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裴煌
?
大本鐘:倫敦地標
文/裴煌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英國故事片《三十九級臺階》在中國轟動一時。影片以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為背景,虛構(gòu)一出平民卷入間諜戰(zhàn),最后延緩戰(zhàn)爭爆發(fā)的精彩情節(jié)。影片懸念迭出,撲朔迷離,特別是在影片結(jié)尾,漢納以雙手吊在大本鐘指針上挪動,身體懸掛在半空中的驚心動魄的場景,將矗立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西岸、威斯敏斯特橋畔的大本鐘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了。
大本鐘是英國議會大廈(威斯敏斯特宮)鐘樓上的報時鐘的昵稱,它是倫敦的傳統(tǒng)地標。英國議會大廈是19世紀中期英國最主要的哥特式建筑,原是薩克遜親王愛德華的威斯敏斯特行宮的一部分。1834年的一場大火將其大半燒毀,英國王室決定重建,歷經(jīng)二十多年于1860年建成。大廈建立在泰晤士河畔一個近似于梯形的地段上,主體部分沿著南北方向呈平行展開,占地三公頃。大廈是一組龐大的建筑群,由11個院落構(gòu)成,各個部分之間分段相連,形成許多內(nèi)院。平面呈八角形的中央大廳是整個大廈的樞紐,從這里可以前往上院和下院。上院與下院的建筑加入了諸多的哥特式建筑元素,細部裝飾復雜繁瑣,強調(diào)垂直線條及華麗的外觀,那些垂直的尖拱形窗戶,立面豎直向上、寬窄各異的裝飾性線條,屋頂上方尖尖的小塔,其瑰麗細膩的裝飾效果賦予了建筑獨特的浪漫主義氣息。位于北端的是一座鐘樓,大本鐘就屹立其上。隔河眺望英國議會大廈,只見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著氣勢宏大的建筑,從遠處傳來鐘樓悠揚的鐘聲,眾多的尖頂和雉堞在濃厚的倫敦迷霧中隱現(xiàn),你不得不贊嘆英國議會大廈的宏偉壯麗和大本鐘的昂揚挺拔,整個建筑充滿了無窮的生命力。
大本鐘高98米,重13.5噸,它有4個巨大的鐘面,每個鐘面直徑達6.8米,由312塊乳白色玻璃鑲嵌而成,每一塊玻璃面積有2平方米。在鐘塔里面安裝巨大的鐘擺,時針2.75米長,分針4.27米,這些銅制的空心指針每件都重200磅。大本鐘的心臟是鐘室,鐘室很小,安裝著一座16英尺高的復雜裝置,包括齒輪、杠桿和滑輪。大本鐘懸掛在一根粗鋼梁上,鐘聲是從順著螺旋形樓梯往上50英尺處發(fā)出的。從塔底到塔頂共有393級臺階,而影片取名為“39級臺階”,可能是鐘樓的鐘室里螺旋形樓梯的臺階數(shù)。鐘聲非常洪亮,以至于英國廣播公司第一次裝在鐘樓里的擴音喇叭竟被震裂?,F(xiàn)在,有兩個擴音喇叭裝在離大鐘有一段安全距離的梁上,向兩英里以外的廣播大樓傳音。
大本鐘盡管鋼筋鐵骨,體型龐大,裝置復雜,但走時精確。建造之初,英國皇家天文官就要求每個鐘點的第一響準確到誤差不超過1秒,對于這個帶著笨重的機械敲擊裝置、指針暴露在風吹雨打之中的巨鐘而言,這個要求是極為苛刻的。格林尼治皇家天文臺除了每天兩次以電報核對大本鐘的走時,還用“便士”來校對時間,即通過增減鐘擺上方設(shè)置的錢幣來調(diào)整走時的快慢,比如:增加1便士硬幣就相當于一天調(diào)快了0.4秒;取走一枚半便士硬幣,就會在兩天內(nèi)慢1秒。看來“時間就是金錢”在大本鐘上得到了體現(xiàn)。從1859年7月11日起,大本鐘根據(jù)格林尼治時間每隔一小時敲響一次,至今超過一個半世紀。倫敦政府每隔五年要對大本鐘實施維護,包括清洗鐘體、更換大本鐘的報時輪系和運轉(zhuǎn)輪系等。大本鐘曾兩度裂開而被重鑄,但如今其鐘聲仍然清晰動聽。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長水河農(nóng)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