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 紅
(浙江省建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00013)
?
駐外使領館建筑探索與實踐
孟紅
(浙江省建工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00013)
通過對新中國駐外使領館建筑的發(fā)展歷史、建設模式及設計特點的簡述,并結合了對實際工程案例的探索和實踐,旨在讓更多建筑師了解使館建筑這一特殊類型建筑,從一個嶄新的角度感受我國建筑文化在海外傳播以及與異國文化的融合,激發(fā)更多建筑師的參與和關注。
使館建筑;歷史發(fā)展;特點
使館建筑是非常有意義的,它既能代表一個國家的尊嚴及文化,又需尊重所在國的人文環(huán)境,是兩種文化的完美結合。
時代不同、國籍不同、形式不同,而其建筑的特殊性是他們的共性。
——貝聿銘
(參與美國、中國兩國駐外使館的設計)
自2003年起,我院先后承接了駐柬埔寨新建使館、駐匈牙利使館改建、駐孟加拉使館改擴建、駐越南使領館改擴建、駐尼日利亞拉各斯新建領館等項目,涉及到歐洲、亞州和非洲等地區(qū)。不同的地域及文化,不同的限制條件,創(chuàng)造了不同的形式,“而其建筑的特殊性是他們的共性”。
作為一個國家的外交代表機構,使館是特殊類型的建筑。它是外交活動的空間載體,是派遣國在接受國的國際形象,關乎國家的核心利益,負有特殊的功能和使命。使館建筑的形象與一個國家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外交政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使館又是非常重要的建筑。首先要滿足外交人員的工作和生活需要,保證人員和財產安全;其次作為國家的對外形象和象征,它扮演著文化傳播與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是中華文化向世界傳播的重要前沿。在世界外交交流文化傳播日益頻繁的今天,其意義之巨大,非一般類型建筑所及。
但由于使館建筑數(shù)量和規(guī)模有限,遠離國人視野,再加上歷史上一些保密制度等安全特殊因素限制,往往被民眾忽視,它們的形象鮮為人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該領域的良性發(fā)展。對使館建筑這一特殊建筑類型在立項、設計建造、管理運營、評論等多個環(huán)節(jié)都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科學研究的支持。隨著我國綜合國力不斷提高和國際地位的日益提升,駐外使館建筑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對于中國建筑師充滿了挑戰(zhàn)。
新中國駐外使領館建設的發(fā)展與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歷程相符,大致分為五個階段。
2.1文革前(1949—1965)
建國初期,由于我國建交國家較少,主要是社會主義國家和少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所以駐外外交館大多為租用,部分購置。在一些亞洲、非洲多采用互惠方式或利用經濟援助建館,由我國自建的使館較少。
2.2文革時期(1966—1979)
文革初期我國駐外外交館舍建設較少,主要是租房和修繕。1972年中國恢復在聯(lián)合國合法地位后,與我國建交國家不斷增多,互惠建館及購房建房相應增多。
2.3改革開放后(1980—1991)
改革開發(fā)以來,隨著我國的外交事業(yè)日益發(fā)展,國家經濟實力逐步增長,我國對駐外使館館舍建設的投入不斷增加,自建館舍的數(shù)量隨之增加。
2.4改革開發(fā)的深入(1992—2003)
駐外機構體制改革后,我國駐外外交機構館舍建設得到了更大的發(fā)展。一方面,建設資金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另一方面,對館舍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段時期陸續(xù)新建了一些使館,較大地改善了館舍條件,為我國駐外外交機構及工作人員提供了工作、生活的物質保障,提供了開展外交活動的舞臺,使我國的外事房地產事業(yè)面貌一新[1]。
