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大使館門前。斯特林堡那張巨幅照片就如同路標。指引著。而他的身后,是北京依舊綠色的秋天。藍天白云。林中。這個很“冷”的瑞典人。和他的小胡子。鷹一樣的眼睛,卻承載著,他曠世的憤怒與悲傷。
斯特林堡國際研討會的新聞發(fā)布會將在瑞典大使館的小會議室舉行。一個很北歐式的建筑?;疑拇u墻。到處是通透的玻璃。房間不大。幾排椅子。一個小小的演講臺。簡潔而質(zhì)樸的,但卻異常優(yōu)雅。因為彌漫著咖啡溫暖的濃香。還有漂亮的瓷杯和小點心。不過整個會場中最醒目的卻只有一個人,那就是四處張貼的那些斯特林堡的照片。他就在那些黑白的畫面中。睿智而堅毅地。大概還有他的激情與浪漫。這個一百年過去卻仍不過時的瑞典作家??粗覀儭V袊暮腿鸬涞?。大家就是因他而聚在這里,探求這位偉大作家對人類生存狀況的詰問。
斯特林堡 (1849—1912)是瑞典最著名的劇作家,他一生寫作了62出戲劇,他以表現(xiàn)手法的多樣而稱雄歐洲劇壇,是易卜生之后又一位具有深遠影響的文壇巨擘。無論是他的《父親》《朱麗小姐》,還是他的《一出夢的戲劇》《鬼魂奏鳴曲》,都被看作是最有先鋒性和探索性的作品。在戲劇史上,斯特林堡的劇作從現(xiàn)實主義到自然主義,又從自然主義游弋至表現(xiàn)主義和象征主義,他始終被稱作“現(xiàn)代戲劇之父”。
斯特林堡還是瑞典現(xiàn)代文學的奠基人,瑞典文學史上最杰出的小說家和戲劇家。盡管他生活的時代與今天相差了一個多世紀,但瑞典駐華大使雍博瑞先生仍然用“令人驚異的現(xiàn)代和當代”來形容斯特林堡作品之于今天的意義。一如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奧尼爾曾公開坦言的那樣:“第一次激起我對現(xiàn)代戲劇觀念關(guān)注的,就是斯特林堡的作品?!薄拔曳浅W院烙谒固亓直ξ业挠绊?。他依舊是大師。時至今日,他仍然比我們?nèi)魏稳烁F(xiàn)代,他依舊是我們的前行者。”
此次斯特林堡國際研討會是瑞典大使館“2005——斯特林堡在中國”的系列活動之一,主辦方除了北京大學世界文學研究所、瑞典駐華使館,還有極富盛名的瑞典學院、人民文學出版社,以及中國翻譯協(xié)會。而來自瑞典學院的三位諾貝爾文學獎資深評委,前任常務秘書長斯圖爾·阿蘭、博·拉爾夫,以及著名漢學家馬悅?cè)幌壬餐W臨北京,也堪稱前所未有。這三位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到來,無疑會引發(fā)新一輪關(guān)于中國作家能否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討論,這畢竟是中國文壇長久以來的一個一直難以釋懷的“情結(jié)”。
大使雍博瑞先生款款走來。一副很平和自然的風度。他致辭說,大家來到這里,一定和斯特林堡有著各種各樣的聯(lián)系。大使言談話語間充滿了對他祖國的這位大師的熱愛和崇敬。他說斯特林堡是瑞典最熾熱的火焰。這火焰至今仍在燃燒,并且燒到了中國。他歡迎大家來到斯特林堡的世界,他說斯特林堡就是中國的魯迅,一旦你被他感染,他就會一輩子纏繞著你。
“瑞典最熾熱的火焰”,無疑這是關(guān)于斯特林堡的最美的意象,也是最準確、最熱烈、最深邃的比喻,充滿了理想主義的光芒,就如同斯特林堡燃燒的一生。
發(fā)布會上來自中國的作家、學者先后發(fā)言。余華、李銳、趙白生、李之義,以及兩天之后研討會上的莫言,無不做了精彩的發(fā)言。
是的,說不盡的斯特林堡,我在我的致辭中說:
我們今天來研討這位距今一百多年的瑞典作家斯特林堡,我們首先要面對的是,斯特林堡之于今天世界的意義,尤其是之于今天中國文壇和戲劇舞臺的意義。所以我們會問,斯特林堡先生是否已經(jīng)過時?
