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敬平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理論與方法探索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
仝敬平
(河南師范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新鄉(xiāng) 453007)
高等院校的體育課教學正日益受到教育部門和院校的重視。本文主要對高校傳統(tǒng)體育教學存在的不足及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策進行研究。
高校體育;以人為本;教學改革
由于受舊的教育模式和舊的教育思想觀念的束縛,而體育教育理論指導又滯后,當前在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無論從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理論、教學宗旨等都還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這些問題已經(jīng)直接影響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深入與發(fā)展,成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障礙。因此,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學的、規(guī)范的教學模式,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建立一個科學完善的評價體系,從根本上解決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的問題。
1.1 教學理念不能與時代接軌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要符合時代的要求,跟時代接軌,高校體育教學也不例外。但是,一些高校體育教師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在教學方法上比較因循守舊,缺乏時代感,不能真正意義上滿足新時代的要求。這里面固然跟一些教師不善于鉆研提高有關(guān),但還有另一個原因則是: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教條主義,不注意銳意創(chuàng)新,導致教學方式與時代脫節(jié)。
1.2 只重視技能訓練,輕視理論培養(yǎng)
體育是一門技能與理論相結(jié)合的科學。只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在進行體育技能訓練時才能更加有的放矢,避免出現(xiàn)盲目化的誤區(qū)。但是,不少教師只強調(diào)對學生進行體育技能訓練,卻極少對學生進行體育理論,健康知識方面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難以在正確的體育理論、保健知識的指導下進行體育訓練,這會讓學生的訓練效果打折扣。
1.3 忽視了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是先賢孔夫子所流傳至今的教育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也應(yīng)該貫徹這一原則。因為不同的學生,其身體素質(zhì)、體能水平等方面都是有差異的。這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不能“一刀切”,而應(yīng)當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具體的培養(yǎng)方案。比如,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強健,體能較好,教師便可為其安排比較大的運動量;相反,有的學生身體素質(zhì)較弱,體能不是很好,此時教師就要對其從比較小、比較輕松的運動方式著手等等。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不但會讓教學效果大大降低,還會給一部分學生帶來不必要的身體傷害。
1.4 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由于一些地區(qū)、一些高校對體育課教學的政策扶持力度還不夠,導致高校體育課教學缺乏人力、財力、物力的支持。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師待遇偏低,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積極性;一些高校的體育場地偏小或體育器材比較落后,使體育課教學受到了影響;還有一些高校的體育教師資源偏少,導致教師工作量過大,難以充分去兼顧每一個學生的體育教學。
1.5 體育教研方面未能與教學同步
科學合理的教學研究才能從側(cè)面推動教學水平的提高。但一些院校、一些體育教師并不重視教研工作,同時這些地區(qū)、這些院校也缺乏良好的教學研究激勵機制,導致體育教研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
2.1 結(jié)合時代,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
如前所述過,當前體育教學改革應(yīng)當落實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的內(nèi)容,堅持素質(zhì)教育和終身體育的指導思想,因此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第一步應(yīng)當是革新觀念。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體育課程的實用性,還要兼顧其審美性和趣味性以及多樣性;不僅是要讓學生熱愛體育運動,更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其“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學生變被動地接受體育教學為主動地喜歡上體育課,主動接受體育教學。
2.2 理論學習和技能培養(yǎng)并舉
教師首先要轉(zhuǎn)變自己的思想觀念。體育教學絕不僅僅是進行技能訓練,因為技能訓練必須建立在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健身理論和健康常識的基礎(chǔ)上。比如,什么情況下不能劇烈運動?在進攻性的運動中怎樣才能避免受傷?劇烈運動后為什么不能大量喝水?教師要合理安排課時,掌握好理論課和技能課的比例,這樣才能說是做到了完整的體育教學。
2.3 重視因材施教
教師要充分了解班級里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體質(zhì)、技能水平、心里素質(zhì)及身體動態(tài)等,這樣才能真正意義上結(jié)合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在訓練安排上有所差異,而不是簡單地“一刀切”。
2.4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實踐證明,對于體育課教學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的院校,其體育課教學方面由于人財物資源豐富,因此教學水平也就比較先進,比較朝氣蓬勃,教師有干勁,教學效果好。相反,對于體育課教學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小的院校,其體育課教學方面常常處于資源不足的困境,因此教師缺乏干勁,教學水平自然也就難以上去。
2.5 重視教研工作
各院校都要重視體育學科的教研工作,認真部署教研任務(wù),組織教師扎扎實實地進行科研工作,不斷探索新的教育理論,不斷營造合理的教育模式。此外,還要積極地行跨學科教研,因為各學科之間是有聯(lián)系的,體育學科的教學同樣需要來自其他學科的養(yǎng)分。要打破各自為政的科學研究方式,加大對跨學科研究理念的宣傳和教育,增強對跨學科的理解,形成學科聚合,通過各種跨學科研討會、跨學科論壇、跨學科學術(shù)沙龍等形式,形成良好的跨學科科學研究氛圍。同時,從協(xié)同學理論看,跨學科研究人員應(yīng)養(yǎng)成良好的協(xié)同理念,在跨學科組織內(nèi)部加強溝通和學習,增進研究人員彼此之間的互信與合作,建立跨學科資源共享機制、跨學科研究激勵機制等,構(gòu)建良好的跨學科科學研究環(huán)境的思想,以此激發(fā)體育學科教研的活力,帶動體育學科教研水平的提高,最終推動體育學科教學水平的提高。
我國很早就出臺并實施了《全民健身計劃綱要》,旨在倡導大眾加強身體素質(zhì)方面的鍛煉。高校學生是大眾主要群體之一,高等院校承擔著培養(yǎng)拔尖人才的重任,其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意志力和耐力息息相關(guān),能夠強化學生傳播終身健身觀念,從而培養(yǎng)良好的健身習慣。為了提高大學體育教學質(zhì)量、增進學生身心健康、培養(yǎng)適合新時代社會現(xiàn)代化建設(shè)需要的優(yōu)秀人才,現(xiàn)在急需要改革高校體育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zhì)量,一切以滿足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為著眼點。在具體的體育教學中多學習,銳意創(chuàng)新,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提高教學技巧,同時做到理論教學與技能教學并重,并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身心差異。還要在政策層面加大對高校體育課教學的人力、財力、物力方面的扶持力度,讓高校體育課教學解除在資源上的后顧之憂。此外,還要抓好高校體育課的教研工作,并做好跨學科的教學研究,以教研水平的提高,來帶動教學水平的不斷提高。只有做到了這些改革措施,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做到讓高校體育教學能夠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wù),讓高校的體育教學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新的價值。
[ 1 ]杜江偉.淺析大學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J ].武夷學院學報,2013,15(16):136-138.
[ 2 ]鄭云鳳.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J ].科技致富向?qū)В?014,12(12):116-118.
G807.4
A
1674-151X(2016)11-083-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1.044
投稿日期:2016-09-22
仝敬平(1979—),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