2.5近期(2003—現(xiàn)今)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高,外交事業(yè)蓬勃發(fā)展,駐外使領館的建設越來越頻繁,并對使館的建設提出更高要求。我國外交部主管駐外使館建設的相關部門開始了新的機構改革,人員的擴展、管理程序及機制的改革,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和新挑戰(zhàn)。我院正是這時期開始參與設計使領館建筑的。
3.1新建使館項目
這類建筑一般建在新購置的基地或是拆除原基地上的建筑重建。
我院承接的中國駐柬埔寨使館(圖1)建設就是拆除原建筑后,統(tǒng)一規(guī)劃分期建設的。一期先拆建生活區(qū),包括大使官邸、館員公寓及輔房和游泳池等,后建二期辦公、活動區(qū),包括綜合辦公樓和體育館,建成后承擔外事接待、辦公及宴請的眾多涉外事務。近期剛完成了三期簽證樓設計,整個項目歷時近十三年。
圖1 中國駐柬埔寨使館
3.2改擴建使館項目
這類項目較廣泛,有互惠建館也有購置的,一般都不能符合使用要求,加之原建筑使用年份長,設備陳舊,遠不能滿足使館發(fā)展需要,必須改擴建。如駐孟加拉國使館改擴建工程,駐拉各斯總領館改擴建工程,駐胡志明市總領館改擴建工程均屬此類項目。設計往往要與原有建筑的形式和風格取得協(xié)調統(tǒng)一,互為一體。
駐胡志明市總領館改擴建工程(圖2)是接收前國民黨政府的地產,原系“中華民國”駐西貢“大使館”館舍。當?shù)匾?guī)劃要求保留主樓外立面的風格,對其內部改造。新擴建的簽證樓和輔樓設計采用主樓瓦屋面的設計元素與之相協(xié)調,并起到襯托作用。
圖2 駐胡志明市總領館改擴建工程
駐孟加拉國使館改擴建工程(圖3)和駐拉各斯總領館改擴建工程(圖4)均需以原辦公樓設計風格為基調展開由內至外的改建,從而體現(xiàn)整體效果。
圖3 駐孟加拉國使館改擴建工程
圖4 駐拉各斯總領館改擴建工程
3.3改造使館項目
這類項目常為當?shù)匾?guī)劃保護性建筑,設計所限范圍更多。規(guī)劃要求往往保留原外貌,對破損的部位修復,或改造后恢復原貌,僅對內部空間根據(jù)功能進行重新設計改造。如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辦公樓、官邸的改造均經歷了此過程。見圖5、6。
圖5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辦公樓
圖6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接待廳一
作為中國駐外使館建筑,設計“以人為本”,總體要求安全、適用、美觀、經濟,即安全性、實用性、文化性,適當體現(xiàn)中國文化和時代特點。旨在為我國駐外外交人員提供健康舒適的辦公、生活環(huán)境。
4.1地域性和文化性
和其他類建筑不同之處是建在外國的中國領土上,特殊的地域要求首先符合當?shù)匾?guī)劃要求,充分考慮建筑使用功能的同時尊重當?shù)厝宋沫h(huán)境。
例如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官邸位于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市六區(qū)班簇爾街,地屬使館區(qū),由于館舍購置的房產均建于19世紀末,至今已有上百年歷史,外立面是當時巴洛克后期折中式建筑的典范,代表了當時較高的藝術水平和建筑風格,而室內的裝飾風格及壁畫、浮雕均為當時的上乘之作(圖7)。
圖7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官邸
在匈牙利實地考察期間,我們還走訪了當?shù)夭歼_佩斯六區(qū)政府管理規(guī)劃部門(同我國地方規(guī)劃局),了解有關對這些使館工程的規(guī)劃建設要求:這些建筑均為市政府保護性建筑,室內有部分文物需保護和修復。首都布達佩斯市政府對該地區(qū)的建筑修繕改造有專門的規(guī)定,原則上對保護性建筑外觀保持不變,考慮到建筑使用年限較長,屋面(歐洲大都保留坡屋頂形式且當閣樓層使用)可以改造翻新,但必須恢復原貌。內部結構雖可以改變,但若室內有屬文物部分,須由匈方文化藝術保護局及布達佩斯辦公室鑒定保護范圍,屬文物部分不予破壞,且修繕恢復(圖8)。
圖8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大使接待廳二
面對保護性建筑以及室內部分文物,如何處理既體現(xiàn)中國文化又尊重當?shù)厝宋沫h(huán)境是設計的主題。設計力求在充分尊重其歷史價值和滿足使館館舍功能要求前提下,盡可能保留其原空間格局,挖掘建筑的空間潛力,慎重處理保留和修復部分以及更新延展部分的關系,重新將原有建筑空間與新的功能有機融合,以取得更好的視覺和使用效果,使其獲得新生,并盡可能的在室內設計的陳設和家具中加入中國元素,體現(xiàn)中國文化特色(圖9)。
