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美絨 揚銘 張富和等
摘要:桃球蠟蚧是桃、杏、李等果樹上的主要害蟲。該蟲在陜西省關中地區(qū)1年發(fā)生1代,以2齡若蟲越冬。果園要以生產(chǎn)無公害果品和保護利用天敵資源為出發(fā)點,重點要抓好5月下旬~6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和果實采摘以后至越冬前的化學防治工作。
關鍵詞:桃球蠟蚧;發(fā)生規(guī)律;防治技術
桃球蠟蚧Eulecanium kuwanai(Kanda)又名日本準球蚧、日本球堅蚧、桃球堅蚧、桑名球堅蚧、皺大球蚧等。寄主植物有桃、杏、李、櫻桃、山楂、蘋果、沙果、梨等果樹,以及多種園林綠化植物。
1為害特點
以越冬后的若蟲和成蟲群集固定在枝條上為害。枝條受害后,皮層輸導組織受損,使樹體生長衰弱,直接影響果品的產(chǎn)量和質量。受害枝條翌年腋芽萌發(fā)后生長不良,或不易萌發(fā)。為害嚴重時可使枝條枯死,甚至整株果樹衰亡。雌蟲排泄油珠狀透明的黏液,污染下部葉片、幼果和樹枝,滋生霉菌,粘附塵埃,影響光合作用。而且污染果農雙手和衣帽,影響疏花、疏果和果實套袋等田間作業(yè)。
2發(fā)生規(guī)律
1年發(fā)生1代,以2齡若蟲固定在當年生枝條和2年生枝條下方或分叉處、裂縫處及芽附近群聚越冬,越冬蟲體上覆蓋灰白色蠟質物。次年3月份果樹萌芽時,越冬若蟲出蟄為害,3月底~4月初雌、雄蟲體開始分化。雌若蟲于4月中旬蛻皮變?yōu)?齡若蟲,體背逐漸膨大成半球形,介殼逐漸硬化,直接羽化成為雌成蟲,食量大增,蟲體迅速膨大,形成為害高峰。雌成蟲在取食過程中常排泄白色透明的黏液,落在葉片、枝條和幼果上,造成污染。雄若蟲體外分泌一層灰白色蠟質覆蓋物,并在蠟質下蛻皮變?yōu)橛肌?月下旬雄成蟲開始羽化,羽化后的雄成蟲與雌成蟲交尾后即死亡。
調查發(fā)現(xiàn),桃球蠟蚧的雄若蟲數(shù)量極少,雌雄差異相當懸殊,因此認為該蟲的繁殖方式以孤雌卵生為主。5月上、中旬雌成蟲開始產(chǎn)卵于介殼內腹下,每雌產(chǎn)卵800~3000粒,平均2500余粒。卵期約25d。產(chǎn)卵后雌成蟲逐漸干縮,介殼內充滿卵粒。5月下旬~6月上中旬為卵孵化盛期。初孵化若蟲由母體臀裂翹起處爬出,遷移至枝梢和葉片上刺吸為害,主要集中在葉背面主脈兩側(蟲體比針尖稍大,很難發(fā)現(xiàn)),體背分泌有薄層蠟質介殼。7~8月滯育越夏,直到9月底~10月初才蛻第1次皮變?yōu)?齡若蟲,繼續(xù)為害。10月份2齡若蟲陸續(xù)轉移到枝條下方,分泌蠟質覆蓋物,進入越冬狀態(tài)。
3傳播途徑
桃球蠟蚧的遠距離傳播擴散主要靠苗木帶蟲調運傳播。近距離傳播擴散主要靠初齡若蟲的爬行傳播,也可靠人為疏花、疏果、修剪、嫁接等田間作業(yè)攜帶,鳥類和其它昆蟲攜帶,或借助風力、降雨、流水傳播,由于活動能力和擴散范圍有限,因此在果園內的分布很不均勻。園林綠化樹木和果樹的近距離栽植,也是導致此蟲在果園大發(fā)生的原因之一。
4綜合治理技術
桃球蠟蚧蟲體外分泌一層很厚的蠟質覆蓋物,藥液不易粘著和滲入,防治難度很大。果園介殼蟲的防治要以生產(chǎn)無公害果品和保護利用天敵資源為出發(fā)點,協(xié)調應用農業(yè)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的辦法。
①越冬前可在樹干上綁草,誘集介殼蟲越冬,冬閑時將草把取下燒毀,以減少越冬基數(shù)。結合冬剪,剪除蟲量較多枝條,帶出田外燒毀。春季在雌成蟲蟲體迅速膨大期至卵孵化期,人工刷除、刮除枝條上的雌成蟲蟲體,也可大大減少蟲口基數(shù)。
②早春果樹開花前,即越冬若蟲出蟄期,可選用5°Be石硫合劑、95%機油乳劑50倍液、48%樂斯本(毒死蜱)乳油1500倍液噴霧消滅。
③5月下旬~6月上旬卵孵化高峰期,是防治的關鍵時期,可選用0.6%苦參堿水劑800倍液、0.65%茴蒿素水劑6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1500倍液、24%畝旺特(螺蟲乙酯)懸浮液4000~5000倍液細致噴霧。
④果實采摘以后至越冬前,是防治的最佳時期,此時蟲體小,噴藥也很安全??蛇x用24%畝旺特懸浮液4000~5000倍液、70%艾美樂(吡蟲啉)水分散劑6000~8000倍液、25%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3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2000~2500倍液等噴霧。間隔15~20d再噴藥1次。由于介殼蟲很難防治,在防治技術上要進行改進,可采用先噴灑洗衣粉100~200倍液,待稍干后立即噴灑農藥的辦法,達到既破壞介殼蟲蟲體表面的蠟質介殼,使其失水,又增強農藥在蟲體表面的粘著性能和滲透性能等雙重效果,防治效果更佳。
⑤桃球蠟蚧主要靠苗木調運遠距離傳播,因此,新建果園一定要搞好苗木的消毒工作,防止其傳播蔓延。
現(xiàn)代園藝2016年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