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瑞琨
?
文化人的責任感
——懷念恩師岑學恭
葉瑞琨
1972年的夏天,顯得特別悶熱。8月的一個下午,我和院子里的小伙伴們正在玩耍,媽媽便叫我回去。原來家里來了一位客人,我叫他曠伯伯。他了解到我剛從初中畢業(yè),要去農村,便問了一句:“娃兒喜歡什么?”母親說:“喜歡畫畫”。曠伯伯便給母親說,正好有一位大畫家從重慶過來,先去學一下畫。于是在一個下午,我隨母親跟著熱心的曠伯伯去到成都第三中學的王蘭隱老師家。王蘭隱老師是三中的美術老師,因學?!棒[革命”,暫時在校辦工廠勞動。她是這位重慶來的大畫家的學生。在王蘭隱老師家里我見到了岑學恭老師。當時英國華裔作家韓素音女士要赴四川,想游覽世界聞名的都江堰;但當時都江堰相關古建筑因“文化大革命”被當做封建的東西被毀壞了。為了實現(xiàn)韓素音的愿望,中共四川省委抽調了省文史館的陳子莊,省博物館的趙蘊玉,省美協(xié)的岑學恭、呂林,在省文化廳的領導下制定修復都江堰二王廟的工作。省美協(xié)在重慶,岑學恭老師便從重慶來到了成都。由于這個偶然的機會,我便開始向岑學恭老師學習繪畫和書法。
岑學恭老師中等身材,稍瘦,但看得出北方漢子的剛毅和謙和。他在同意我跟他學畫時對我說:“在外面不能說是向他拜了師的?!蔽尹c點頭,根本沒有理解到這句話的意思。我就這樣跟著老師學習,每天都到老師那間五六平方米的小屋看老師作畫,再把自己畫的讓老師指導。岑老師安排我臨摹了馬遠的《踏歌圖》,石溪的《溪山無盡圖》,還有夏圭、王蒙、石濤等畫家的作品。后來老師把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讓我拿回家摹寫。愉快地學習了一段時間后,我便到大涼山務農去了。這期間的學習都是通過寫信。我把在農村畫好的畫寄回成都,老師改好后再寄到我下鄉(xiāng)的農村。這樣的學習時間一直堅持了四年。后來我在老師的幫助下回到了成都,在工廠當上了一名設計員?!拔幕蟾锩币步Y束了,國家走上了正軌。更可喜的是老師的“右派”給平反了。直到這時,我才想到當年在拜岑老師為師時,他實際是在一種空前的政治壓力下收下我的。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中,對一個“右派”收學生,是可以提高到爭奪下一代人的高度來看待的。可以想象當時老師的壓力有多大?弄不好是會被改造判刑的。但是作為一個文化人,他對國家的憂慮深深地藏在內心深處。他知道文化對一個民族的精神作用,所以在收我為學生時所表現(xiàn)出來的是一個文化人的歷史責任,不過內心還是有一種擔憂。今天我才深悟出“不能說拜師”這樣一句話的沉重感。歷史讓他們那一代人承受著何等的壓力?。〉麄冞€是堅持著把文脈往下一代傳承下去。后來岑老師帶出來很多學生,而且把他的藝術發(fā)展成了一個派別。它是先生奮斗的成果,是一個文化人的歷史責任感開出的繁花。今天我才領悟到老師當年那句話的苦心。我要用心把自己的畫畫好,以表達內心對老師的摯愛與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