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雅黎,姚 振 ,李 洲,楊 孝
(1.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河南南陽 473132;2.中國石化河南油田油氣技術服務公司;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油藏評價處)
春光油田熱采井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降黏工藝研究
武雅黎1,姚振2,李洲1,楊孝3
(1.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術研究院,河南南陽 473132;2.中國石化河南油田油氣技術服務公司;3.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油藏評價處)
摘要:在春光油田1 000 m左右深度的特、超稠油油藏開采過程中,隨著井筒溫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大,油井無法維持生產,同時對地面輸油造成困難。為此研究應用了熱采井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降黏工藝,利用蒸汽吞吐區(qū)管網內的高熱焓蒸汽作為雙空心桿內循環(huán)介質,實現(xiàn)井筒和地面降黏,通過建立數(shù)學模型,計算出循環(huán)蒸汽量、壓力和溫度等參數(shù)。該工藝和電加熱工藝比較,日運行費用節(jié)約60%以上,為實現(xiàn)中深特、超稠油經濟有效開采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關鍵詞:春光油田;特、超稠油;井筒降黏;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
特、超稠油在開采過程中,隨著流動中溫度降低,原油黏度增大,逐漸失去流動性,使油井無法維持生產,生產中需要采取井筒降黏措施。目前春光油田中深層特、超稠油井井筒降黏采用電加熱和井筒摻稀工藝。電加熱工藝存在能耗高、不能實現(xiàn)注采一體、起下管柱作業(yè)成本高等問題;井筒摻稀工藝存在輕質油和重質油混合后變?yōu)橹匈|油、銷售價格降低等問題。因此,針對中深層特、超稠油目前井筒降黏工藝成本高問題,開展了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加熱工藝研究。
1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降黏工藝原理
抽油機井雙空心桿熱流體閉式循環(huán)舉升工藝原理是:熱流體注入同軸式雙空心桿的空心通道,流至雙空心桿尾端,再進入另一個通道,在抽油桿上下運行過程中,熱量經空心桿傳遞給環(huán)形空間中的原油,達到增溫降黏、改善其流動性、提高油井舉升效果的目的,保證油井的正常生產。整個過程中,由于循環(huán)熱流體不進入井筒,所以該工藝為閉式循環(huán)工藝。
本工藝利用蒸汽吞吐區(qū)管網內的高熱焓蒸汽作為雙空心桿循環(huán)介質,從空心桿進入后加熱井筒流體,而從空心桿返出的蒸汽(熱流體)進入回油管線,利用余熱再次實現(xiàn)輔助地面降黏的目標,工藝流程見圖1。
2蒸汽循環(huán)參數(shù)設計
蒸汽循環(huán)參數(shù)設計關鍵有兩點:一是井筒要加熱到什么溫度,二是如何計算蒸汽參數(shù)。
圖1 工藝原理圖
2.1井筒加熱溫度確定
井筒加熱溫度確定的目標是能滿足油井正常舉升。實現(xiàn)正常舉升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上沖程時,抽油機最大懸點載荷能夠滿足抽油機機型要求。春光油田現(xiàn)場抽油機均為CYJ10型抽油機,額定載荷為100 kN,因此計算時,設定最大載荷小于100 kN。二是下沖程時,抽油桿下行能夠克服稠油的摩擦阻力。
蒸汽吞吐井生產初期井筒溫度高,不需要采取井筒降黏措施;生產到中后期,井筒溫度下降,原油黏度增加,摩擦力增加,舉升困難,需要采取井筒降黏措施。
結合春光油田生產參數(shù)(見表1),計算結果表明,當空心桿下入深度為900 m,既滿足最大載荷,又能克服下行阻力時井筒液體黏度為1 780 mPa·s,見表2。
表1 油井生產參數(shù)
表2 滿足舉升條件時井筒流體黏度值
結合春光油油田原油黏溫測試數(shù)據(jù),原油黏度為1 780 mPa·s時,井筒流體的平均溫度為80.6 ℃。
2.2循環(huán)參數(shù)計算
計算雙空心桿循環(huán)蒸汽量參數(shù),需要結合井筒傳熱分析,建立熱傳導模型,即建立井筒流體溫度計算模型,依據(jù)模型計算滿足井筒溫度要求條件的蒸汽參數(shù),包括蒸汽壓力和蒸汽量。
2.2.1建立井筒流體溫度計算模型
井筒結構主要是由雙空心抽油桿、隔熱油管、套管、水泥環(huán)、封隔器等幾部分組成,其結構如圖2所示。蒸汽溫度高于周圍地層溫度時,空心桿中所循環(huán)蒸汽的熱量會有一部分沿徑向通過雙空心桿、隔熱油管、套管、水泥環(huán)傳至地層,造成徑向熱量損失。
根據(jù)熱量守恒原理和傳熱學理論,建立正循環(huán)方式下井筒中流體的溫度計算模型。