我女兒就讀于波士頓大學傳媒學院電影制作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她告訴我,在編劇課程中,老師要求學生必須閱讀的最重要作品之一,就有斯特林堡的《朱麗小姐》。由此足見斯特林堡的永恒。他的戲劇不僅推進了現(xiàn)代戲劇的發(fā)展,甚至對電影的影響也是深遠的。
所以,斯特林堡是前衛(wèi)的,因為他在一百年前提出的現(xiàn)代主義思想至今依然先鋒。斯特林堡是博大的,因為他深厚的學養(yǎng),以及對各種文體的革命性嘗試。斯特林堡是執(zhí)著的,因為他將文學創(chuàng)作視為畢生的理想,于是碩果累累,著作等身。斯特林堡是激情的,這不僅表現(xiàn)在他生命的波瀾壯闊中,也表現(xiàn)在他飽滿澎湃的文字里。斯特林堡還是藝術(shù)的,因為他不單單創(chuàng)作了那些彌久不衰的藝術(shù)作品,也讓自己跌宕起伏的生存本身成為藝術(shù)。
中國文壇歷來尊重那些代表著先鋒思潮的藝術(shù)家。所以我們要感謝瑞典大使館作為文化工程將斯特林堡先生介紹到中國來。感謝中國杰出的翻譯家們,有了他們,才能讓中國作家與世界文壇息息相通……
發(fā)布會熱烈而流暢地進行著。講臺后面的那面玻璃墻外已是一片蒼勁的暮色。于是想到那些我們所熱愛的并給了我們深刻影響的瑞典藝術(shù)家們,譬如《長襪子皮皮》的作者林格倫,譬如默片時代美麗而神秘的電影皇后嘉寶(她也曾演過斯特林堡的《克里斯蒂娜女皇》),再譬如我無比熱愛的那位影響了幾代電影人的瑞典導演伯格曼,我至今不忘當年看他的《野草莓》時那種震撼感動的感覺。而伯格曼在最初進入戲劇界時,也是伴隨著閱讀斯特林堡的劇本而開始編劇和導演的。
于是在得到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 《斯特林堡文集》時,最先閱讀的就是他一幕幕令人震撼的經(jīng)典劇作。于是仿佛自己又回到了那個在劇院長大的時代。想起那時候總是坐在舞臺下等候著紫絨大幕徐徐拉開。
有記者提出既然斯特林堡是瑞典的驕傲,那么瑞典為什么不給屬于自己的這位天之驕子頒發(fā)諾貝爾文學獎呢?
于是儒雅的阿蘭走上來,他充滿敬意地為他的這位同鄉(xiāng)正名。他說諾貝爾文學獎的標準之一就是理想主義,而斯特林堡時代的理想主義是保守的,只有信奉上帝、國王、家庭才合乎理想主義的原則。充滿了反叛精神的斯特林堡自然不符合那個時代文學獎的標準,和諾貝爾文學獎失之交臂也就在意料之中了,為此瑞典皇家學院至今仍承受著輿論的譴責。
接下來的提問就偏離了斯特林堡,既然三位瑞典學院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在場,那么中國作家能否獲獎就是無論怎樣躲也躲不開的問題了。于是評委中唯一懂得漢語的漢學家馬悅?cè)幌壬叩街v臺,用他嫻熟的漢語說,翻譯是最大的問題,而好的譯本尤為重要。后來馬先生也曾說過,中國作家實在不必太看重這個獎項,那不過是世界北邊的一些人在做的一件事情而已……
發(fā)布會后在隔壁大使的官邸晚宴。在通往大使宅邸的路上,再度看到那張佇立在路邊的大幅斯特林堡畫像。在昏暗中仍舊依稀可見的是斯特林堡身后的樹叢。斯特林堡頑強地獨自堅守在此,盡管顯得有些孤獨。那種斯特林堡在林中的感覺真是好極了,一種蒼涼中的勇敢和堅毅,一派黑暗中的悠遠與深邃。我情不自禁地拍下了這動人的景象。后來雍博瑞大使走過來,他或許也覺出了這意境的感人,便為我拍下了與斯特林堡合影的照片。
轉(zhuǎn)天的斯特林堡研討會在北京大學民主樓正式開幕。來自不同國度的闡釋,讓斯特林堡變得更加豐富起來。對這種有著很深的思想含量的會議我從來心向往之,以為這不僅是發(fā)表自己觀念的舞臺,也是得以獲取思想精髓的園地。
