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河 陳靜
關于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現狀探討
劉清河 陳靜
(泰安市精神病醫(yī)院 山東泰安 271000)
基于國內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使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全面改善,且推進了城鎮(zhèn)化的進程。在此背景下,電梯的使用也更加普遍。但是,電梯的生產、安裝,包括使用與管理都尚未完善和成熟,所以,始終存在安全問題目前,電梯安全的形式能夠保證總體上的平穩(wěn),而且萬臺事故幾率與傷亡幾率都有所降低,然而,電梯的事故仍然存在,并且對人們日常生活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為此,對于電梯安全隱患問題的分析與研究十分必要,需要提出具有針對性與可行性的維護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夠為人們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并全面提升生活的質量。
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現狀;探討
在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的過程中,電梯已經逐漸成為城市建設領域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為此,城市電梯的應用領域也不斷拓展。但是,電梯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很容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而發(fā)生故障,因而,電梯維護能力逐漸突顯出重要作用。為了確保城市電梯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必須要具備極強的電梯維護能力。為此,文章針對城市電梯存在的常見故障展開了研究與分析,并且闡述了故障排除的常見方法,提出了全面提升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的有效途徑,希望能夠為城市電梯的正常運行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
1.1 機械故障
對于電梯的機械故障而言,原因包括很多,其中,以零部件損傷、機械部件漏油、老化與疲勞,以及零部件移位脫落最明顯。所謂的機械故障,主要是以振動、移位、噪聲、喪失功能及發(fā)熱等形式表現出來。針對電梯的機械故障,需要針對其展開排查工作,其中,可以采用溫度檢測或者是聽聲音與聞氣味,還可以是尺寸測量等多種方法來準確找出故障點[1]。如果電梯正處于運行的狀態(tài),那么可以對電梯外觀進行檢查,也可以對電梯機械部件在運行中的狀況進行觀察,查看是否存在異常的噪音等等。如果電梯處于停止運行這一狀態(tài),要正確判斷電梯停運原因是機械故障還是電氣故障,隨后展開相應的檢查工作。
1.2 電氣故障
在電梯故障當中,最常見的故障類型就是電氣故障。由于電梯電氣控制系統(tǒng)相對復雜,所以,其電氣故障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導致電梯出現電氣故障的原因可能只有一種,也可能有多種。因而要想排除電氣故障,其難度要比排除機械故障更大。其中,電梯電氣故障主要包括端子接線松動、電磁干擾與電接點氧化等等。而電氣故障發(fā)生的具體表現就是稱重裝置失去作用,指令系統(tǒng)功能喪失、停層不開門或者是開關門的速度出現異常等等[2]。
在電梯常見故障基礎上,電梯正處于運行狀態(tài)也很容易出現問題,一旦維修與保養(yǎng)不及時,那么電梯使用壽命就會縮短,對于電梯使用效果產生不利的影響,嚴重的還會對人們生命與財產安全帶來嚴重的威脅。
2.1 直觀檢查的方法
在排除電梯常見故障中,應用直觀檢查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利用工作人員眼睛與感官的能力,同時,在工具的幫助之下,嚴格檢查電梯存在的故障,并確定故障具體位置,分析發(fā)生故障的原因。這種直觀檢查的方法是不需要使用儀表或者是儀器的。
2.2 依靠經驗的方法
所謂的經驗法具體指的就是根據工作人員自身實踐經驗,對他人實踐經驗進行全面收集并進行整合,進而為電梯故障的檢修工作提供有價值的理論依據[3]。
2.3 萬用表的檢查方法
在排除電梯常見故障的方法中,使用萬用表進行檢查是最為常見的。而萬用表的檢查方法還可以細化成三部分,即電流測量的方法、電阻測量的方法與電壓測量的方法。
2.4 向用戶詢問的方法
在檢修電梯常用故障前,需要首先向用戶展開詢問,進而詳細地了解電梯使用的狀況。同時,需要仔細地記錄用戶回答的內容,并且根據用戶所提供的信息內容展開進一步地研究與分析。通過詢問用戶的方法,能夠有效地減少誤判電梯出錯的幾率。
對于電梯日常維護與保養(yǎng)工作來講,最主要的內容就是適當調整機械傳動系統(tǒng),包括潤滑與限開關等等。通常情況下,只要測試電氣部分與安全保護裝置的靈敏程度以及可靠性能就可以。以下針對機械傳統(tǒng)系統(tǒng)、電氣系統(tǒng)的維護工作進行了闡述,而要想全面提升城市電梯的維護能力,還需要增強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意識,并不斷增強電梯維護與使用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4]。只有這樣,才能夠為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的提升提供可行性的意見和建議。
3.1 對于機械傳統(tǒng)系統(tǒng)的維護工作
(1)曳引機。對于城市電梯的運動系統(tǒng)而言,曳引機的作用不容小覷。所以,曳引機的運行是不允許出現雜音或者是振動與沖擊的,而且,需要保證電動機和曳引機的聯軸器緊密且可靠。
