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鼎銘
?
黨報的“四性”
◎吳鼎銘
“黨報‘四性’”是中國共產黨黨報理論的一組核心概念的縮略表達,指1942年4月1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的改版社論《致讀者》檢查自己的工作時正式提出關于黨報的四方面的要求,即黨性、群眾性、戰(zhàn)斗性、組織性。
1941年5月15日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書記處起草了《關于創(chuàng)辦〈解放日報〉的通知》,寫道:“5月16日起,將延安新中華報、《今日新聞》合并,出版解放日報,新華通訊社事業(yè)亦加改進,一個委員會管理。一切黨的政策,將經過解放日報和新華社向全國宣達?!彼螅骸啊督夥湃請蟆返纳缯摚瑢⒂芍醒胪炯爸匾刹繄?zhí)筆。各地應注意接收延安的廣播。重要文章除報紙、刊物上轉載外,應作為黨內、學校內、機關部隊內的討論與教育材料,并推廣收報機,使各地都能接收,以廣宣傳,至為至要?!保ā睹珴蓶|年譜》中卷第334-335頁,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5月16日《解放日報》正式出版,創(chuàng)刊號第一版刊登了毛澤撰寫的發(fā)創(chuàng)詞,他指出:中國共產黨的總路線“團結全國人民戰(zhàn)勝日本帝國主義”就是本報的使命?!艾F(xiàn)在是中國存亡絕續(xù)的關鍵,全國一切抗日黨派抗日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對付日本帝國主義這個主要的敵人。中國共產黨是站在這一斗爭的前線的,過去如此,現(xiàn)在還是如此,將來還是如此。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始終是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薄皥F結,團結,團結,這就是我們的武器,也就是我們的口號?!?/p>
《解放日報》為宣傳黨方針政策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版面安排與內容設計方面也存在嚴重問題,其表現(xiàn)就如改版社論所說:“以最大的篇幅供給了國際新聞,而對于全國人民和各抗日根據(jù)地的生活、奮斗,缺乏系統(tǒng)的記載;我們孤立登載著中央的決議指示,領導同志的論文,而沒有加以發(fā)揮和闡明,對于政策和決議的執(zhí)行情形經驗則毫無反映;我們以巨大的篇幅登載枯燥乏味的論文和譯文,而不能以生活活潑通俗易解的文字解釋迫切的問題,對于敵對思想缺乏應有的批評?!本唧w表現(xiàn)在“一版歐洲、二版遠東,三版國內,而黨中央所在地的陜甘寧邊區(qū)卻只占四版的上半版,下半版則是副刊。任何重大新聞報道,一律按上述安排‘對號’入座”,“就連當時毛主席在中央黨校所作的《整頓黨的作風》和《反對黨八股》兩次報告的重要新聞,也只放在三版的左下角?!边@種“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立論空泛”的現(xiàn)狀在1942年共產黨的整風運動中受到了很多批評。(田方《黨報史上光輝的一頁》,《中國記者》1992年第3期)
針對這些問題,1942年2月1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解放日報》問題,毛澤東指出:“報紙要以自己國家的事為中心,這正是表現(xiàn)一種黨性?,F(xiàn)在《解放日報》還沒有充分表現(xiàn)我們的黨性?!督夥湃請蟆窇阎饕⒁饬Ψ旁谥袊箲?zhàn)、我黨活動和根據(jù)地建設上面,要反映群眾的活動,充實下層消息。”(《毛澤東年譜》中卷第408-409頁)同年3月8日,毛澤東為《解放日報》題詞:“深入群眾,不尚空談”。三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博古提出的改造《解放日報》草案。毛澤東提出:黨報是集體的宣傳者與組織者,對黨內黨外影響極大,是最尖銳的武器。要達到改造黨的目的,必須首先改造黨報的工作。報社的同志要了解經過黨報來改造黨的方針,現(xiàn)在報社的同志沒有了解這個方針。報紙必須地方化,要反映地方情形。黨報要反映群眾,執(zhí)行黨的政策。黨性是一種科學,是階級性的徹底表現(xiàn),是代表黨的利益的,無論什么消息都要想想是否對黨有利益。黨報要允許同情者作善意的批評。(同上,第415頁)
1943年4月1日,解放日報編輯部根據(jù)之前的批評與建議,多次討論研究,最終擬定了改版方案,改版的理念和原則以社論形式刊發(fā),題為《致讀者》,由社長博古起草。社論伊始提出“什么是黨報?”這一重要問題,隨后列出列寧、斯大林等人的論述。這類名言不涉及操作方式和實踐手段,因而社論進一步論證了黨報的四性,即黨性、群眾性、戰(zhàn)斗性、組織性,具體內容如下:
(一)黨性:不僅要在對事變做任何估計時都必須直率而公開地站到一定社會集團的立場上,不僅要在自己一切篇幅上,在每篇論文,每條通訊,每個消息……中都能貫徹黨的觀點,黨的見解,而且更其重要的是報紙必須與整個黨的方針黨的政策黨的動向密切相聯(lián),呼吸相通,是報紙應該成為實現(xiàn)黨的一切政策,一切號召的尖兵、倡導者。
(二)群眾性:密切地與群眾聯(lián)系,反映群眾的情緒、生活需求和要求,記載他們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奮斗的事跡,反映他們身受的苦難
和慘痛,宣達他們的意見和呼聲。報紙的任務:不僅要充實群眾的知識,擴大他們的眼界,啟發(fā)他們的覺悟,教導他們,組織他們,而且要成為他們的反映者、喉舌,與他們共患難的朋友。
(三)戰(zhàn)斗性:黨報必須是為著黨的革命方針和路線而奮斗的戰(zhàn)士;報紙必須根據(jù)當前的政治事變而進行熱忱的鼓動,而鼓動的成功,則極有賴于明朗銳利的揭露一切黑暗和腐敗,抨擊一切有害于抗日團結的陰謀和企圖。尤其在思想戰(zhàn)線上,報紙應該進行經常的堅持的思想斗爭,宣傳共產主義的民主主義的思潮,反對一切反動、復古、黑暗、愚昧。同時,報紙亦應該是我們黨手中的有力的自我批評的武器,對于自己隊伍中的錯誤和弱點,黨報應該以實事求是的同志的態(tài)度加以批評和指摘,幫助其克服和改正。
(解放日報1942年4月1日改版第一號)
(四)組織性:響應黨的政府的號召,或者根據(jù)黨的方針倡導各種群眾運動,經常注視和指導運動的展開,具體的幫助各種群眾運動和工農大眾的斗爭。黨報決不能是一個有聞必錄的消極的記載者,而應該是各種運動底積極的提倡者組織者。
(福建師范大學傳播學院講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