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陸
一次去紐約參加時裝周后,劉雯有了一段假期,她選擇了去亞利桑那州自駕游,想沿93號州際公路游歷胡佛水壩。這一臨時決定,讓她歪打正著地收獲了一段比體驗水壩更終身難忘的回憶。
在路過納科小鎮(zhèn)的時候,路邊有人在打排球。比較奇特的是,沒有排球網,取而代之的是一個足有4米高的鐵絲圍欄,圍欄那邊倒是比較規(guī)矩的排球場地,但劉雯所在的這邊則根本沒有場地可言,一群人大呼小叫地站在公路上傳球接球。沒有什么排球規(guī)則限制,兩邊上場的都遠不止6個人,好幾十號人熙熙攘攘地擁擠在一起。
這么堂而皇之地違章占道,竟然沒人制止,而且每個路過的司機都搖下車窗,笑瞇瞇地觀賞,甚至還有人停下車加入進去。劉雯也動了好奇心,在路邊停好車后走過去湊熱鬧。
這樣的排球賽當然沒啥競技性,大伙不像在打球,倒像是在聯(lián)歡,個個都大呼小叫地笑著跳著,如同過節(jié)一般。在身邊一位男士的解釋下,劉雯方才明白:別看各方面設施都不完備,但這可是一場標準的排球國戰(zhàn)——作為排球網的圍欄就是美國與墨西哥的國境線,這個排球場一半屬于墨西哥,另一半屬于美國,在這兒打排球,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大賽。很多普通民眾都會驅車來此過一把癮,因為這里可算是全世界門檻最低、對水平毫無限制且娛樂性最強的國際賽場了。
一個中國人代表美國隊,跟墨西哥隊比賽,而且還是在國境線上開賽,這個事兒跟任何朋友說起來,對方都聽得津津有味。這也讓劉雯有了一種沖動,全球這么多國家相互接壤,想必與納科小鎮(zhèn)的特色國境線不分軒輊的還有不少,若能逐一體驗該是多么獨特啊!
不久,劉雯去歐洲。一個朋友告訴她,歐洲很多國家之間的國境線更加零距離,也更值得去走走看看。劉雯工作結束后直飛西班牙巴塞羅那,以這里作為起點,目的地是葡萄牙。
葡萄牙位于歐洲大陸西南角,歐洲的大地在這里結束,浩瀚的大西洋從這里開始。有一句很著名的詩形容葡萄牙:地盡于此,海始于斯。因為位于大陸角落,所以葡萄牙只有一個鄰居——西班牙。這兩國的邊境線1000年來從未變更過,也是歐洲現(xiàn)存最古老的。開車從西班牙去葡萄牙,人們壓根沒有出國的感覺,因為一沒邊檢二沒安檢,在不知不覺中就跨過了國境。如果想體驗切身的跨國經歷,也有別的辦法,別開車,飛過去——不是坐飛機,而是沿著一條飛索飛越國境線。
瓜迪亞納河是兩國之間的界河,在這條河上有跨國飛索,人們只要扣好保險繩,抓住飛索,腳輕輕一蹬地面,在撲面而來的清風吹拂中,瓜迪亞納河就從腳下越過,等到再次腳踏實地時,就已經踏上了另一個國家的領土。
劉雯還體驗過更加輕松便捷的跨國方式,那是在瑞典和挪威邊界。因為地處北歐,劉雯在冬天來此,本以為人跡罕至,沒想到當她抵達挪威哈爾登時,發(fā)現(xiàn)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竟然將這里塞得滿滿當當——都是來體驗獨特的跨國“違法”的。
有一條不到5米寬的雪道正好是瑞典和挪威的國境線,以雪道中線為界線,一邊屬于挪威,另一邊屬于瑞典。更有趣的是,兩國對于雪地機動車有著不同的法律規(guī)定——挪威嚴禁騎行雪地機動車,而在瑞典則是合法的。這種近在咫尺卻截然不同的法律規(guī)定,勾起了無數(shù)人的好奇心。每年都有數(shù)以萬計的異國游客專程來此,在瑞典租上一輛雪地機動車沿著雪道騎行,騎著騎著就情不自禁越過中線騎上挪威的領土,然后再哈哈大笑地回到瑞典的領土,傷佛一個惡作劇得逞的孩子。
除了騎雪地機動車外,劉雯還在瑞典的托爾尼奧高爾夫球俱樂部打了一場高爾夫球。因為這個俱樂部的球場值得體驗——它的18個球洞只有9個位于瑞典,另外9個則位于與瑞典接壤的芬蘭。揮桿之間,便跨越了國境。
劉雯還順道去了趟位于比利時與荷蘭國境線上的巴勒小鎮(zhèn)。作為全世界最有意思的飛地,小鎮(zhèn)分為許多小塊飛地,在飛地中又存在飛地,這里有比利時飛地22個,荷蘭飛地8個,為了區(qū)別這些飛地,小鎮(zhèn)里隨處可見畫在地上的國境線,但這些國境線基本上形同虛設。
巴勒小鎮(zhèn)上有一家咖啡館,端端正正位于國境線上,咖啡桌就擺在國境線上。在這里點上一杯咖啡,往左靠,是在比利時喝咖啡;往右靠,變成在荷蘭喝咖啡了。端杯咖啡,身跨兩國,多么獨特!
