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曉音
在今年中央電視臺的《春晚》上,影星趙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受到了滿堂喝彩。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桐城六尺巷”竟成了旅游的熱門景點,《六尺巷》成了許多地方群眾傳唱的經(jīng)典歌曲?!鞍轃o限大,和諧詩中藏”,《六尺巷》以普普通通的語言,呼吁人們以平等、理性的態(tài)度對待鄰里,彼此之間留點分寸、留點距離,“街坊鄰里常相親,一段佳話永流芳”,自然是讓人回味無窮。
我丈夫的祖籍在安徽安慶,夫家的老人給我講了許多六尺巷的故事:《六尺巷》中的主人公張英(1637—1708),字敦復(fù),號樂圃,桐城(今屬安徽安慶)人,是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員,官至保和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軍機大臣等要職。張英一世勤勉、為官清廉,雖官居高位,但他不以勢凌弱,注意和善友鄰、禮讓待客。話說一日,居住在原籍的家人,為與鄰家爭宅居地,寫信告到北京,張英見信后,賦詩一首:“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dāng)年秦始皇?!奔胰丝吹酱嗽?,立即后退三尺再筑墻,而鄰家得知情況后。同樣深受感動,將心比心,也將院墻后移了三尺,就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我家兩堵墻,前后百米長,德義中間走,禮讓站兩旁。”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等一整套民族傳統(tǒng)文化,歌曲《六尺巷》用最簡樸的語言,贊頌了這種鄰里相敬禮讓的民族美德,褒揚了寬厚待人的德義文化?!白咴诹呦铮牌殴庥坝洃浿t讓,爭來爭去爭的是理,斗來斗去斗的是氣,三丈高墻兩尺厚,一個理字謙讓中?!比松谑溃付帱c灑脫,少點較真、多點寬容,少點刻薄,因為寬容不僅可以帶來和諧和安寧,而且還能夠保持人際關(guān)系的融洽,贏得尊重和友誼??梢院敛恢M言地說,和諧是民族之幸,謙讓是鄰里之福,《六尺巷》贊美了謙遜禮讓的社會風(fēng)尚,“一個理字謙讓中”,就是一種最基本、最直接、最樸素的民族傳統(tǒng)美德教育。
習(xí)近平總書記曾強調(diào)指出:“對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規(guī)范,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保ㄒ?014年2月27日《人民日報》)如今,全社會在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老百姓傳唱《六尺巷》,就是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所以《六尺巷》所傳承的深遠意義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