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叔
我認識一位環(huán)游世界的土豪,當我問他:“你去過那么多國家,肯定見多識廣吧?”沒想到,他一拍大腿,說:“全世界都差不多?。》孔?、樹、山、水,吃吃吃、買買買、拍拍拍,都一個模樣?!彼倪@番話,給了我這種日?;顒臃秶怀^500米的窮屌絲無限的安慰:原來全世界都差不多啊,那我天天宅在家里,也不會有什么損失嘛!但后來我發(fā)現(xiàn),人與人眼中的世界,其實是不一樣的。
事情的起因是我大學的同學來杭州旅游,我?guī)ス淞斯湮骱?。走了半小時,我們拐進一個很冷清的小祠堂,旁邊有導游說這是于謙祠。提到于謙,我的第一反應是和郭德綱說相聲的那個胖子。但我同學倒是面色凝重,走了進去,二話不說就跪下了,嚇得我一激靈,拽著領子把他拎起來:“又不是你祖宗,多丟人?!彼麤_我笑笑,說:“一會兒就好,我很快就完事兒?!焙髞砦覇査麨槭裁匆@樣,他說讀了不少和于謙有關的書,覺得他真是了不起,想來瞻仰一下。我當時一百個不理解,直到我開始讀明史,看到于謙那一卷時,才多少明白他的感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話你一定不會陌生。有趣的是,“讀萬卷書”是放在“行萬里路”前面的。換句話說,如果旅游時,你不了解景點背后的故事,即便住著再舒服的旅店,享用再豪華的套餐,也只會是走馬觀花,對著鏡頭齜著牙,洗滌不了心靈,也升華不了靈魂。面對同樣一件事、一個物品、一處景點時,你了解得越多,看到的就一定越多。你懂美術,走在路上看見的光與影都與別人眼中的不同。你懂音樂,就能輕易分辨曲調(diào)中的每一種樂器,腦補出樂隊的樣子。當然,如果你了解某些景點的深層含義,旅行也容易帶來更多樂趣。
我有一位同事,酷愛書法,抽空去了一趟王羲之故居后,自嗨得不行,和我說五星推薦,不滿意你回來砍死我。后來我去了,回來差點兒砍死他。一個破池子旁立了口水缸,還對我說五星推薦?但話又說回來,我雖然欣賞不了,卻特別能理解他的感受。這與在于謙祠虔誠下跪的那些人如出一轍,在他們眼中,這些景點代表著歷史、文化和故事,而不是亂石、朽木、自拍和美圖秀秀。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連本該返璞歸真的旅行,也充斥著攀比與銅臭味。人們來了又走,拍幾張美顏照發(fā)到朋友圈,表示朕已來過,你們這些沒去過的都是窮屌絲。于是他們在本該肅靜的祠堂里也要大聲喧嘩,在名人的陵墓前都要爭著搶著按快門,三二一茄子。這樣真的合適嗎?
如果你已經(jīng)定好了旅行目的地,請先試著去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拿幾本書認真閱讀,聽聽景點背后的故事。只有這樣,當你去參觀兵馬俑時,才會心存敬畏,只有這樣,當你身處故宮時,才能感嘆那里的一磚一瓦都曾是帝國的心臟。
【素材運用】如果你的旅行只剩下吃吃吃和拍拍拍,那旅行對你而言,只是走馬觀花,只是占據(jù)了你相機的內(nèi)存,并不曾浸潤你的思想。不知從何時開始,太多的曬照攀比使人忘記了旅行本來的意義。是時候該慢下來了,只有這樣,才能看見人生旅途上不一樣的風景。
【速用名言】
1.一個人抱著什么目的去游歷,他在游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
——法國啟蒙思想家 盧梭
2.人出門旅行并不是為了到達某地,而是為了旅游。 ——德國作家 歌德
【適用話題】學會欣賞;慢生活;旅行與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