圖9 中國駐匈牙利大使館大使會客廳
4.2特殊的功能和使命
駐外使館是國家駐外的官方代表機構,是舉行紀念活動、招待會、國家首腦交往、國際團體外事活動的場所,是調查當?shù)厍闆r、處理僑務、接待本國團組來訪的活動場所,同時也是中國公民在國外聚集、保留文化習俗、從事傳統(tǒng)節(jié)日活動的場所。
使館區(qū)包括辦公對外接待區(qū)、內部辦公區(qū)、官邸、簽證用房、綜合活動中心及附屬用房等,各部分有機組合、合理分區(qū),辦公和生活互不干擾,對外接待和內部辦公之間分區(qū)明確。對外接待區(qū)是使館日常進行對外會客、宴請的活動空間,包括大小會客室和宴會廳(或多功能廳),是館舍重要組成部分。官邸是大使居住和舉行外事活動的場所,體現(xiàn)家庭氣氛。領事簽證樓要求獨立直達,避免人流的交叉和干擾。館員住房一般和辦公區(qū)分區(qū),有獨立出入口。
4.3安全性和保密性
面對動蕩國際形勢,保障使館建筑和外交人員安全及保密性成為設計第一要素,特別是考慮整個館區(qū)及重點區(qū)域的安全防衛(wèi),充分考慮防止?jié)撊牒鸵u擊的方法、措施。使館出入人員較復雜,內外分區(qū)明確,合理組織內部人員和外來人員復雜流線也是保證安全的措施之一。在建筑材料和技術措施上也采取安全防衛(wèi)。如沿街建筑和圍墻均需設混凝土墻防爆墻和防爆門窗,簽證樓的結案臺玻璃為防彈玻璃,重要區(qū)域設監(jiān)控,內外分區(qū)門設門禁等。
4.4項目規(guī)模小,周期長,環(huán)節(jié)多
盡管建筑規(guī)模、功能組織,技術措施均比國內建筑遜色許多,但其誕生過程卻很艱難。一般使館建筑項目規(guī)模較小,大多幾千方,各種環(huán)節(jié)較多。
對于國內工程設計,設計方一般只須在接受甲方委托或簽定設計合同后,在收集資料、調研的基礎上展開設計,并提供設計圖紙和施工配合。而使館工程除正常的前期工作(包括做方案、投標)、工程設計外,還參與設計考察(有時尚需做可行性考察或二者合一),完成考察報告,方案調整及確認,擴初設計,施工圖和各專業(yè)材料、設備表,要標出詳細的規(guī)格、說明及推薦產品,設計文件咨詢審查(類似設計監(jiān)理),當?shù)貒鴪笈?當?shù)卣Z言英語、法語),設計概算及調整,招標答疑,進一步完善設計文件,派遣設計代表配合施工全過程,繪制竣工圖,參與工程驗收等過程。
收到外交部委托函后,辦護照,審查通過后組織考察小組,由外交部行政司派領隊帶技術人員進行現(xiàn)場勘察、收集資料,了解當?shù)厥姓l件及規(guī)劃報批情況,了解當?shù)亟ㄖ龇安牧蟽r格等。同時在考察期間要做出方案向大使匯報,充分聽取意見,完善方案?;貒罅⒓赐瓿煽疾靾蟾鎱R報方案及收集資料情況,待確認后方可進入下一設計階段,每次需要反復修改幾次至幾十次。由于建筑材料均須國內采購,施工圖還必須編制主要材料設備清單、規(guī)格和技術參數(shù),在施工單位發(fā)往駐在國前,設計師需要驗貨,保證按設計要求選購。
承接的項目從考察到開始實施均在5年以上,而承接的建筑面積一般在3 000~10 000 m2之間,看似風光的項目背后承受了巨大的艱辛,它不同于國內一般項目,要有極大的熱情、耐心和使命感。通過使館建筑設計過程,鍛煉了一支堅忍不拔的設計隊伍,為后續(xù)承接商務部援外工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設計完成的駐外使領館項目的總結,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外交部的好評,但還有許多地方值得反思。如在前期設計條件考察方面,對當?shù)貒鴼夂?、水文、土質等情況的了解,當?shù)厥姓峁┑臈l件等認識不足,以致施工未采取有效措施,出現(xiàn)返工、延誤工期等現(xiàn)象。又如對改建、修繕的原始資料掌握不全,給設計帶來了困難,值得引起重視。
使館建筑是特殊類型的建筑,是我國建筑文化的海外傳播以及與異國文化的融合,希望得到更多的建筑師參與和關注。
[1]丁明達.新中國駐外使館建筑發(fā)展歷史回顧[J].建筑學報,2006(6):3-5.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 ForeignEmbassies and Consulate Buildings
MENG Hong
2016-05-11
孟紅(1966—),女,浙江杭州人,高級工程師,從事建筑設計工作。
TU243.5
B
1008-3707(2016)06-00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