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玉雪
?
溫和表象之后的激越求索
GENTLEMAN OUTSIDE, EXPLORER INSIDE
文/劉玉雪
王伯勛經歷了中央美術學院學士、碩士、博士的學習后,在清華大學完成博士后研究?!皩W術型畫家”是對王伯勛實至名歸的稱謂,他提出的“重彩寫意”讓我們看到古代壁畫轉化為現代架上繪畫的模樣。然而,一派溫和只是表象,表象下安置了王伯勛一顆激越的探索之心。
藝術家王伯勛
王伯勛工作室全景
歲末,王伯勛將重彩作品展“平面上的空間”選擇在北京東岳美術館。東岳美術館曾為皇家道館東岳廟的偏殿九天普化宮,現在是隱隱鬧市里的偏安一隅。雖然人群依舊絡繹,但早已從默默祈拜的香客變成靜靜賞畫的觀眾。想必過客心中的虔誠是不會變的,因為王伯勛重彩繪畫里的靜謐是大千世界里的溫存治愈。
錢鐘書在《談藝錄》中有談到,“其言之格調,往往流露本相”?!拔娜缙淙恕钡恼撜{也適用于論畫。二十余幅作品沿四壁依次排開,無論是“滿庭芳”系列中的生活即景,還是“機場北線”系列的紀念碑式的工業(yè)建筑,王伯勛畫中描繪的目之所見竟然都與這座明代古建遺存甚是和諧。追溯緣由,畫面中透露出的沉穩(wěn)質樸與王伯勛溫文爾雅的氣息是分不開的。
說到藝術家的氣質,常識里當代藝術家大都急于塑造一個叛逆張揚的自己,在眾人一窩蜂的把藝術創(chuàng)作當作針砭社會的利器時,王伯勛卻在后沙峪的畫室里進行著日復一日的藝術勞作,他平心靜氣的接受著世界的紛繁變化,淡定的畫著生活的日常。展廳里的燈很亮,畫面里的礦物質色粉顆粒發(fā)著熒熒的光,區(qū)別于工筆重彩的謹小慎微,王伯勛提出的“寫意重彩”讓我們看到了古代壁畫轉化為現代架上繪畫的模樣。
時下,“學者型畫家”幾乎成為一個時髦的標簽,但對于王伯勛而言則是實至名歸的稱謂。 “享受生活、觀照內心”,這兩個看似平淡卻很難做到的境界或許是對王伯勛作品的準確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