巴勒小鎮(zhèn)的一家旅館,它的大門正中間就是兩國的國境線。于是,這棟房子就有了比利時和荷蘭兩個不同的通信地址以及一左一右兩個分屬兩國的門鈴。凡是來此地的游客,都會做一件事——站在比利時國土上按響位于荷蘭境內的門鈴,然后站到荷蘭的領土上按響位于比利時境內的門鈴。旅館老板似乎早已經習慣了游客們的跨國敲門方式,自己搬把椅子坐在門口,笑瞇瞇地聽著自家旅館的門鈴響個不停。
劉雯忍不住在這家旅館住了下來。在房主大叔請她喝了一杯自釀啤酒后,她在這家旅館多住了一個星期,因為她從老板那里得知了一件不得不嘗試的好玩事情——自己給自己寄信,投進荷蘭郵筒的寫比利時的地址,投進比利時郵筒的寫荷蘭地址。雖然起點和終點是同一家旅館,但因為這封信變成了國際郵件,必須要等上一個星期才能收到。
劉雯覺得最有親和力的國境線,是美國與加拿大。因為加拿大對于美國基本不設防,這兩國又是互免簽證,所以國境線透出一股子親熱的味道。
好比赫斯克爾圖書館和歌劇院,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筑,一樓是圖書館,樓上是歌劇院。雖然不大,卻是標準的跨國建筑——一半在美國佛蒙特州,一半位于加拿大魁北克省。
如果加拿大公民想在圖書館借書,就必須出國,因為圖書館的出入口位于美國境內。借還書處和幾乎所有的圖書,都在加拿大的地盤上。一個加拿大人要在這里借本書,從進門到找到書籍辦好借閱手續(xù)然后回家,必須得經歷出國、回國;再出國、再回國。
更有趣的是位于二樓的歌劇院,觀眾席的座椅位于美國,但舞臺屬于加拿大。劉雯特意在這里看了一場歌劇。老實說她并不喜歡歌劇,但坐在美國境內看加拿大人演戲,還是讓她覺得值得耐心觀賞。
在美國緬因州和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邊境線上,坐落著為數(shù)不少的私人住宅。因為地理位置獨特,這些房主們也樂于敞開大門歡迎參觀。劉雯去過的最奇特的一家,是廚房和臥室被國境線一分為二。房主告訴劉雯,他們家每天都在美國做飯然后在加拿大吃,頓頓都是跨國大餐。比吃飯更讓他們津津樂道的是,他們睡覺時也是橫跨兩國,頭在加拿大,腳在美國。
唯一的苦惱是,家具不能隨意挪動,因為房間內凡安置在加拿大境內的陳設必須購自加拿大,安置在美國境內的則必須購自美國,否則就要繳納進口稅。不過這只是法律規(guī)定,偶爾偷偷地干點兒走私的小壞事,全家人就都樂不可支,覺得這體驗是全球獨一份。
走的地方多了,劉雯經驗豐富了,橫跨三國也不難。在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奧地利的交界處,是一張三角形的桌子,桌邊還有配套的長凳。劉雯在這里兜兜轉轉的時候就想,要是能約上兩個朋友,一人坐一方來一場斗地主,就是一場標準的國際大賽了。
在德國亞琛,德國、荷蘭、比利時三個國家的分界點是一個街心公園,除插了三根國旗外,壓根看不出有國境線的嚴肅。劉雯心想,如果廣場舞大媽們在這里來上一曲,會不會頗有國際舞蹈大賽的風范呢?
跨國體驗多了,劉雯就玩得更進一步,來了次跨大陸板塊。她專程去了一趟冰島,玩了一次潛水。下潛到水下25米,就能夠潛入一道巖石裂縫。這道裂縫,就是北美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穩(wěn)住身體后,她張開雙手,左手北美右手亞歐,這種同時拳打兩個大陸板塊的潛水體驗,誰能有?
與之不分伯仲的,是腳踩兩個半球。厄瓜多爾的首都基多被稱為世界中線之城,因為赤道正從這座城市穿過。該地也特別引以為榮,在地面上用一條紅線明確標出了赤道的位置。游人只需張開雙腿橫跨這條線,就是終身難忘的腳踩南北兩個半球的個人體驗。
在國際大都市工作,在國境線上消遣,這,便是劉雯的玩樂之道!
編輯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