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e
暑假,如果和孩子一起宅在家里,那漫漫時光該如何打發(fā)呢?看電視或玩電子游戲?這可不利于孩子的眼睛發(fā)育。我常和女兒玩些小游戲,只要幾張白紙或一床棉被,就可以度過一段溫馨的親子時光。
送“圖形寶寶”回家:練眼力
這個游戲很簡單,非常適合學(xué)齡前兒童。我和女兒還給這種游戲取了個有意思的名字——送“圖形寶寶”回家。
我和女兒玩這種游戲時,會一起在紙上畫上不同顏色的三角形、圓形、方形、五角星。首先,我要求女兒:“請把所有紅色的圖形找出來?!苯酉聛硎牵骸罢埌阉屑t色的三角形找出來。最后是:“請將所有紅色的三角形且里面有一個愛心的圖形找出來?!?/p>
這種游戲可以隨著我們在圖形上的不同畫法層層篩選下去。當(dāng)然,家長還可以將圖形混放,再說出一定的條件,讓孩子找出不符合規(guī)則的。這樣不僅能增長孩子的繪畫及認色能力,還能認識圖形、鍛煉眼光,可謂益處多多。
找數(shù)字的“鄰居”:練記憶
這種小游戲的玩法更簡單,目前我們只是動動嘴。游戲的靈感緣于女兒的老師,她說孩子們不太了解每個數(shù)字的“左鄰右舍”,讓家長幫孩子熟悉熟悉。
于是,當(dāng)女兒跟在我屁股后面走來走去的時候,我就會問:“3的前面是誰?3的后面是誰? 9的前面是誰?9的后面是誰?”
這種游戲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角色互換。孩子也可以變成老師,向媽媽提出相同的問題。剛開始時,為了幫女兒學(xué)習(xí)和熟悉,每次女兒提問,我都非常認真地說出正確的答案。在女兒漸漸熟悉后,我會故意說幾個錯誤的答案,女兒立刻就指出來:“媽媽,你錯啦!”我故作糊涂地問她:“哪里錯啦?你教媽媽好不好?”
通常女兒都會一臉嚴肅地說出正確答案,還捏捏我的鼻子問我:“記住了沒有?”
輕松過“小橋”:學(xué)唐詩
這是愛瘋的女兒比較喜歡的游戲。具體玩法是這樣的:在床的兩頭各放一床疊成方塊的被子,稱為“對岸”。我趴在兩床被子之間,將腳和頭分別擱在兩被子上,我的身體就稱為“橋”。女兒可以從一端的被子上沿著我的身體踩過去,到達“對岸”。
當(dāng)然,每次上“橋”前,我就如愛猜謎的獅子斯芬克斯一樣,要求女兒背出一首我提出的唐詩。她答得出來,我就讓她安全走到“對岸”;答不出來,就不能過“小橋”;如果在我的提示下答出來,那這座“橋”就會一直搖啊晃呀,女兒就有可能一不小心掉下去。
每次玩的時候,女兒總是“咯咯”笑個不停,當(dāng)然也有因為唐詩背不出來不能通過而“哇哇”大哭的時候。不過,歡樂總是比哭聲多。我晚上一坐到床上,女兒總會跳過來說:“媽媽,我們來玩過‘小橋的游戲吧!”
飛飛游戲:鍛煉平衡感
女兒很喜歡聽英文歌。有首《蝴蝶飛飛》的英文歌,歌詞大意為:“蝴蝶飛飛,蝴蝶飛飛,在草原飛得高,在花園飛得低。”我根據(jù)這首歌設(shè)計了這種游戲:我屈膝平躺在床上,孩子躺在我的腿上。我托著孩子的腰,隨著腿收放,孩子也就時高時低地飛起來啦!
通常我們在玩這種游戲的時候,都會一邊唱著這首兒歌一邊飛。這種游戲適合小一點的孩子玩。因為孩子小,更容易被托高。這種游戲更適合由爸爸跟孩子來玩,因為爸爸的力氣更大。而孩子身體的起伏則會鍛煉他的平衡感和空間感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