走自主研制之路,才可以扭轉這一局面。
“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將為我國天文學躋身世界一流創(chuàng)造條件?!敝锌圃簢姨煳呐_臺長嚴俊表示。
國家天文臺射電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學家、“千人計劃”專家李菂說,中國大射電在很多領域都具備超強的能力:發(fā)現氣體星系有望在過去的基礎上提高1 0倍,發(fā)現的脈沖星數量有望翻倍,有望發(fā)現新的星際分子……
射電望遠鏡誕生至今,人類發(fā)現約2 5 0 0顆脈沖星,它們全部位于銀河系內??茖W家們將中國大射電首批觀測目標鎖定在銀河系外,希望依靠其超群的靈敏度搜尋河外星系的脈沖星。
“發(fā)現更多脈沖星,從脈沖星中遴選出脈沖信號穩(wěn)定的毫秒級脈沖星,將來有望應用于空間飛行器導航領域?!眹揽≌f,目前國內外相關研究都處于概念階段。
今天天文領域講究立體化作戰(zhàn),僅有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還遠不夠。從某一點看宇宙,視野有限,望遠鏡要形成陣列才能發(fā)揮更強威力。
“大射電擅長的觀測頻率是中低頻,而高頻的亞毫米波、毫米波領域也需要更強的望遠鏡,才能形成比較完備的觀測體系。”朱明解釋說。
按計劃,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將和我國其他5座射電望遠鏡組成“天眼”群——甚長基線干涉測量網,并主導國際射電領域的低頻測量網,從而更好地獲取天體超精細結構。
未來5至1 0年,大射電等項目只是我國大望遠鏡建設浪潮的前浪。據嚴俊透露,中國1 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已初步通過專家評審,有望于“十三五”規(guī)劃期間立項。
目前,我國最大的光學望遠鏡是位于云南麗江的2.4米光學望遠鏡,與國際上領先的西班牙1 0.4米光學望遠鏡、美國1 0米光學望遠鏡和日本8米光學望遠鏡等仍有較大差距。
1 2米光學紅外望遠鏡建成后將為暗能量本質、引力波源光學認證和研究、太陽系外類地行星探測、超大質量黑洞、第一代恒星等前沿科學問題提供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觀測平臺。
有紅外望遠鏡,就有紫外望遠鏡和X射線望遠鏡,我國正計劃把望遠鏡家族的基地拓展到空間領域。
今年年底,我國將發(fā)射自主研制的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wèi)星,它可以進行寬波段大天區(qū)X射線巡天成像,具有獨特的觀測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體多波段X射線快速光變的能力,并可以監(jiān)視天空的高能爆發(fā)現象。
“隨著我國空間站逐步具備維護在軌航天器功能,建造中國版‘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呼聲也越來越高?!眹揽≌f,立體化作戰(zhàn)的望遠鏡集群,不僅將大幅提升我國在天文科學與技術方面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還能廣泛應用于導航、定位、航天、深空探測等領域。
天文學領域的技術看上去顯得“高大上”,但實際上離我們的生活卻很近:射電天文學家在研究中的副產品WLAN技術,成了今天每個人生活都離不開的W I F I技術的前身;天文學類地行星的研究,讓我們有了與“來自星星的你”交流的靈感……
“古有十年磨一劍,今有二十年‘鑄天鏡’。國家加大對天文觀測設施的投入,是綜合國力提升的體現,也是工業(yè)制造水平的縮影?!敝锌圃簢姨煳呐_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工程副經理彭勃說。
為了建造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我國天文學家等待了2 2年,研究和建設團隊也從1 9 9 4年以南仁東、彭勃為核心的5人小組擴展至上百人。
自主創(chuàng)新的同時,我國還參與多個國際合作的望遠鏡項目,包括世界上正在研制的兩套新一代巨型望遠鏡——3 0米光學望遠鏡和平方公里陣射電望遠鏡。
3 0米光學望遠鏡拼接主鏡將具備9倍于當今最大望遠鏡的集光能力,圖像分辨率也將比當前所能達到的最高分辨率高3倍。根據不同觀測目標和方法,它的探測深度將是現有望遠鏡的1 0至1 0 0倍。
5 0 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項目由兩套先進的望遠鏡設備構成,一套是位于南部非洲的蝶形天線陣,另一套是位于澳大利亞的低頻孔徑陣列。蝶形天線陣由2 0 0面拋物面天線組成,看起來像“衛(wèi)星鍋蓋”;低頻孔徑陣列由超過1 0萬個偶極天線組成,看起來像“電視天線”。它們將被科學家用來觀測宇宙“黑暗時代”,并搜尋地外文明的蛛絲馬跡。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副臺長鄭曉年說,天文學研究和天文設施都是開放的,先進的天文設施建起來了,就需要優(yōu)秀的研究團隊。國家天文臺正千方百計吸引國內知名專家和學者,利用大射電等先進望遠鏡開展前沿科學和應用技術的研究,爭取早出成果。
“過去國內天文觀測條件有限,我國天文學科發(fā)展相對較弱?!眹揽≌f,隨著天文觀測設施的豐富,國內著名高校正在加強天文學科的專業(yè)建設,今后還要強化高校與天文觀測臺站之間的合作。
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核心技術遭遇封鎖……從預研到建成的2 2年時間里,我國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難,實現了由跟蹤模仿到集成創(chuàng)新的跨越,也為更多人投身這項科學事業(yè)奠定了基礎,點燃了人類向往太空的激情。
“從孩子第一次抬頭看到星星的那一刻,天文學其實就在他們心里埋下了種子?!崩钋呎f,希望天文學課程將來可以走進課堂,激發(fā)孩子們觀察星空、探索宇宙的興趣。
“天文學的發(fā)展,是全人類認識宇宙的智慧結晶。未來2 0年是射電天文乃至天文學的‘黃金時代’,不斷增強的科技創(chuàng)新力,讓我們擁有向宇宙更深處探索、實現前沿科學領域突破的信心。”彭勃說。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