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守國
給定資料
1.一座千年古城的城墻上修建了室外觀光電梯,一個歷經(jīng)幾代王朝的古寺四周違法建設了許多現(xiàn)代化的建筑……這些典型的人為破壞文物案件觸目驚心。2014年,國家文物局對100個古城不可移動文物的消失情況進行普查。對于地方自查上報的數(shù)字,國家文物局選擇10個縣區(qū),用衛(wèi)星和其他手段進行復核,發(fā)現(xiàn)出入很大。如以這10個縣區(qū)的文物消失速率折算到全國,大約一年全國就有1.5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2. 2015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fā)生盜竊、盜掘案件16起,較2014年增加3起;共接報各級文物行政部門、文物執(zhí)法機構立案查處文物行政違法案件142起。在國家文物局直接督辦案件中,法人違法案件占78%。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門、企事業(yè)單位不能正確處理文物保護與城鄉(xiāng)建設發(fā)展的關系,侵占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破壞文物歷史環(huán)境風貌,甚至破壞文物本體。
3. 近年來,我國文物事業(yè)取得很大發(fā)展,文物保護、管理和利用水平不斷提高。但是,我國是世界文物大國,又處在城鎮(zhèn)化快速發(fā)展的歷史進程中,文物保護工作依然任重道遠。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yǎng)。加強文物保護,是要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融入當代社會,厚植道德沃土,用文明的力量助推發(fā)展進步。保護文物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4. 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強調(diào),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tǒng)籌好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作答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請圍繞對這一觀點的思考,自選角度,自擬標題,寫一篇文章。要求:(1)突出主題,思考深刻,內(nèi)容充實;(2)結構完整,邏輯嚴謹,言語流暢;(3)1200字左右。
【高分答案】
對文物要深懷敬畏之心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文物保護做出重要指示,強調(diào)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文物,是我們祖先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以其勤勞和智慧的雙手創(chuàng)造并保存下來的物件,它承載著一個歷史時期的厚重文化,是維系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記憶的紐帶。對文物,我們每一個都要深懷敬畏之心。
近年來,我國文物保護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批文物保護重點工程扎實推進,大量的古建筑、古樹木、古籍、古器等珍貴文物得到有效保護,讓這些歷史久遠的寂寞文物在百姓生活中活生生地站了起來,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提供了豐厚滋養(yǎng)。然而,在文物保護中,還存在著屢遭破壞、安全形勢嚴峻、違法案件多發(fā),文物保護與城鄉(xiāng)建設矛盾突出等諸多問題。文物保護的體制改革有待深化,法治建設、隊伍建設、能力建設亟待加強。
文物是祖先留下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不僅屬于我們,也屬于子孫后代。保護文物是國家法律賦予每個人的責任,不能為了謀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壞全社會和后代的利益,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歷史文物。別看有的文物銹跡斑斑,甚至毫無經(jīng)濟價值,但只要認真研究它、讀懂它,就能夠讓原本一件件“不會說話”的文物打開“話匣子”。它不僅能夠幫助現(xiàn)代人穿越時空,了解歷史、走進歷史、還原歷史,而且能夠從歷史中總結經(jīng)驗、吸取營養(yǎng),從而更好地借古鑒今、面向未來。
正因如此,每個人對待文物都應該像對待國寶一樣,有一顆敬畏之心。
對文物懷有“敬畏”之心,就要強化保護意識。要充分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全面統(tǒng)籌好文物保護與經(jīng)濟社會共同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關系,自覺把保護文物工作上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面。
對文物懷有“敬畏”之心,就要加大保護力度。將文物保護工作列為黨和政府以及各單位各部門的大事,在政策制定、資金支持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給予支持和傾斜。通過加大資金投入對一些損毀嚴重的文物進行搶救和修復。通過加大人才培養(yǎng),進一步加強對文物的考古和研究。通過運用科技手段,加大對文物的普查、保護、監(jiān)督和執(zhí)法力度,切實把文物保護工作落細落小落實。
對文物懷有“敬畏”之心,就要深入研究文物的歷史文化價值。要以尊重歷史、抱樸求真之心對待文物。認真研究其自身價值,特別是在印證國家歷史、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先民智慧等方面的價值作用。要弄清文物的歷史斷代、沿革傳承,挖掘文物所經(jīng)歷的各個歷史時期的真實信息;弄清文物遺存的地域環(huán)境,研究文物所反映的人地關系;弄清文物與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關聯(lián),揭示文物背后的故事。
對文物懷有“敬畏”之心,就要注重傳承歷史文脈。要堅決反對拆古建新、拆真建假,堅持修舊如舊,保護好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對于古建筑保護維修,要按照原規(guī)制,使用原材料、原工藝,盡可能原址保護,減少遷建。要堅持最小干預,注重日常維護和預防性保護,減少落架大修,防止因過度干預造成對文物的損害或破壞。
總之,文物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見證。只有對文物多一分“敬畏”,才會對文化多一分“尊重”,從而更加有力、更為科學地保護文物,使其更好地服務現(xiàn)代社會。
【借鑒之處】
文章標題和立意是題目本身的含義,符合題目要求。這種最切合題目主旨的擬題和立意,是寫考場文章的最好方式。開篇用習總書記重要指示引起話題,在對文物進行闡釋后提出中心論點。第二、三自然段分析問題,分析論述了文物保護取得的成效、面臨的問題和保護文物的必要性、重大意義。接著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過渡段,將論述由分析問題轉(zhuǎn)向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部分,從四個方面論述了如何加強文物保護,如何深懷敬畏之心,從淺入深,由具象到抽象,層層深入。最后一個自然段結尾,重申中心和保護文物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