(2)制動器。對制動器進行日常維護的過程中,需要對其進行嚴格地檢查。同時,需要保證制動器的動作可靠,而且具有充足制動力。另外,制動器的制動襯磨損是不允許超出原有厚度1/3的。在打開制動器的時候,閘瓦和制動輪不能夠有摩擦,而且,制動器的各軸銷需要保證良好的潤滑度。
(3)限速器。對于限速器的維護工作,需要將檢驗的周期確定為一年一次,使限速器的銷軸部分具有一定的潤滑性,且輪槽是清潔不存在油泥的[5]。與此同時,夾繩口不允許存在磨損的情況,而且夾持力要充足。
(4)鋼絲繩。在對城市電梯進行日常維護的過程中,需要對鋼絲繩的張力進行定期地調整,確保平均受力的系數。在此基礎上,需要保證鋼絲繩的表面是清潔的,不允許存在油泥,如果存在斷絲堅決不能夠超出標準。
3.2 電氣系統(tǒng)的維護工作
在電氣系統(tǒng)保養(yǎng)方面,一定要保證柜內的干燥性,確保電路板不存在塵土,且機房的環(huán)境溫度應當適中。與此同時,在接線方面一定要保證整齊且緊固,進而確保名儀表的指示是正確的。另外,接觸器或者是繼電器的各個觸點都應當保證表面不存在銹蝕的問題,同時,也不能具有凹痕或者是嚴重的然弧現象?;诖?,隨行電纜也不允許出現變形扭曲的問題,不能夠和井道內部的部件產生刮蹭的情況,保證外皮的良好性,裂紋與內部短路,甚至是損傷等問題都不允許發(fā)生。
3.3 全面提升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意識
為了有效地提升電梯使用單位的安全管理意識,就需要制定出完善的電梯維護保養(yǎng)制度與規(guī)章制度,進而確保電梯運行的安全性。與此同時,電梯的使用單位需要積極貫徹并落實規(guī)章制度,有效地降低人身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幾率。另外,通過《特種設備安全監(jiān)察條例》等多種法律法規(guī)對電梯的使用單位進行明確地規(guī)定,要求其構建電梯運行管理的規(guī)章制度,同時,嚴格執(zhí)行與落實[6]。其中,電梯的使用單位需要對電梯展開定期地維修與保養(yǎng),而且需要認真地記錄存在的故障,開展設備檔案歸類整體的工作。在此基礎上,需要通過多種途徑來提升電梯使用單位安全管理的意識,以免出現惡性事故,進一步確保人民群眾的安全。
3.4 增強電梯維護與使用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
對于電梯安裝質量與其安全技術性能來講,安裝工作人員自身技術水平、接受訓練的程度,包括其對于國家標準和規(guī)范的理解程度與掌握程度都十分關鍵。在實踐工作過程中,特別是電梯監(jiān)督與檢驗工作,大部分安裝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都不到位,所以,其自身的技術素質也不高,對于電梯成品質量產生的不利的影響。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三點:①工作人員對于國家的標準以及規(guī)范的理解不深入也不全面,還存在錯誤理解的情況;②在安裝電梯的過程中未根據具體的安裝說明來展開安裝工作,通常都是以自身經驗為主;③在電梯安裝的過程中,對于自檢記錄的填寫態(tài)度不認真,即便填寫也存在數據內容和實際測量數據不一致的情況。而在電梯技術不斷更新和發(fā)展的背景下,電梯品牌也隨之不斷增加,所以,電梯維修與保護人員,還有使用人員一定要接受系統(tǒng)性的技術培訓[7]。同時,應當推廣并制定安裝工作人員的上崗證制度,確保其能夠及時地更新專業(yè)知識,對不同品牌電梯的維修與保養(yǎng)原理,甚至是電梯的特性和維修技巧,都需要進行深入地掌握與了解。另外,還應當對國家與地方對于電梯行業(yè)所提出的規(guī)定、標準及具體要求予以熟悉,進一步確保電梯運行的安全性,并且為其提供有價值的技術保障。
綜上所述,現階段,城市化進程的速度不斷加快,所以,電梯在城市建設中的作用也更加明顯。為此,對電梯基礎性能進行研究的基礎上,同樣需要對電梯安全隱患的原因展開深入地分析與研究?;诖?,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強化電梯的維護能力,進一步推動電梯理論的研究,確保城市居民的安全,同時,還能夠為城市建設提供有力保障。文章將城市電梯作為研究的重點,通過對電梯常見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的探討與分析,全面提出了增強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的策略,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實現城市電梯的安全穩(wěn)定運行,為城市的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1]張 際.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現狀分析[J].商品與質量,2015(26):5.
[2]王錦輝.城市電梯維護能力現狀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0):100~101.
[3]孫志偉.電梯安裝與維修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優(yōu)化的研究[J].品牌,2015(10):273,275.
[4]陳增強,馬奇達,沈健,等.一起電梯空載曳引能力試驗失效的實例分析[J].中國特種設備安全,2016,32(7):44~46.
[5]黃江淮.淺談電梯維保專業(yè)課程的教學建構[J].科技資訊,2011(21):190.
[6]王旭洲.某電梯公司電梯保養(yǎng)運營優(yōu)化研究[D].天津大學,2010.
[7]張方營.曳引能力過大對電梯安全的影響分析[J].機電技術,2014(6):119~121.
TU857
A
1004-7344(2016)31-0231-02
2016-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