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輪公司失聯情況下,實際船東留置貨物問題"/>
廈門海事法院 鄧金剛
?
非法留置船載貨物糾紛爭議問題探析
——班輪公司失聯情況下,實際船東留置貨物問題
廈門海事法院鄧金剛
摘要:班輪公司失聯情況下,出租船舶給班輪公司的船東紛紛留置船載貨物,給航運秩序造成嚴重影響。對該類糾紛涉及的主要爭議問題,如期租船舶的出租人是否可以留置船載貨物等進行探析,從而厘清出租人和貨主保護各自利益時行使權利的界限,進而對各方的利益進行平衡,引導該類糾紛的妥善處理,維護航運正常秩序。
關鍵詞:非法留置;船載貨物;班輪公司失聯;實際船東
航運業(yè)深寒背景下,據媒體報道,從2015年初至今,幾家從事國內沿海運輸的班輪公司接連出現“失聯”情況,導致出租船舶給班輪公司的實際船東無法收回租金。為挽回損失,實際船東要求船載貨物的貨主提貨前須支付遠高于運費金額的費用。貨主在支付費用提貨后,紛紛起訴實際船東要求退還已支付的款項,形成大量的訴訟糾紛。該類糾紛的處理對于航運秩序的維護具有重要的導向意義,筆者試圖對此進行探討。
該類糾紛爭議問題主要有:
1.期租船舶的出租人是否可以留置船載貨物;
2.期租船舶出租人可以采取的減損措施。
該問題的解決依賴如下幾個具體爭議的分析認定:
1.期租合同項下是否只能留置屬于承租人的財產
有人認為,期租船舶的出租人也可以留置船載貨物,即使該貨物不屬于承租人所有,也可以進行留置。理由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商法》第一百四十一條(下稱海商法出租人留置權規(guī)定),“承租人未向出租人支付租金或者合同約定的其他款項的,出租人對船上屬于承租人的貨物和財產以及轉租船舶的收入有留置權”的規(guī)定,船載貨物來源于承租人應被界定為屬于承租人的財產;此外,出租人作為該航次運輸的實際承運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三百一十五條(下稱合同法留置權規(guī)定),“托運人或者收貨人不支付運費、保管費以及其他運輸費用的,承運人對相應的運輸貨物享有留置權,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的規(guī)定,也可留置未支付運費的貨物;再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下稱物權法留置權規(guī)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yōu)先受償”的規(guī)定,船載貨物視為出租人的動產,故出租人有權進行留置。
筆者認為,出租人是否可以留置船載貨物涉及前述三個法律規(guī)定的正確適用與理解。根據特別法規(guī)定優(yōu)先于普通法規(guī)定適用的法理原則,海商法出租人留置權規(guī)定優(yōu)先于物權法留置權規(guī)定適用該類糾紛處理。合同法留置權規(guī)定適用的前提是,能否界定期租合同的出租人為該航次運輸的實際承運人。參照《國內水路貨物運輸規(guī)則》第三條第一款第(五)項的規(guī)定,實際承運人是指接受承運人委托或者接受轉委托從事水路貨物運輸的人。期租合同,根據《海商法》第一百二十九條的規(guī)定,是指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約定的由出租人配備船員的船舶,由承租人在約定的期間內按照約定的用途使用,并支付租金的合同。從該合同的定義中,我們可以得出出租人的義務在于提供約定的配備船員的船舶供承租人使用;一旦出租船舶,出租人就不在實際從事水路貨物的運輸;在不存在轉租的情況下,實際從事水路貨物運輸的主體為承租人。由此,出租人并非實際承運人,其留置權的行使無法適用合同法留置權規(guī)定。因此,期租合同背景下,出租人只能依據海商法出租人留置權規(guī)定來行使留置權。