我的發(fā)言被安排在下午的第一個單元。這個單元由瑞典學院的評委之一博·拉爾夫和優(yōu)雅的北大教授孟華主持。我發(fā)言的題目是《為斯特林堡辯護》,因為我不能像歷史中的一些評論家那樣,認為斯特林堡對女性的態(tài)度是鄙視并且仇恨的。
在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斯特林堡對女性的“不恭”無非是斯特林堡對他日常生活(男人和女人所組成的)的某種抱怨。他覺得自己受到了傷害,于是反抗,而他剛好又是一位作家,所以便以戲劇的方式寫了下來,借以平復那顆因破碎而流血的心。
斯特林堡對女性的貶低態(tài)度,在很大程度上因為他與之有過婚姻的三個女人都是職業(yè)女性。她們因愛情嫁給了斯特林堡,卻不愿因愛情而留在家中。而以斯特林堡這樣思想銳敏、學養(yǎng)深厚的文化精英,他所接觸的只能是那些有著職業(yè)追求并有著知性和智慧的女性。他于是欣賞她們,愛她們,這或許就是斯特林堡先生婚姻悲劇的開始,也就是后人詆毀他鄙視女性的緣由。這是斯特林堡不能擺脫的怪圈。他既不能改變自己欣賞進步女性的態(tài)度,亦不能改變自己當這些女人追求理想時的不平衡。所以斯特林堡是不幸的。不幸就在于他根本無法走出自己。
縱覽斯特林堡恨愛交加的一生,發(fā)現(xiàn)這位作家寫作的激情、創(chuàng)作的靈感,乃至于生存的動力,其實都是來自女性。有了第一個妻子就有了《朱麗小姐》和《瘋?cè)宿q護詞》這樣的杰作;而有了第二個妻子就有了《到大馬士革去》那樣的篇章;有了第三個妻子,也才有了《克里斯蒂娜女皇》那樣的不朽之作。所以在某種意義上,斯先生與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是功利性的。他越是恨,也就越有了創(chuàng)作的激情和動力。在前臺(現(xiàn)實生活中),他與這些女人們生死角逐;而到了后臺(他的書桌前),他便把對她們鞭辟入里的評判轉(zhuǎn)手變成自己作品的內(nèi)容。試想,如果沒有女人們帶給斯特林堡的這些痛與怨,還會有他那些膾炙人口、彌久不衰的作品嗎?
我們的研討單元結(jié)束后,拉爾夫先生走過來和我握手,并對我說,你的發(fā)言非常有意思。于是我知道了北大的同聲傳譯是怎樣的精彩,沒有他們,我們的觀點就不能準確地被傳達。后來瑞典國家現(xiàn)代藝術(shù)館館長歐勒·格蘭納夫先生和瑞典斯特林堡學會會長博耶·梅道爾先生也都認同我的觀點。他們說,是應該從斯特林堡對女性態(tài)度的批評陰影中走出來了。
研討會的氣氛熱烈而理性。在眾生的合唱中,研究者們用不同的音調(diào)和色彩,各自重塑了自己心中的斯特林堡。盡管斯特林堡在這場一百年后關(guān)于他的研討會中是缺席的,但是他卻在人們闡釋的語言中獲得了新的存在。
伴隨著研討會的還有兩場斯特林堡戲劇的演出。這也是斯特林堡與眾不同的地方,人們不僅能平面閱讀斯特林堡的文字,也能立體地觀看斯特林堡的情懷?!陡赣H》由瑞典學成歸來的趙立新導演并主演。在有點瘋狂的表演中,趙立新終于將他自己版本的那個《父親》呈現(xiàn)了出來。而《被燒毀的庭園》完全由北大學生表演,在一個室內(nèi)籃球場的中央,簡陋的舞臺布景,黑色的T恤服裝,但我們還是身臨其境般地看到了斯特林堡到底想要說什么。應當說這兩出戲劇都有他們的追求,包括在形式上與眾不同的種種探索。
總之舞臺上的表演讓那個早已逝去的斯特林堡變得可感可觸,四周的觀眾也隨之亢奮,以至于演出結(jié)束很久以后,人們還意猶未盡地,在北大的籃球場中興奮地交談……
關(guān)于斯特林堡的話題持續(xù)了短暫而漫長的四天。一次充滿了激情的有著思想和藝術(shù)含量的研討。被燃燒著。斯特林堡這團最熾熱的火焰。然后是北大的秋風。在校園內(nèi)。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