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瑾+李兆福
[摘要]由于語言習慣、文化取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文化全球化帶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這種碰撞為外語學習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機遇,特別是對具有一定語言知識的研究生來說,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了解和體驗目的語的文化成為學習的重心。而體驗式理論恰好為了解中西文化語境差異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情景設定,語境比對,讓學生真實地感受文化差異。
[關鍵詞]體驗式理論;研究生;中英文化語境比對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7169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化的內(nèi)涵已經(jīng)從經(jīng)濟領域擴展到了文化領域,文化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增強。[1]依仗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全球的經(jīng)濟強勢和先進的科學技術,西方文化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到發(fā)展中國家,許多源于西方的價值觀念、思想意識、生活方式等傳入發(fā)展中國家。隨著我國對外交流日趨頻繁,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際雙方由于在語言習慣、文化取向、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存在差異,就產(chǎn)生了中西文化的碰撞。[2]全球化語境下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給研究生了解和學習西方文化帶來了新的機遇。作為有一定語言知識的研究生要正確對待中西文化碰撞,抓住機遇,深入了解文化差異,積極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促進文化交流,實現(xiàn)我國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
1文化全球化帶來了中西文化的碰撞
1.1語言差異
語言常常被認為是映射文化的一面鏡子,同一種語言在意思上和表達上也存在巨大的差異;語言本身可被認為是一種社會制度。如果在國際上語言使用不恰當,就會造成歧義,引起誤解。2008 年北京奧運會的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字由friendlies更名為FUWA,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一,在其發(fā)音上,friendlies 與friendless(沒有朋友)發(fā)音雷同容易造成誤解;其二,在單詞讀音上會認為friendlies=friend(朋友)+Lies(撒謊)會產(chǎn)生歧義。
1.2價值觀差異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是一個文化群體的成員共同遵守的規(guī)范的價值體系。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際過程中會產(chǎn)生價值觀念的碰撞。中國文化具有群體取向的價值觀,提倡凡事以集體、社會和國家利益為重,必要時要忽略或犧牲個人利益。與人交往時要做到“ 卑己尊人”;行為舉止嚴格遵循社會界定的規(guī)矩;在生活中要做到“ 克己守道”、循規(guī)蹈矩。與中國文化相反,西方文化強調(diào)個人主義價值觀,西方人追求自由,崇尚平等,重視個人權利,放任個性自由發(fā)展,講求實現(xiàn)個人自我價值、自由進取。做事時好動求變,標新立異。在中國文化中,人們非常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和評價,講究“面子”。與人交往時注重人情面子。人們有時為了面子可以委曲求全,口是心非;有時為了面子會“打腫臉充胖子”。與人交往講求以和為貴,即使與人意見不一致,為了保全雙方的面子,也會避免正面沖突,傾向于用含蓄、委婉的方式來解決矛盾。而在西方文化中,人們認為個人利益、個人實惠比面子更重要,個人價值應通過內(nèi)在途徑獲得,無須借助別人的評價來驗證。[3]當情面與個人利益發(fā)生沖突時,他們不會為了顧及別人的情面而忍氣吞聲,往往會選擇保全自己的利益。他們敢于當面認錯,不認為認錯是沒面子的事。在文化全球化語境下,在實際跨文化交際中,我們不應忽視這種文化碰撞。
2中西文化的碰撞語境下體驗式理論的運用
體驗式英語教學來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體現(xiàn)了構建主義教學思想。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維德罕管理學院的組織行為學教授大衛(wèi)·庫伯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了體驗式學習理論。他構建了一個體驗式學習模式——體驗學習圈:活動(體驗)→發(fā)表→反思→理論→應用→活動(體驗),依次循環(huán)。[4]他認為:有效的學習應從體驗開始,進而發(fā)表看法,然后進行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根據(jù)構建主義學習理論,學習者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而是知識的主動構建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過學習者的主動構建才能變成自身的知識。教學不是知識的傳遞,而是知識的處理和轉換。體驗式英語教學借鑒和吸收了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的教學思想,注重語言的功能而非形式,通過學生親身體驗,利用模擬的語境,讓學生在交際中培養(yǎng)語言能力。[5]體驗式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學習者的親身體驗,模擬言語環(huán)境讓學生能真實地參與言語活動。體驗式英語教學強調(diào)“言語本位”的課程觀和“實踐為主”的教學觀,強調(diào)學生的體驗性和實踐性,強調(diào)任務型學習、語言的輸入和真實語言實踐的機會。體驗式英語教學的理念在注重語言材料的輸入和習得過程中的互動方面不謀而合。
對于研究生而言,體驗式互動教學環(huán)境是指提供給學生進行語言能力操練的環(huán)境。為了更好地配合課堂教學,以體驗式教學模式為指導,開展“角色體驗”為主的第二課堂活動,創(chuàng)造體驗式教學環(huán)境,減少文化差異帶來的沖擊。[6]“角色體驗”教學通過網(wǎng)絡和實踐教學,對課堂教學做以補充,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自主學習狀況,為教師安排好課堂教學進度提供參考,也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能力。“角色體驗”教學可采用的教學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面試﹑情景模擬商務談判或辯論等。學生通過實踐,一方面可以感受語言的真實性,另一方面,可以體驗由于價值觀的差異,所帶來的影響。由于角色體驗式教學法是在模擬環(huán)境中進行的,所以學生在進行語言實踐活動時也可以盡可能地按自己的意愿來行事,不必過多地擔心因失誤而造成的結果。也就是說,由于只是角色體驗,所以在學生看來,自己只要將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扮演好了即可,不必過多地考慮由于表達不暢、用詞不當?shù)人鶐淼暮蠊?/p>
3英語全球化的影響
在信息社會,網(wǎng)絡已成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全球進行信息控制和向不發(fā)達國家傾銷其精神產(chǎn)品的陣地。互聯(lián)網(wǎng)通過覆蓋全球的通信網(wǎng)絡,控制著信息交流渠道,傳送著西方文化內(nèi)容。英語的全球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語言層面上的“文化戰(zhàn)”。在經(jīng)濟和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英美等英語國家大力推行語言擴張,使得英語成為全球通用語。據(jù)估計,2000年全世界的英語學習者約有十億人,把英語作為外語且能流利使用的約有一億人。英語是出版、航空、國際貿(mào)易、文化交流、外交、體育、科學技術等領域的主要語言。英語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更是占有絕對優(yōu)勢?;ヂ?lián)網(wǎng)上的英語信息占97%,法語信息占2%,中文信息只占千分之幾。在我國,英語學習熱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使許多人大量接觸英語材料,這些英語語言材料中附帶著西方文化和價值觀。因此,關注和研究中西方的語言、價值觀的比對,才能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內(nèi)涵。
總之,文化全球化導致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這既給研究生的外語學習帶來了挑戰(zhàn),也蘊含著機遇。對于具有一定思想,有判斷能力的研究生來說,通過情景設定及中西文化語境的比對,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與西方文化價值觀進行比較,了解目的語的文化內(nèi)涵,認識其優(yōu)劣,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我所用,必然會對中國文化的現(xiàn)代化建設有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2.1-2.2.4
[2]藍軍經(jīng)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問題的一些思考[J].社會科學陣線,2002(2).4.5-4.7
[3]熊呂茂近代中西文化沖突與融合的特點及其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07(5):4.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