海商法出租人留置權規(guī)定的正確適用,涉及“船上屬于承租人的貨物和財產”的準確理解。從字面上看,“屬于”一詞,具有強烈的為誰所有的意思,財產屬于誰應被理解為財產為誰所有。從該規(guī)定的完整條文內容看,如果不是出于界定留置的財產為承租人所有的意圖,表述上無須多此一舉,直接規(guī)定“可以留置船上貨物等”即可。從整體航運秩序的維護看,如果允許期租合同的出租人留置船載貨物,而不論該貨物是否屬于承租人所有,勢必導致托運人或收貨人的權益處于極大的不確定性中;即使托運人已經支付運費給承運人,也可能因為作為承運人的承租人未支付租金給出租人而導致貨物動輒被留置,對于整體的航運秩序的穩(wěn)定造成嚴重不利的影響。
故,期租合同項下出租人只能留置船上屬于承租人所有的財產,如船載燃油等。
2.承運人(承租人)是否可以委托出租人留置貨物問題
該爭議首先要認清出租人以獲得承運人(承租人)授權為由收取未付運費的行為是運輸合同的權利轉讓問題,還是委托代理合同問題;判斷的依據是承租人的授權內容。如果只是授權出租人行使留置權并收取運費,那么授權的性質應為委托代理合同;如果授權的內容除行使留置權收取運費外還包括運輸合同的其他權利,如運輸任務的完成等,那么授權的性質應視運輸合同權利的轉讓。
如果是運輸合同的權利轉讓問題,依照《合同法》的規(guī)定,應取得合同相對方即托運人的同意,合同的權利和義務才能轉讓;一旦托運人不同意,合同不得轉讓,出租人未取得合同權利,依法不得行使留置權。
如果授權的性質為委托代理合同,那么出租人行使的是承租人以承運人身份對于托運人的權利,依法可以行使留置權。即出租人在獲得承運人(承租人)授權后,可以對未支付運費的貨物行使留置權。此時,出租人系以承租人的名義行使留置權,相應的法律后果也歸于承租人??墒?,出租人在以承租人的名義行使留置權過程中,超過合理的限度留置或存在其他過錯等導致托運人或者收貨人損失的,可能需要因此與承租人一起承擔侵權責任。
因此,出租人在獲得承租人授權情況下,有權以承租人名義對未支付運費的貨物在合理限度內行使留置權。需要一并考慮的問題是,如果運費的付款條件并未成就,即貨物尚未被運抵目的港時,可能無權要求支付運費或者可收取的運費還需扣除貨物續(xù)運所產生的費用。具體的認定需要根據運輸合同的約定來判斷,如合同約定未運抵目的港無權要求支付運費,那么出租人就無法以此來留置貨物;如合同未約定,且貨物未運抵目的港,那么出租人可據此留置貨物的運費應扣除貨物續(xù)運的費用。
3.無因管理項下的留置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三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的規(guī)定,無因管理的管理人有權要求受益人支付必要的費用。就本文討論的糾紛而言,出租人宣布中止履行定期租船合同后,對于船載貨物的管理,除從誠實信用原則出發(fā),應履行通知收貨人并妥善安排貨物卸載和交接的義務外,對于卸載費用、堆存費用等費用的墊付并無法定或者約定的義務,因此有權要求收貨人予以支付。根據物權法留置權規(guī)定,須墊付費用的出租人,對于債務人(收貨人)在欠付金額范圍內的相應價值貨物,有權予以留置。
4.涉及協(xié)議付款的撤銷問題
前述非法留置船載貨物情形下,出租人為保證其向貨主收取的費用不被追索,往往要求貨主在提貨前必須簽署付款協(xié)議,承諾自愿支付該款并放棄追索的權利,否則就不予以放貨。
就出租人的這一行為,有人認為屬于已將給他人財產造成損害作為威脅,構成脅迫;有人認為屬于利用承運人失聯,貨主處于無從提貨的困難處境,構成乘人之危;都認為可依照《合同法》第五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予以變更或撤銷。
脅迫的構成要件,一般認為包括:(1)須有脅迫行為,即存在以給公民或者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對方做出非真實的意思表示的行為。(2)須有脅迫的故意,包含使相對人陷入恐怖的故意,也包含使相對人基于恐怖而作出意思表示的故意。(3)脅迫行為必須是非法的。(4)須相對人因脅迫產生恐懼。(5)須相對人因恐懼而訂立了合同。
