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劉盼盼 米繼紅 武瑋
摘 要: 人們都會關注他們社會群體中共同關注的信息。本研究以青少年為被試,采用實驗法分別測量群體關注對青少年道德判斷的影響、群體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促進作用。在實驗中,給被試呈現(xiàn)單一刺激:內容為道德相關的視頻。我們預計群體關注組,即被試與社會群體(如相似他人)共同面對時,會因視頻影響更大。同時檢驗群體關注是否能影響對情緒性刺激的行為反應,基于此檢驗由群體關注帶來的情緒增強是否足以激發(fā)道德行為(意向)。結果發(fā)現(xiàn):群體關注會影響被試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意向,并且群體關注組被試情緒變化強烈。
關鍵詞:群體關注 道德判斷 道德行為意向
中圖分類號:B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4-0155-02
一、引言
群體關注效應是當兩個個體都對一些目標分配的認知資源比其他目標多,那么關于這些目標就會得到更多的共性知識。國外群體關注的研究主要是探究群體關注對認知加工的心理影響和群體同時經歷的信息會得到更好的記憶和處理(Shteynberg, 2010)。群體關注來自行為學習(Shteynberg & Apfelbaum, 2013),在群體關注下獲得的行為更容易內化和再現(xiàn)。當群體關注集中于情緒性喚起事件時,情緒性行為更強烈,恐懼、悲傷和高興事件會變得更加恐懼、悲傷和高興(Shteynberg, Hirsh, Apfelbaum, et al., 2014)。群體關注效應或一個社會群體的認知資源同時共同處理相同刺激,對共性知識的建立很重要。也就是說,如果兩個個體都對一些目標分配的認知資源比其他目標多,那么關于這些目標就會得到更多的共性知識。有趣的是,你和他人同時共同關注不僅會使得目標更相像,你們的意識也會更相像。他們也會因此對共同關注的目標分配更多的認知資源。總之,群體關注十分重要,可以更準確地預測被試會同時向相同的目標分配認知資源。這在交流中十分重要,因為在實際的交流互動中需要不斷地對共性背景知識進行更新,從而達到相互理解(Clark, 1985)。
本研究結合了國內外前沿研究,將群體關注與道德判斷結合起來,群體關注是國外研究新興的重要領域,國內還沒有涉及,而道德判斷是國內外道德相關研究數(shù)量最多、成果最豐富的研究內容,其重要性可見一斑。本研究中,群體關注的實驗方法設計以及道德判斷及道德行為意向的研究方法都是在原有研究范式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創(chuàng)新。本研究將范圍擴展到了青少年群體關注的研究領域,與之前比較關注成人群體關注效應的研究相比,目前對于青少年群體關注的研究還很少,青少年時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考察了群體效應對青少年道德判斷的影響。國家的未來在青少年身上,青少年時期正是價值觀形成的重要階段,也是受群體影響,渴望群體關注的重要時期,形成高尚的價值觀對于他們本身甚至整個社會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都有巨大意義。
二、實驗
1.研究目的
給被試呈現(xiàn)單一刺激:內容中有一段道德相關的視頻。我們預計群體關注組,即被試與社會群體(如相似他人)共同面對,道德判斷會因視頻影響更大。同時檢驗群體關注是否也能影響對情緒性刺激的行為反應,來檢驗是否足以激發(fā)應對道德事件行為(意向)。
2.研究方法
2.1被試
先后分別隨機選取高中生60人作為被試,未曾參加過類似實驗,實驗結束后贈予一份小禮品。
2.2實驗材料
情緒情緒評定量表:《消極情緒量表》評定被試的情緒狀態(tài)。本研究采用邱林修訂的正負性情緒量表(PANAS)(邱林,鄭雪,王雁飛,2008),該量表對中國人的適用性已被證實(黃麗,楊廷忠,季忠民,2003;任俊,2014),而且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該量表包括5個消極情緒形容詞(悲傷、憤怒、害怕、緊張、難過)。該量表采用5點計分,從1到5程度依次增強(1表示完全沒有,5表示非常強烈),要求被試根據(jù)自己的真實感受選擇相應的數(shù)字來評定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將被試在量表中對各個情緒詞的評定分數(shù)進行加和,即得到分數(shù),分數(shù)越大代表這種情緒的程度也就越大。
道德判斷情景測驗:本研究改編自岑國楨的中學生道德問題應對策略研究(岑國楨,李勝男,王麗,2003),自編道德判斷情景測驗,問卷由三個情景故事及相應的問題組成,主人公面臨的道德事件分為三個方面,即財物損壞、人身傷害和聲譽損壞。這是心理學研究道德方面的問題時常常涉及的三個內容。三個道德情景故事都考察被試對情景中的觀點是接受還是不接受,以及接受或者不接受的程度如何。采用九點計分考量被試的接受程度,認為絕對錯誤取最小值-4,絕對正確則取最大值+4。本研究中測驗情景經專家評定。實驗視頻由專家評定后經同質被試測試后使用。道德情景由在校教師配合執(zhí)行。
2.3實驗設計