2πr6K2(Tout-Tfout)
圖2 井筒結構示意圖簡圖
2πr8K3[Tfout-(T0+ml)]
式中:G——注入蒸汽速率,kg/s;Lv——蒸汽的汽化潛熱,J/kg;x——蒸汽干度;Ts——摻入蒸汽溫度,℃;W1——摻入熱水當量,W/℃;W2——井筒中地層產出流體的熱水當量, W/℃;Tin——摻入熱水在摻入段的溫度,℃;Tout——摻入熱水在返出段的溫度,℃;Tfout——井筒中產出液被加熱后的溫度,℃;l——以井口為起點的任一井筒深度,m;K1——空心桿內管內外傳熱系數(shù),W/(m2·℃);K2——空心桿外管內外傳熱系數(shù),W/(m2·℃);K3——井筒中地層產出流體與地層間的傳熱系數(shù)W/(m2·℃) ;T0——地表恒定溫度,℃;m——地溫梯度,℃/m。
2.2.2雙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參數(shù)計算
(1)計算基礎參數(shù)。計算雙空心桿循環(huán)蒸汽參數(shù)時,需結合加熱溫度和加熱起始溫度,確定蒸汽參數(shù),同時需考慮壓力保持循環(huán)暢通。結合春光油田井況,加熱起始最低溫度為77.2 ℃,油井生產末期,產液量為5~10 t/d,計算蒸汽不同注入壓力下,井筒流體加熱所需蒸汽量,計算基礎參數(shù)見表3。
(2)蒸汽壓力和蒸汽量計算結果。蒸汽能量包含蒸汽潛熱值和液相顯熱值。熱流體分布有兩種模式,模式一是蒸汽在外管發(fā)生相變,即內管為蒸汽,外管有一部分蒸汽和水;模式二是蒸汽在內管就發(fā)生相變,即內管有一部分蒸汽和水,外管全為水。
表3 計算基礎參數(shù)表
計算產液量5 t/d時需要的蒸汽壓力和蒸汽量,蒸汽參數(shù)既能保證熱流體循環(huán)暢通,又能使井筒流體溫度大于80.6 ℃,計算結果見表4和表5。對比兩種模式,模式一對蒸汽需求量更少,更經濟,因此,選擇熱流體按模式一循環(huán)。產液量5 t/d時,注入蒸汽參數(shù)為壓力4 MPa,蒸汽量為1.05 t/d。油管流體溫度剖面見圖3。同樣條件下產液量為10 t/d時,需要蒸汽量1.17 t/d,可保持井筒溫度大于80.6 ℃,油管流體溫度剖面見圖4。
表4 蒸汽量計算(模式一)
表5 蒸汽量計算(模式二)
圖3 5 m3/d產液量時油管流體溫度剖面
圖4 10 m3/d產液量時油管流體溫度剖面
3推廣應用前景分析
井下電加熱采用井下加熱電纜對油管內的原油在舉升過程進行加熱,降低原油黏度,解決井筒降黏的問題。由于空心抽油桿在注汽時高溫高壓密封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現(xiàn)場注汽、轉抽時需作業(yè)起下空心桿及電纜,增加作業(yè)費用,且日耗能高,加熱功率50~100 kW,實測效率60%,日耗電1 440 kW·h,按照地方電價0.52元/(kW·h),日耗電費374~748元。
雙空心桿循環(huán)蒸汽降黏工藝,固定投入和井下電加熱相近,油井日產液5~10 t/d,循環(huán)蒸汽1.05~1.17 t/d,按照燃煤注汽費用126元/t,運行費用僅132~147元/d。
通過對比,雙空心桿循環(huán)蒸汽可有效降低井筒降黏費用,該工藝在中深特、超稠油井上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4結論
(1)結合井筒傳熱分析,根據(jù)熱量守恒和傳熱學理論,建立了空心桿循環(huán)蒸汽熱傳導計算模型, 為下一步實現(xiàn)空心桿蒸汽循環(huán)工藝提供理論計算基礎。
(2)春光油田吞吐中后期,產液量為5~10 t/d,空心桿下入最大深度900 m時,循環(huán)蒸汽工藝日運行費用較電加熱工藝節(jié)約60%以上,具有較好的推廣應用前景,為中深特、超稠油經濟有效開發(fā)提供了新的技術方向。
備注:蒸汽傳熱系數(shù)(經驗值85~200 W/(m2·℃))和冷凝水傳熱系數(shù)(經驗值650~800 W/(m2·℃))變化范圍大,導致不同傳熱系數(shù)油管流體溫度剖面變化大,因此需結合實際井下試驗數(shù)據(jù)進一步完善工藝計算模型。本文計算傳熱系數(shù)選取85 W/(m2·℃)計算。
參考文獻
[1]羅英俊,萬仁博.采油技術手冊[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2005:18-20,173-177,770-780.
[2]史美中,王中錚.熱交換器原理與設計[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9:7-8,21-22,286-287.
[3]師俊峰,吳曉東,王雅茹,等.空心抽油桿注蒸汽數(shù)學模型的解析及其參數(shù)優(yōu)化[J].鉆采工藝,2007,30(1):47-49.
[4]蓋平原.空心桿中管摻熱液體閉式循環(huán)[J].油氣地質與采收率,2011,18(3):90-92.
編輯:崔林
文章編號:1673-8217(2016)03-0134-03
收稿日期:2015-10-15
作者簡介:武雅黎,工程師,1981年生,2006年畢業(yè)于長江大學石油工程專業(yè),現(xiàn)從事采油工程方案設計工作。
中圖分類號:TE355.9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