乘人之危的構成要件有:(1)一方當事人處于危難之地。(2)須有乘人之危的行為,即有利用他人危難處境使之接受不利條件的行為。(3)行為人具有主觀上的故意。(4)受害人的意思表示內容對自己嚴重不利。
因此,從脅迫和乘人之危的構成要件分析,出租人的行為并沒有直接實施或者將要實施某種不法行為,而是利用貨主無法提貨的危難處境,使之接受對其嚴重不利的條件,符合乘人之危的各項要件。故而,應認定出租人的行為構成乘人之危,對協(xié)議予以撤銷或部分撤銷,對于非無因管理導致的費用無權取得,應予以返還。
1.是否可以中止期租合同的履行,并就近卸下貨物
該爭議涉及出租人是否可以承租人失去履約能力為由,為減少繼續(xù)履行合同給自己造成的損失,而單方中止合同的履行,并就近進行卸貨。
有人認為,船載貨物的貨值較大,涉及的貨主眾多,出租人中途中止期租合同導致的經濟損失數額巨大,根據較小利益、較小損失服從較大利益、較大損失的法理學原理,出租人無權中途中止期租合同履行。
筆者不敢茍同,前述觀點中較小利益服從較大利益的法理學原理有其適用的范圍,即該原理的適用須有特定的情形,如同一合同的當事人之間;不同合同的當事人之間,利益的大小沒有可以進行比較的法律基礎;該類糾紛中,出租人行使的期租合同的權利,而收貨人的權利依賴于運輸合同,二者之間不是同一合同的當事人;收貨人沒有法律賦予的理由可以阻止與其不存在合同關系的期租合同當事人行使權利。另一個理由是,較大利益的主體如果要較小利益的一方放棄行使權利,可以通過先行墊付該較小利益的方式得到救濟,從而獲得較小利益與較大利益二者之間的平衡。
因此,根據我國《合同法》第六十八條,“應當先履行債務的當事人,有確切證據證明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中止履行:(一)經營狀況嚴重惡化……”的規(guī)定,在班輪公司失去聯系(即初步情況表明班輪公司經營情況嚴重惡化),出租人獲得租金的對價利益處于重大不確定之中情況下,出租人依法可以中止期租合同的履行。在作為承租人的班輪公司無法提供履約擔保時,可以依法解除合同。
由此,出租人在航程中,獲悉班輪公司失聯后,有權中止合同的履行,選擇就近港口,將所載貨物卸下;當然出租人也可選擇繼續(xù)履行合同。例外的情況是,如果出租人已經提前收到了該航次期間的租金,那么出租人無權依據前述規(guī)定中止合同履行;或者收貨人已為出租人繼續(xù)履行期租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提供可靠擔保后,出租人就無權繼續(xù)中止合同的履行。
2.為卸下貨物是否可以不經貨主同意簽訂碼頭作業(yè)等相關合同,并就卸貨所發(fā)生的費用向貨主主張
筆者認為,班輪所載貨物種類多,貨主也多,要求出租人在選擇碼頭以及簽訂合同前尋求貨主的同意,一則因貨主眾多,難以實際操作,二則,沒有法律強制規(guī)定卸貨碼頭的選擇等必須征得貨主的同意;此時的出租人對于貨主而言,類似于無因管理情形下管理人的角色,因此出租人有權選擇卸貨碼頭,并與之簽訂相關的作業(yè)合同,但應盡到一個善良管理人的義務,即應謹慎選擇,盡到勤勉義務,卸貨費用不至于與市場價格相去甚遠。否則,出租人對于明顯超出市場價格的費用,無權向貨主主張。
就本文小結而言,期租合同項下出租人只能留置船上屬于承租人所有的財產,如船載燃油等,無權留置船載貨物;但是,如果獲得承租人留置未支付運費貨物的授權,出租人可以根據可收取運費的情況,留置相應價值的貨物;卸載貨物等發(fā)生的費用,可以向貨主主張,并行使相應留置權。無法律依據獲得的款項,即使貨主簽署協(xié)議表明自愿支付,也可能因協(xié)議可撤銷而須返還貨主。
DOI:10.16176/j.cnki.21-1284.2016.06.009
作者簡介:鄧金剛(1974—),男,碩士,四級高級法官,E-mail:djg082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