本實驗采用3(群體關注:同質群體關注,異質群體關注,無群體關注)×3(道德情景:財物損壞,人身傷害,聲譽損壞)多因素混合實驗設計,群體關注為被試間變量。因變量為道德判斷的分數(shù)。群體關注的分組是由學校老師配合創(chuàng)設情境,以同質被試為例:由老師通知學生,這份問卷標注名字,大家可以隨時傳閱,每個人都能看到任何人的填寫情況,這樣使他們處于被同質被試關注的情況下。
3.結果與分析
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統(tǒng)計可得,在同質群體關注組、異質群體關注組、無關注組中,被試負性情緒前后測改變的均值差和標準差分別為-6.95±3.83、-6.55±3.15、-1.70±3.52。進一步經配對樣本t檢驗可知,在同質群體關注和異質群體關注中,負性情緒的前后測差異均顯著(分別為t=-8.112, p=.00,t=-9.289, p=.00),表明視頻成功誘導被試負性情緒的改變,而在無關注群體中,負性情緒的前后測差異不顯著(t=-2.156, p=0.044),表明在無關注群體中,視頻對被試負性情緒的改變影響不顯著。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在財物損失情景中,群體關注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差異顯著,F(xiàn)(2,57)=0.038,p<0.05,而在人身傷害、名譽損失情景中,群體關注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差異不顯著(分別為F(2,57)=1.097, p>0.05,F(xiàn)(2,57)=0.220,p>0.05)。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在財物損失情景中,同質群體關注與異質群體關注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差異顯著(P=0.030),同質群體關注與無關注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差異顯著(P=0.023),異質群體關注與無關注對道德判斷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920)。
校園暴力中,群體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影響差異顯著,F(xiàn)(2,57)=5.026,p<0.01,進一步分析結果顯示,校園暴力同質群體關注與異質群體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影響差異不顯著(P=0.737),同質群體關注與無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影響差異顯著(P=0.005),異質群體關注與無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影響差異也顯著(P=0.013)。
三、討論
對道德判斷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青少年被試中群體關注對道德判斷中財物損失的影響差異顯著,而對人身傷害和名譽損失的差異不顯著。這說明,青少年在高中生階段能夠接觸到的道德判斷相對較少,對于財物損失方面的生活經驗相對較多,因而比較敏感;而對于人身傷害及名譽損失則不能感同身受。進一步分析發(fā)現(xiàn),在道德判斷上,同質被試與異質被試差異顯著,同質被試與無關注被試差異顯著,而異質被試與無關注被試差異不顯著。這說明青少年對于班集體以及同是青春期的同伴比較看重,希望能樹立更好、更道德形象,而當面對的是社會上不熟悉的人,或者獨自一人時,便會降低對自己的道德要求。
對道德行為意向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校園暴力的情況下,群體關注對道德行為意向的影響顯著。我們知道,青少年正處于一個激素分泌旺盛,十分容易沖動的階段,我們的研究結果也顯示,青少年在觀看完視頻后,在群情激奮的情況下,同質被試與異質被試的道德行為意向都收到了顯著影響,而無關注的被試則影響相對較小。
我們認為,之所以產生這一結果,是因為青少年在觀看視頻后,情緒產生了較大波動,進而影響到道德判斷的道德行為意向。研究結果顯示,被試的情緒前后測差異顯著恰恰說明了這一點,因此,在對青少年的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防止他們被其他情緒煽動從而順利成長。
四、結論
(1)青少年群體關注能夠影響被試的道德判斷,在財物損失方面的影響尤為明顯。
(2)青少年群體關注能夠影響被試的道德行為意向。
(3)青少年群體關注會引起被試較大的情緒反應。
參考文獻
[1]黃麗,楊廷忠,季忠民.(2003).正負性情緒量表的中國人群適用性研究.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17(1),54-56.
[2]邱林,鄭雪,王雁飛(2008).積極情感消極情感量表(PANAS)的修訂.應用心理學,14(3),249-254.
[3]任俊, 李瑞雪, 詹鋆, 劉迪, 林曼, 彭年強. (2014). 好人可能做出壞行為的心理學解釋——基于自我控制資源損耗的研究證據(jù). 心理學報, 46(6), 841-851.