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曉波
無論你是否讀過雷鋒日記,無論你是否讀懂雷鋒精神,當你看到一個找不到媽媽的孩子在哭泣時,一定會產(chǎn)生幫助他的想法;當你看到一位步履蹣跚的老人過馬路時,一定會產(chǎn)生攙扶他的沖動……問題在于你是否像雷鋒當年那樣,在“心動”的同時也“行動”了。
每個人的內(nèi)心,都流動著一條愛的大河;每個人的脈管,都奔涌著愛的暖流。孟子說:“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在絕大多數(shù)人的心中,其實都有一個雷鋒。實踐告訴我們,即使是思想多元、價值多樣的社會轉(zhuǎn)型期,人們也依然沒有改變對雷鋒精神的追尋和向往,反而更加感受到雷鋒精神的彌足寶貴。只要我們將心比心,用心聆聽,就一定能感覺到自己心中也有個雷鋒。
然而,或因私利的考量,或因現(xiàn)實的無奈,不缺“心動”缺“行動”的情景時常在上演:有的人擔心扶起倒地的老人會被倒打一耙;有的人顧慮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反而引火燒身。天長日久,愛心的河流逐漸阻塞了,滾燙的熱血慢慢冷卻了。于是,一些人心中的雷鋒就一直停留在心里,轉(zhuǎn)化不成實實在在的行動。
雷鋒精神不論有多崇高的價值,也不論彰顯多高尚的大愛,它的“原點”都很簡單而質(zhì)樸,就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心里很快樂。這種感覺其實很多人都有,代表著一種心靈的溫度,雷鋒體現(xiàn)的就是這種溫度。老一輩革命家謝覺哉說得好:“雷鋒同志是平凡的,任何人都可以學到;雷鋒同志是偉大的,任何人都要努力才能學到。”每個人都是一滴水,也都有可能升華為雷鋒式的“一滴水”。
“國家和人民需要你的時候,能站出來的,都是英雄。”這是一位“草根英雄”的心聲。心動和感動只是起點,行動才是一切。當我們真心去奉獻,感動就會如約而至;當我們用行動去傳遞,愛心就會春暖花開;當我們喚醒心中的雷鋒,就不會旁觀,不會膽怯,不會明哲保身,不會精于算計。正是因為人們有著這樣一種心靈的守望,所以才會呵護道德良知,激賞慈行善舉,并用自己的點滴行動托舉整個社會向上向善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沒有哪一種生命比活在人們的心中更長久,沒有哪一種精神比存在于人們的行為中更不滅。一個個“最美戰(zhàn)士”“最美老師”“最美媽媽”,一個個捐助的故事、敬老的佳話、見義勇為的壯舉,展示了他們的“雷鋒”形象,傳遞著一種心靈的溫度,形成了崇德向善的時代風尚和主流價值。這也啟示我們,學雷鋒并非高不可攀,只要行動起來,人人皆可成雷鋒。
責任編輯 士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